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闋讀罷頭飛雪(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一闋讀罷頭飛雪》是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一闋讀罷頭飛雪
中國古典詩詞中,尤其喜歡宋詞,喜歡宋詞的沉鬱蒼涼,喜歡宋詞中那種憂國憂民的情懷。
宋朝,一個讓人着迷的朝代。
經歷了太多的烽火硝煙,太多的愛恨情仇。「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宋朝的詩人們,身世沉浮,與那個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一起,同悲歡,共憂患,顛沛流離,用手中一支狼毫,抒寫風風雨雨、悲悲歡歡。用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子,記住了屈辱、記住了悲傷、記住了,一個時代的苦難。
宋朝,一艘載滿了心酸與苦難的船,在歷史的歲月里,消失在一江煙雨中。
宋朝,一個令人無法忘卻的朝代,抗爭伴隨着屈辱,沉默爆發着吶喊,金戈鐵馬漸漸被慷慨悲歌所淹沒。
宋朝,在風吹雨打中,迷離、迷茫了;在迷茫中,有那麼多詩人吶喊了。於是,我們讀到了那麼多長長短短的句子,淺唱低吟,慷慨悲涼。於是,我們吟誦着這些盪氣迴腸的詩句,沉醉、感嘆、流淚,一闋讀罷,兩鬢如霜。
也許是生逢亂世,宋代的詩人們骨子裡生就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也許是國破家亡,宋代的詩人中間,又有那麼多上馬萬里氣吞如虎,下馬橫槊賦詩,傷懷弔古的百戰將軍。這是一個讓人着迷的朝代。那個「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一代名將岳飛;那個「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的陸放翁;還有那個「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的文天祥,無不讓我們心懷敬仰,神往之至。
在世界讀書日的頒獎晚會上,眾多文人學者聚集一堂。他們談讀書,談文化,談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談優秀的中華文化那種不朽的精神內涵,談一種民族文化對一個民族深遠的影響與傳承的意義。會上,一位老人,用八十多歲蒼老的聲音,吟誦了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水龍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蒼鬱淒楚的語調,慷慨悲涼的詩句,長長短短、抑揚頓挫,撞擊着每一個人的心。「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老人蒼涼的聲音消失了,大廳久久沉寂着。沉默了很久,老人說:「我六十歲的時候讀過,我自認為沒有讀懂,現在我八十四歲了,我讀懂了。」
看着那枯樹一樣的老人,看她滿頭白髮飄飄,聽她用一種歷史般蒼老的聲音吟誦一闋悲涼的詩詞,我感動了,每一個人都深深感動了。我眼裡噙滿了淚水。我今年恰好六十歲,辛棄疾是我喜歡的詩人,《水龍吟》是我經常吟誦的詩詞。但是,我讀懂了嗎?
讀書是一門學問,是一輩子的事情。如果像那位老人那樣,從十幾歲讀到六十歲,從六十歲讀到八十歲,有什麼讀不懂的呢?
讀書,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是精神與精神的交流。
岳飛,抗金名將,因為主張抗戰,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害於風波亭,一闋《滿江紅》也成為絕唱。古往今來,那些仁人志士,遇有壯志難酬,總會有人把酒當歌、悲憤長吟:「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就是精神相通,靈魂不死。
與岳飛相比,辛棄疾更加悲壯。二十一歲投筆從戎,敵後游擊,縱馬殺敵;二十四歲懷滿腔激烈,率部南歸,夢想背靠朝廷,以壯歲之年擁萬夫旌旗,衝鋒陷陣,收復失地。誰料想,一生懷想,一生等待,在可憐白髮生的時候,仍然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做着他的英雄夢,夢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縱觀古今,有誰如辛棄疾那樣,一手賦詩,一手執戈,沙場馳騁,詩詞抒情?有誰像他那樣,人在江南,北望神州,至死不悟?
「書籍是心靈不死,讀古人詩詞,就是古人的生命在我們的心中再次復活。」八十四歲高齡的老人,以一生的洞察,這樣諄諄告誡我們。
於是,在一個安靜的夜晚,過了幾千年之後,手捧一卷《稼軒長短句》,我走進了辛棄疾的《水龍吟》,走進了那顆至今不肯死去的心靈。我的耳邊再次響起了葉嘉瑩老人那充滿滄桑的吟誦:「把吳鈎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我掩卷沉思,自古英雄多寂寞,那種壓抑的悲憤,那種報國無門的孤獨,只能藉助於手中那支軟軟的毛筆,一一抒發。英雄無緣戰死沙場,卻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不知是恥辱還是無奈,不知是一個人的悲哀,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我想到了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其悲憤,讓人無語凝咽;其殷殷之情,誰不動容?我想,我能進入他的內心世界,能讓他顆不死的心,在我虔誠的閱讀中,再次復活嗎?
一個民族,歷經磨難,才會鍛造韌性;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屢遭劫難,才會英雄輩出,拯救民族於水火。民族的磨難,英雄的事跡,會被歷史記錄,會被後人景仰、銘記。這就是文字的魅力、是書籍的力量。我們這些後來者,才會在相隔了千百年之後,走進他們的世界,進入他們的內心,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憂共患。一個民族,才會生生不息;一種精神,才會代代相傳。
所以,我們都應該捧書而讀,讓他們的靈魂,在我們的心中復活;讓他們的精神,在我們的世界,在以後的世界,一代一代不死。
我喜歡宋詞,是因為宋詞里那種沉鬱細膩的風格;我喜歡辛棄疾,是因為他詩詞里那種一以貫之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的詩詞里,我讀到了屈原那奔走呼號、上下求索的身影;我聽見了那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人,面對滾滾東去的流水,發出的沉重嘆息;我看見了那個持節雲中,滿懷赤誠的眼神。我看見了五千年的中華民族,一路走來,每逢危難,總會有人挺身而出,慷慨赴死,以身殉國。
英雄赴死,需要一個時機,需要一個環境。「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慷慨赴死,一去不還,成了千古英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含冤而死,也成了英雄;可是,辛棄疾呢?「把吳鈎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他想血染疆場、以死報國。可是,沒有人給他機會,沒有人讓他成為他一直景仰的英雄。他只能在夢裡,在醉中,平平仄仄,長長短短,挑燈看劍。國之情勢,危如累卵,環顧朝野,一片鶯歌燕舞,有誰與英雄共醉?紅巾翠袖也不會為英雄搵一串清淚吧。
讀書至此,其悲苦之情,其拳拳之心,其無可奈何之境地,怎能不讓人一閱而頭白呢!
我的耳畔,依稀又傳來了那蒼涼的吟誦:「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鈎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幾千年的詩句,八十年的聲音,直入心底,在我的血液里遊走。
書中自有英雄氣,一闋讀罷頭飛雪。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