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抹鄉愁襲心頭(王友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抹鄉愁襲心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一抹鄉愁襲心頭》中國當代作家王友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抹鄉愁襲心頭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寫滿喜悅、寫滿相思、寫滿夢想。在這個累累果實壓彎枝頭的時刻,戰友加兄弟楊永敏給我發來信息說,要出版一本散文集,囑我寫序。我十分欣喜,慨然應允。

楊永敏,山西省河津市人,大學學歷,中國鄉村作家協會會員、運城市作家協會會員。他喜愛文學創作與攝影,以筆為墨,謳歌家鄉生活;以鏡頭為伍,聚焦家鄉山河。他於1986年參軍入伍,先後在軍地報刊發表新聞、攝影作品600餘篇,散文作品近百篇,多次獲得新聞報道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並榮立三等功一次。1997年底退役,現供職於運城市鹽湖區人大常委會。

說起我與他的關係,還得回溯到31年前。1992年10月,擔任北京軍區駐侯馬第289醫院政治處主任的我,為挖掘人才專門跑到北京軍區駐運城某坦克旅進行考察,旅領導重點向我推薦了他。報到後,他被任命為醫院俱樂部主任,成為我的直接下屬。他個頭不高,卻精氣神十足,說話乾脆利落,眼睛裡充滿睿智,我非常看重他。於是,我不僅把醫院「文化活動中心」工作擔子壓在他的肩上,而且還把《醫院生活》報的組稿、編輯及印刷任務交到他的手上。繁忙的工作之餘,我同他一起學習交流、一起撰寫稿件,名字經常並肩見諸軍內外報端。其間,在我的多方協調下,把他由義務兵轉改為志願兵,他的工作積極性更高了。我們攜手前行,同甘共苦,整整5載,結下了兄弟手足之情。

令我難忘的一件事兒,是那年中秋節前夕,我陪他回家看望老娘。寬厚純樸善良的老娘,顫抖着雙手拿出珍藏已久,自己捨不得吃的佳肴招待我。臨別時,老娘緊緊地抓着我的手,一直送到大門外。小車駛出很遠了,再回望一眼,老娘仍然靜靜地站在那裡,我的眼睛濕潤了。那個溫馨而又揪心的場景,始終刻印在我的心裡,至今想起,歷歷在目。

我們先後轉業地方後,雖近在咫尺,卻極少見面,但聯繫從未中斷。尤其是各自的文章推出後,相互分享、相互勉勵,是必做的功課。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他飽蘸真情寫出散文《首長大哥王友明》,文中說:「王友明政委,不僅是我的好首長,同時也是教導我做人做事的好大哥,更是引領我踏入文學寫作門檻的好老師。」文章儘管只有3500字,卻將那段戰友情誼描寫得淋漓盡致,《運城晚報》在「副刊·心香」版頭條位置刊發後,感動了許多讀者。

詩和遠方,是他的心之所向。但作為一個遊子,他從未忘記鄉愁,從未忘記根本。故而,他始終讓行走的方向與原點相對應。緣於此,他的散文集特定名為《鄉音帶你回家》。這本集子,共分為「心靈的家園」「情感的故鄉」「唱給家鄉的歌」「火熱的軍旅生涯」「工作散記」等5輯、65篇文章、15萬餘字。

從小輯的標題上便可看出,其中絕大部分是關乎鄉愁的篇章。讀完書稿,我更加感到,每一篇作品都滿載着最為鮮活的鄉愁故事,寄託着最為不舍的綿長牽掛,根植着最為深入的切身體驗。瞬時,一抹鄉愁襲上我的心頭。

