一壺淡茶慰中年(朱文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壺淡茶慰中年》是中國當代作家朱文科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壺淡茶慰中年
耒水的秋,來得總是晚些。立秋過後,仍然是三十五度以上高溫。這種狀況要持續到白露時節,空氣突然涼爽起來,夏天的背影也模糊了。秋天好在哪裡?以我看,除了天高氣爽,更有它的淡然安靜。葉子綠中帶黃,梧桐不甘衰謝,草木知秋有靈性,而我們人呢?浮躁的人心到了這個季節,應該變得恬淡寧靜了吧?
造物主很神奇,大自然有四季更替,有二十四節氣的時序,而人的生命也有四季: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童年是爛漫春天,青年是熱烈的夏天,中年是寧靜的秋天,老年是垂暮的冬天。唯一的區別,四季有輪迴,生命不可以輪迴。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坎,盛極而衰,逐漸老去。在我看來,童年好比營養豐富的早餐,青年好比風味多樣的中餐,中年則好比一壺淡香沉穩的午後茶。人生之旅是無法返回的單行線,生為秋天,亦無退路,恰如中年的人生滋味。人到四五十歲,午後陽光慢慢西下,猶如置身黃葉飄飛的樹林,靜美,空靈。我們品味這壺午後茶,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還是「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取決於每個人的心境。
自從進入中年,我變得越來越安靜。一心一意上班,業務潛心讀書寫作,晚上在湖邊散步,能謝絕的應酬儘量不參加,能遠離的熱鬧盡力不摻和,深居簡出。偶爾,我會在陽光暖暖的午後,坐在西湖邊的柳樹下,回首過去走過的路,吃過的苦,經受的風口浪尖,收穫的鮮花掌聲。我也不否認,曾經愛慕過虛榮,在乎過虛名,在意過虛職,氣恨過別人的眼紅嫉妒,甚至惱怒過別人的忘恩負義,計較過別人的背後非議。如今回想,這一切的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雲。進入中年,這杯午後茶慢慢喝得淡定,曾經的逞強鬥勇、凌雲壯志、挫折失意,都化為杯中淡茶。無論得到和失去的,無論成功和失敗的,無論愛過和恨過的,都不再左右自己的情緒。《莊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到讀書求學,再到成家立業,最後化為一杯黃土,這段歷程不過七八十年,多則百年而已。相對於茫茫環宇,漫長人類歷史,我們實在是微不足道,猶如一隻螞蟻。既然如此,又何必計較那些身外之物呢?
人到中年,這杯午後茶,散發着迷人的幽香。中年是男人最有魅力的階段,職業穩定,婚姻如意,事業有成。中年是作家創作的黃金時期,經歷豐富,精力充沛,激情仍在。回首奮鬥歷程,這一壺茶水,品出太多的苦澀,品出太多的遺憾,更多的卻是知足。作為一個貧寒農家子弟,一個初中未畢業的流浪兒,我能夠成為國家公職人員,成為人們眼中的作家,中年這壺午後茶,應該要喝出幾分自豪,喝出幾分甜味。當然,我也沒有理由沾沾自喜,畢竟年輕時期走了太多彎路,浪費了太多的光陰。我從不後悔選擇今生文學之路,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快樂,只要自己盡力了,無論成就大小,也問心無愧。2018年,我受組織上派遣,帶着一個工作隊在偏遠小鎮扶貧,長住鄉間,遠離城市喧譁。我經常在走訪貧困戶之後,選擇午後時分,坐在村部的農家書屋,一邊翻閱經典著作,一邊喝茶,坐在喝着這壺午後茶,手拿帶着這淡淡的清香,望望青山田野,竟然有了「採菊東籬下」的感覺。
中年是午後茶,茶水變得沉穩溫和。人的性情愈發平和,處事理智周全,但鬥志猶在。喜歡遊山玩水,卻又最戀故鄉家園。習慣孤獨,捧書而讀,又喜好志同道合摯友陪伴散步。人生苦短,不要等到日落西山,後悔虛度了大好年華。有人問過我,這樣痴迷寫作,就不感到苦累嗎?文學創作並沒有人們想象的辛苦。相反,文學帶給我的是無窮快樂,作品發表了是快樂,沉浸於筆下的小說世界是快樂,結識很多文朋詩友是快樂,孤獨的檯燈下看書是快樂。我從來不逼迫自己寫什麼,總是靈感來了就動筆,沒有靈感就開心地玩耍,沒有激情就安靜地品茶。不要在意別人的評價,不要在意是否成名成家,我手寫我心,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實快樂。
「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這是中年。秋天黃葉鋪地,也難免淒風苦雨。秋日有秋日的特色,中年有中年的優勢,這就是「靜」。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能生智,智者不惑。有時候我們活得很累,並不是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這兩年,我選擇了安靜低調的生活方式,不與人爭長短,不背後評頭品足他人。對一些帶着偏見或者出於嫉妒的閒言碎語,我總是一笑了之,寬容相待。我是活給自己看的,何必在意別人的評價呢?簡單到極致,才是最好的。
作家董橋把中年比作下午茶,那篇散文我讀了許多遍也不厭倦,過去我對這篇文章理解還不透徹。如今懂得了「中年是雜念越想越長、文章越寫越短的年齡。」還好,到了這個年齡段,還能夠在秋陽暖暖的午後,捧起茶杯,慢慢品,品出成熟淡定的醇香。 [1]
作者簡介
朱文科,湖南耒陽人。中國民協會員,湖南省作協會員,衡陽市民協副主席,耒陽市政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