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價格歧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級價格歧視是一個特定的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一級價格歧視又稱完全價格歧視,是指廠商根據消費者願意為每單位商品付出的最高價格而為每單位產品制定不同的銷售價格。從消費者行為理論已知,需求曲線反映了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願意並且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廠商已知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即已知消費者對每一單位產品願意並且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廠商就可以按此價格逐個制定商品價格。
但事實上,由於企業通常不可能知道每一個顧客的保留價格,所以在實踐中不可能實行完全的一級價格歧視。壟斷廠商按不同的價格出售不同單位的產量,並且這些價格是因人而異的。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現實中很少發生。
一級價格歧視的闡析
一級價格歧視的均衡條件是:P=MC。當消費者為每一單位產品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大於MC(邊際成本)時,廠商增加產量就可以增加利潤;因為廠商為壟斷廠商,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即為廠商所定的價格)為廠商的邊際收益,當MR>MC,廠商當然會增加產量,直到MR=MC為止。費者剩餘全部轉化為壟斷利潤,此時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完全等同於完全競爭市場上的情況。一級價格歧視下的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儘管此時壟斷廠商剝奪了全部的消費者剩餘。
一級價格歧視
如圖所示,第一單位商品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為P1,廠商就按P1價格出售,第二單位商品,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為P2,廠商就按P2的價格出售,依次類推,直至廠商銷售完全部的商品。這是一種理想的極端情況。
假定廠商生產的平均成本為Pn,則此時廠商的利潤為PnAB,而通常情況下,廠商按單一價格Pn銷售,利潤為零。可見實行一級價格定價後,廠商的利潤增加了三角形PnAB的面積。由消費者理論知,這部分面積正好是消費者剩餘,因此,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廠商實際上是將所有消費者剩餘榨光,轉化為了生產者的壟斷利潤。
現實中的一級價格歧視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零售業已經轉向以超級市場和超大型百貨商場為主的商業形式,沃爾瑪、麥德龍等大型超級市場蓬勃發展,交易火爆,而傳統百貨商場和小雜貨店卻日漸冷清,經營難以為繼。超級市場帶給人們購物方便省時、物美價平的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消費總量的上升。這種現象背後隱藏的規律到底是什麼?不斷進駐國內零售業市場的外資大型超級市場與傳統商鋪相比較,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先進的管理方法、完備的信息系統和高效的物流體系等諸多優勢,最主要的原因卻是大型超級市場大大地降低了商品零售的交易成本,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能看到不同的人購買同樣的商品,付出的價錢是不同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人們在貨比三家、與商家討價還價時所花費的大量時間精力就是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高低與是否實行價格歧視有很大的關係。所謂價格歧視,是指商家對相同的商品索取不同的價格,目的是為了剝奪消費者剩餘,獲得更多的利潤。價格歧視可分為三級,即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
實行一級價格歧視時,企業在交易中向每個客戶索要其願意為所買商品支付的最高價格。商品價格應該隨着客戶對所購商品的價值期望和支付能力的不同而不同。在現實中,由於企業獲取每個客戶個人消費信息的不完全以及獲取信息的巨額成本,完全一級價格歧視在營銷實踐中運用相當因難。由於為數不多的超級大客戶和大客戶構成了電信運營企業利潤來源的主體,並且往往是各電信運營企業爭奪的焦點,因此,電信運營企業可以在與這些超級大客戶及大客戶進行交易時應用一級價格歧視。在交易中,電信運營企業代表可通過討價還價最終和客戶達成價格協議。這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就是企業對客戶的需求進行估價、摸底、試探、商議的過程。若價格協議達成,企業就成功地索要了該客戶願意為購買其商品而支付的最高價格(即保留價格)。對客戶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關鍵是視每個客戶具體情況的不同而確定不同的討價還價的起點、讓步幅度和妥協點。企業通過試探、估計客戶對其產品價值的看法後確定報價起點。然而,客戶會隱藏自己對產品價值的看法,甚至向企業發出相反的信號,如掩飾強烈購買慾望或故意貶低商品價值等,這些都有可能使企業錯誤地估計客戶的保留價格,在討價還價中作出不適當的讓步,使本該獲得的消費者剩餘落空。從這一點上看,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關鍵是索要保留價格。
最理想的情況下,廠商希望向它的每個顧客都要不同的價格。如果它能夠做到,它會向每個顧客索要其願意為所購買的每單位商品付的最高價格,我們稱這種最高價為保留價格。向顧客索取其保留價格的做法稱為完全的一級價格歧視(first-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在實踐中,完全一級價格歧視幾乎是決不可能的。首先,向每個顧客都索取一個不同的價格通常是不現實的。第二,廠商通常不知道顧客的保留價格。最後,聲稱他們原因付很低的價格是符合顧客的利益的。因此,一級價格歧視只存在於理論研究之中,來理想化一種廠商能夠實現完全利潤的情況。
一級價格歧視-具備條件
實行價格歧視是廠商為了獲取超額利潤的手段,要使價格歧視得以實行,一般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市場存在不完善性。當市場不存在競爭,信息不暢通,或者由於種種原因被分割時,壟斷者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實行價格歧視。
第二,各個市場對同種商品的需求彈性不同。這時壟斷者可以對需求彈性小的市場實行高價格,以獲得壟斷利潤。
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場之間或市場的各部分之間分開。地區封鎖和限制貿易自由的各種障礙往往有利於壟斷者實行其價格歧視,因此,反壟斷限制價格歧視應該盡力消除其實現的環境條件。
一級價格歧視-存在條件
價格歧視的存在需要一些條件
1.廠商必須面對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即產品的需求與其價格成反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購買團體必須能在某一成本下區分開,該成本不超過區分他們所能帶來的收入。即廠商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市場細分。
3.必須阻止不同購買集團之間賤買貴賣的轉賣行為。
4.不同的購買集團對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必須不同,並且為廠商所知。即廠商了解購買集團對產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參考文獻
- ↑ 中華漢字:人類發展史上空前絕後的文明瑰寶!,搜狐,2019-07-20
- ↑ 傳統薈萃 | 甲骨文,搜狐,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