我知道,遊子們不管身在何方,都會記住「鄉愁」、不忘「鄉愁」,明白「我是誰」「從哪裡來」,這是家風之源、文化之根、力量之本。《醉美的鄉愁》云:「故鄉,是我們這些在外遊子心中永遠的聖地,最難以割捨的牽掛。」《暖冬的記憶》云:「記憶里,故鄉的冬天是溫暖的。這種溫暖流淌在農家的小院裡,沉寖在父輩的談笑間。」《消失的「土炕」》云:「人都有懷鄉戀舊之情,漸行漸遠的故鄉對於我們這些遊子來說,是'路途雖遙遠,夢裡常思念』的那一份情結;是'親情雖不在,心中常念及』的那一份牽掛;老屋雖說垮塌了,但它安裝在我靈魂深處的歲月芯片無法卸載;土炕雖然消失了,但它留存在我記憶深處的流年光盤永遠都在。」這些篇章的書寫,均延續了他之前一貫的抒情文風,留給我的是「刻印情感,留住鄉愁」的最佳印象。讀了《在麥田間行走》一文,我驀然想起當代著名作家劉慶邦的散文《在夜晚的麥田裡獨行》,兩篇文章,對故園風情風俗的描畫,對家鄉親人飽含真情的回憶,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最是鄉音解鄉愁,它能喚起一個人對家鄉清晰的記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的詠嘆,道出了多少背井離鄉的遊子「關山萬里,鄉關何處」的滿懷鄉愁。是啊,遊子們無論走得再遠,總會有一抹鄉愁襲心頭。

楊永敏的鄉情散文創作靈感,來源於對「鄉音」的痴迷、對家鄉的眷戀、對親情的懷念。《鄉音帶你回家》云:「我愛家鄉話,更喜歡聽那鄉音,那是一份濃濃親情的維繫,更是一種帶有濃濃鄉土氣息、具有恆久魅力、綻放地域燦爛文化色彩的濃重味道。」《溝壑里的故鄉》云:「故鄉的溝壑,有我說不盡、道不完的鄉情,故鄉的村莊,有我鐫刻於心底的鄉戀、鄉愁……」《父親、土地、老馬》云:「父親一生辛苦,一世與貧窮為伴,他很平凡,也很普通,但在我的心裡,父親、土地、那匹棗紅色的老馬,就像夕陽下那一輪火紅火紅的太陽一樣,已經深深地定格於我人生的記憶深處……」《為母親洗腳》云:「我雙手端着洗腳盆,語帶哽咽地對躺在姐姐懷裡的母親說:'嬤(嬤是河津老家人對媽的稱呼),您躺好別動,我給您把腳洗洗。』」《情滿汾河灣》云:「河津這塊沃土孕育了代代英賢,汾河灣的一灣泓水滋養了輩輩後人,這些前輩先賢是我們河津人的榮耀,同時也是我們汾河灣的驕傲。」家國情懷,鄉音鄉戀,滿腔激情,永遠懷念,揮之不去的鄉愁,珍藏記憶的經典,那觸動人心的句子,總是讓我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他在真情流露的基礎上,又精心進行豐富多彩的文學修飾,加之其獨有的抒情風格,相得益彰,感人肺腑。那字裡行間沁透的鄉音、鄉情、親情,如美妙的旋律,輕輕地、深深地、甜甜地縈繞着我的心;那一個個故事的講述,溫婉動聽,仿佛同我促膝談心,讓我隨着他的筆觸,來到他描畫的地方,找到了思念家鄉的方向和價值。

鄉音,有着獨特的味道,帶着地域的特色,朝着鄉音的呼喚聲走去,就是家鄉的方向,它是記憶深處最美的凝望。異鄉遊子,思念的線很長很長,總是感覺故鄉是那麼遙遠。其實,故鄉並不遙遠,一直都在心裡,一直都在背上。《鄉音帶你回家》中,那《秋天的約會》《豐年的期盼》《盛世豐年憶拾秋》《最憶還是家鄉雨》《超越血緣的親情》《最美的遇見》《生命的隕落》《年的盛會》……均承載着濃濃的鄉愁,引領着我的思緒回到摯愛的故鄉,回到那個最初的溫馨港灣。說心裡話,我客居異鄉53載,不論是奔波在路上,還是行走在大街小巷,只要是看到掛着故鄉車牌的車輛駛過,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方設法攔停,問候一聲,打探一下,只是一聲鄉音,心中便會滋生出萬千情愫。鄉音,是伴隨自己一輩子的伴侶;鄉音,連起的是一方土;鄉音,串起的是一方人;鄉音,撩起的的是一段情;鄉音,勾起的是一些事。那濃濃的鄉音,隨時隨地都可以帶遊子回家。身在異鄉的遊子,只要牢牢地記住鄉音,就會擁有一張終點叫做「家」的車票。

《鄉音帶你回家》切實地把那一種濃得化不開的鄉愁打成了包,送到我面前、送到讀者面前,醉了我、醉了讀者,也醉了整個秋天…… [1]

作者簡介

王友明,河北臨西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