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石镇位于东兰县南部,南交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北邻东兰镇,东接大同乡,西连武篆镇。镇政府公平村距县城23公里。全镇总面积308.4平方公里,折合46.26万亩,其中常年耕地面积21006亩。下辖13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475个自然屯。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23416人。[1]
中文名称: 三石镇
行政区类别: 镇
下辖地区: 13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778
面 积: 308.4平方公里
人 口: 23416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桂M
历史沿革
——清至民国初现三石镇包括块石、玩石、岩石,归东院哨,土改时称太平区。——《东兰县志》
民国元年改东兰州为东兰县,县以下设哨,哨以下设石,全县共设6个哨34个石……东院哨:辖下院、上院、文石、伐石、劳石、块石、玩石、岩石。
1929年至1931年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废哨改设区,区下设乡,全县分为9个区156个乡……太平区:辖纳腊、巴王、田亮、弄牙、巴爱、弄雄、美牙、泗爷、水洞、仁雷、拉勿、巴纳、纳同、文钱、弄丰、弄屯、目才、板公、下勉、屯望、可同、弄口、弄由23个乡。
民国22年推行区、乡、村、甲制,全县2个区17个乡……木兰区:辖安怀、文伐、三石、中和、江平、兰木、泗孟、兰阳、大畴、巴奥10个乡。
民国27年成立南北两区。南区:辖三石、中和、江平、坡豪、大同、板升、河西7个乡。
1949年11月29日,县境解放,1950年元月建立东兰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设5个区(区名以数代称),下辖18个乡……第四区:辖三石、文伐、河西乡。
1958年8月25日,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将全县改编成政社合一的6个人民公社。即城厢人民公社、隘洞人民公社、三石人民公社(原三石乡、河西乡一部分,文伐乡一部分)、中和人民公社、大畴人民公社、长乐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改变“政社合一”体制,恢复乡镇建制,乡以下设村……三石公社分为太平、四合、五联乡……。
1998年6月撤乡建镇,太平乡改为三石镇,辖弄英、公平、纳腊、巴王、巴造、纳合、泗爷、美逢、仁合9个村。
2002年2月撤并乡镇,原四合乡并入三石镇,全镇辖弄英、公平、纳腊、巴王、巴造、纳合、泗爷、美逢、仁合、四合、板文、长峒、弄美13个村。
乡镇经济
三石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农作物品种种类繁多。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黄豆等,以水稻、玉米为大宗;畜牧业主要有猪、牛、羊、马、鸡、鸭等,以猪、羊为大宗。2003年出栏生猪16023头,存栏20937头;家禽出栏4.96万羽,存栏6.11万羽;山羊出栏7397只,存栏15937只。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木薯、蔬菜、西瓜、水果等,以甘蔗、木薯、蔬菜、旱藕、水果为大宗。其中2003年甘蔗产量为1795吨,糖蔗产量达1780吨,木薯产量167吨,蔬菜产量4230吨,旱藕产量860吨,水果产量1631吨。油料作物主要有火麻、芝麻、八角、油茶等。主要经济林木有杉木、松木、喜树、油桐等,全镇林地面积达11.12万亩。主要药用植物有金银花、首乌、淮山、鸡血藤、山豆根等;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蛤蚧、猴子、果子狸、穿山甲、斑鸠、猫头鹰等;矿产资源主要有褐铁矿等。
社会事业
三石镇是一个壮、汉、瑶、毛南四种民族杂居的地方。其中壮族人口占72.7%。汉族人口占17.3%。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敬互爱,勤劳勇敢,建设家园。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
随着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全镇兴建3753座沼气池,沼气池入户率达71.6%,建成地头水柜1560个,实现村村通四级砂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全镇13个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村部办公楼,镇政府办公楼、职工宿舍楼、镇中心校、卫生院、计生服务所、宣传文化站、敬老院等楼拔地而起,九圩至巴马二级公路横穿境内。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视频
东兰县三石镇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