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河尖之重(王道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河尖之重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三河尖之重》中国当代作家王道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三河尖之重

在路上。在去三河尖镇的路上。

此前,我对三河尖的想象来自早年斑斑驳驳的碎片。孩提时,面色戚然的母亲总唬我,别喝那么多稀饭,招呼子晚上漂到三河尖去(尿炕)!另一画面则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去詹大塘读小中师,报到那天,班里“飘”入一男生,芦柴棒样子,弱不禁风。有人窃语:从三河尖大水窝来的。我怵然。可是,当我捧读西平先生《宁静的喧嚣》后,竟对三河尖无限神往起来,继而随性生发着种种无穷止的幻觉……

终在一个霁光浮瓦的清晨,我踏上“固始文艺家走进三河尖镇采风”的专车,一路上心跳若鹿,淮河、史灌河、泉河、老鼠尾巴、抽砂、柳编、造船厂、码头、淮河“小上海”、河南水运第一港、固始北部副中心……许多近日来关注的名词、动词和修饰语,此时恰如窗外人间四月的飞絮,飘飘洒洒,迷离着我们一双双渴盼的眼神!

看见了!远远地看见了!躺在肥厚碧毯上的淮河,上空氤氲着团团轻纱似的白雾,如练的河水在初阳的抚摸下,正闪着粼粼波光,舒舒缓缓地流淌,一路蜿蜒北去。宽阔的水面上,油轮、铁壳船、尖头划子或突突前行或整装待发,帆樯林立,彩旗招展,点缀着在水一方不可或缺的风景。跳上静候多时的豫海巡698号游艇,一行文友来来回回在甲板与船舱间穿梭,拍照、惊呼、沉吟、击掌、放歌,浪花与激情迸涌,柔风和笑靥相吻。伫倚栏杆,放眼四下望去,大关杨、垂柳、国槐绿荫婆娑,挤挤挨挨,列队于高高的堤坝上。滩涂地、行洪区内的麦苗青青葱葱,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油菜籽绘出了丰收在望的图景。清风徐来,游轮劈波斩浪,时有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扑入,清爽着我们久居樊笼业已麻木的嗅觉。近岸浅滩,菱角、鸡头籽、水芹菜打开绿色的羽裳,几只木船静静地泊着,三三两两的渔翁或蹲或立,香烟绕指,漫不经心地等待一个个好运的游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此情此景,一首熟悉的老歌自心底升起,缓缓地,缓缓地……

从青泥滩码头登岸,直奔三河尖故址。湿地、密林、野花、杂树、荒径、断壁、残垣、茅舍、竹篱、田块、池塘早已淹没在深绿的海洋中。稀稀落落的民宅尚在,高高筑起的庄台尚在,只是没有了鸡鸣犬吠,牛羊徘徊,没有了书声琅琅,炊烟袅袅。一条条青石小路于萋萋芳草间折来绕去,粉白、淡蓝、浅紫、金黄的芫花、桔梗、细辛、半边莲、猫爪草……争相绣制五颜六色的花边,吸引着我们继续探幽的目光与脚步。三河尖仓库、山西会馆、湖广会馆、青年祠堂、盐卡、戏院、码头、地税所、陆军第45师师长临汝戴公端甫德政碑、黄郢村小学……当如许如许颓废的建筑物和标识以一片瓦、半堵墙、数根朽木抑或几行模糊的镂字一一呈于眼前时,站在这些散发着岁月霉腐气息的角落里,廖廖长风,莽莽奇景带给我的却是不尽的悲凉与疑惑:我的脚下——就是1856年夏季捻军起事的地盘?就是上游来自大别山、桐柏山,下游来自蚌埠、上海的洋货与商贾云集的码头?就是民国37年6月设立的县级三河尖市?就是1955年便扬名海内外的水上港?……

踯躅于这块曾经繁盛而今荒僻的陌生土地,在断壁残垣间寻觅时光坠落的轨迹,我眼底苍凉,步履彷徨!

艳阳下,“中国柳编文化艺术馆”几个字分外醒目。参观的人流一拨又一拨,展馆内,千余种柳编样品以其强大的阵容与华美的工艺强烈震撼着我们!“三河尖镇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游南岸,这里水源丰富,土质肥沃,自古盛产杞柳,是固始县柳条种植和柳编生产的主要基地。柳条编织技艺世代相传,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出口至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青睐,是固始县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全镇共有柳编企业76家,柳编专业户4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年生产柳编工艺品500多万套(件),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三河尖镇2003年被评为“中国柳编之乡”,2015年荣获国家级柳编生产原产地产品和出口柳编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美女讲解员笑生双靥,淮水淙淙的解语,令我们流连徘徊,一步一回首……

千军万马战犹酣。来到兴建、扩建中的固始港(望港码头、金港码头),只见塔吊高耸,机器隆隆,工地上人声鼎沸,河道里千帆竞发,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这两大码头选址河床最宽处,占地约9.8平方公里。始建于1993年的望港码头,在2009年投资1.53亿元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年吞吐量达到了200万吨。金港码头2016年元月动工,是三河尖镇今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年吞吐量将达300万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今的固始港,依托固始及周边丰富的砂石水泥、农资、粮食、油气、煤炭等资源,以物流、仓储、加工等服务为主导,极力打造豫皖地区大宗货物集散地,河南面向华东和华南的物流窗口,河南省通江达海第一港,豫皖两省交界重要的水运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历史古镇名镇已焕发出勃勃生机,勤劳智慧的三河人民奋力续写着振兴辉煌的新篇章!

沉舟侧畔千帆过云帆直挂济沧海

返程途中,我在久久地思索。回望身后沃野千里三河尖重镇,我知道,这个“重”是沉重的重,是厚重的重,是重要的重!

[1]

作者简介

王道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