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道堰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北部,成都市西北部,距成都市22公里。因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得名。三道堰镇面积19.86平方公里,辖6个村2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人。郫彭路和成彭快铁纵贯南北,沙西线横跨全镇。2014年4月29日,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古城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道堰镇管辖,三道堰镇人民政府驻汀沙街69号。[1]
中文名称: 三道堰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政府驻地: 三道堰镇汀沙街69号
电话区号: 028
地理位置: 郫都区北部
面 积: 19.86平方公里
人 口: 常住人口3.2万人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车牌代码: 川A
目录
地理环境
三道堰镇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北部,东与郫都区团结街道毗邻,西与郫都区唐昌镇接壤,南与郫都区红光街道相连,北与彭州市、新都区相邻。距成都市区22公里、15分钟车程,距郫都区城区6公里,距绕城高速公路8公里。从成都沙湾会展中心出发,沿着沙西线一直向西,驱车只需15分钟,便可到达三道堰镇。
交通信息
=外部交通
可在郫都区客运中心乘P3路直接到达三道堰;
可在九里堤公交站乘727 715 路直接到达三道堰;
可在犀浦地铁站乘P22路直接到达三道堰;
可乘坐犀浦-古城快速公交P214
由成都可经沙西线或经老成灌路——郫彭路到达三道堰,时间在30分钟以内。
内部交通
在景区堰桥桥头处有自行车租赁点,其中两轮单座车10元/小时,两轮2座车20元/小时,两轮3座车和四轮单排车30元/小时,四轮双排车40元/小时。
历史文化
修建背景
三道堰其得名因古望帝和从帝在柏条河治水期间,用竹篓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头导水灌田而来。都江堰内江的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纵贯镇域全境,水源丰富,水质清澈,亲水性好,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古蜀水乡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镇域内无工业污染企业,镇内的柏条河和徐堰河两大河流是全国水质最优的河流,也是西南最大的自来水厂——成都市自来水六厂的水源提供地,承担着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三道堰古镇充分利用了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筑成依河而居、傍花随柳的居家环境,形成了“川西民居,水乡特色”的生态风格。以“亲水性”为主题的呤诗楼、品茶楼、书画楼、棋牌楼、饮食文化楼、观景楼沿柏条河两岸鳞次栉比。镇内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顶,高低有序的封火山墙,青石河栏傍河护佑,卵石小道逶迤弯曲,尽显的是传统与现代共生,自然同城市结合,丰富多变的典型川西民居。古镇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白鹭、垂杨,鸟语花香,景色清幽,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风情画卷,游客可在生态农业园区采摘蔬菜,置身其中境深意长,令人流连忘返。
品牌建设
1996年11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002年09月,被成都市政府确定为“成都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2007年01月,被成都市政府列为全市60个优先发展新市镇之一,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古蜀水乡休闲旅游新市镇。
2011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示范镇之一。先后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优美示范镇、省级园林城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绿化模范单位、市级二星级平安镇、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和成都市十佳休闲旅游城镇等殊荣。
2014年4月29日,三道堰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部最美水乡——三道堰”。
特色文化
三道堰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两河并流、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素有古蜀水乡之称,是历史上有名的水陆码头和商贸之地。古镇静静地躺在百里长河,千年流水带着岷水的情感梳理着古镇秀美的容颜。只因有这一河好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古镇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着悠长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城镇建筑以亲水性为主题,临水而筑,以灰瓦白墙、小青瓦屋顶、高低错落的风火山墙、挑梁等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结合,是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镇域内有堰桥、惠里情境商业街、导堰公园、水乡文化广场、“三道堰”休闲公园、乐水公园、“三道堰古镇”大牌坊、“水乡坊”、“滨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于1923年的永定桥、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县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望江楼、闻水阁等特色景点,反映水乡图语的墙体画耐人寻味。正逐步恢复建于明朝的“五省会馆”(湖广馆、广东馆、福建馆、江西馆、陕西馆)、字库等特色景点。三道堰镇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三道苗苗鱼”、“黄辣丁”、“炒大虾”、“戴大肉”等特色菜名扬千里,招徕八方美食家纷至沓来。河畔的休闲港、饮食楼、水上人家更是节假日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处,三道堰远离了大都市的喧嚣,在绿草茵茵、鸟语花香的秀水河畔,让人产生意境瑕想、平和安详的情趣。每年五月端午节的“龙舟会”,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以赛龙舟、抢鸭子、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文体活动为内容吸引很有游客过来观光旅游。三道堰除了每年都要举行的众所周知的活动外,还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2014年泼水节、2015三道堰迎春灯会等等。
惠里情境商业街
“惠”既有仁爱、恩惠之意,又同“慧”智慧、聪明之意。“里”取居住、街坊、同“理”治理之意。通过“政府主导、平台运营、业主参与”的城市经营理念,汇聚大家的智慧将三道堰“惠里”特色街打造成一条和谐、美好、繁荣的街区。惠里情境商业街沿河而建,全长2000米,占地50000平方米。以优质的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水乡码头主题文化为优势,是集美食、休闲、娱乐、风光、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其运用传统川西古建与徽派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手法,精心将那些消失尘封的建筑群落得以生动再现。项目分为一期风貌工程、二期主题工程和三期配套工程。一期风貌工程位于柏条河岸,主要以三道堰传统美食餐饮为主,有三道苗苗鱼、曾妈土菜、李大肉等餐饮店。二期主题工程定位为五省会馆区,主要有香道馆、功夫茶馆、三道宴特色餐饮、重庆老灶火锅等业态的休闲商业。建筑风格以清末民初为背景,中西结合,并恢复“戏台”、“字库”等地理文化标识,将尘封的民国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三期文昌街主要以旅游购物、特色小吃为主。其设计分为“印象·水街”、“乡情·水街”和“市景·水街”三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营造出一幅怡人的水乡风情画卷,讲述了三道堰优美的农耕故事,展现了蜀人超凡的生活智慧。
三道堰青杠树村
“两江碧水抱村流,百岁青杠挽渔舟。半岛天成无雕饰,千古田园有遗风。”青冈树村是市级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建设样板村。千百年来,川西平原形成了一种叫做“林盘”的居住方式,而青杠树村也充分尊重和发扬的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居住形态,依托现有林盘,以“院落”为组合单位,采取小规模、组团式、院落式的空间布局,规划了9个聚居组团。建筑风格既保留传统川西民居轻盈精巧的建筑造型、朴素淡雅的建筑色彩,又融入现代建筑美观实用、简洁大方的特质,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原有的高大乔木全部得以保留,原来的灌溉沟渠在小区内蜿蜒流过,变成了具有灌溉、景观双重功能的生态渠。牌坊、水车、亭子等景观,使整个新村更具品质与活力,生态、形态、文态高度融合,形成了“院在田中、院田相连”的川西田园风光。按照“农民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农民集中建房整治项目为主要抓手,以“三体现一方便”为目标,综合推进农民新居建设、基础配套建设、公服平台建设和现代产业培育,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生态为本。以“建美丽新村,享幸福生活”的总体方向,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理念,把整个村作为AAAA级景区来规划和打造。依托现有林盘院落,规划采取“宜散则散,宜聚则聚”布局了9个农民新居聚居点,并依河布局了生态产业带,促进产村相融。在建设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农民新居依然保留了川西林盘的风味和特色。同时,把水系串连到每一个聚居点,并将连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态湿地,既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又兼顾了排水、灌溉和种植功能,使整个区域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态家园。 文化为魂。在建筑形态上,以川西民居为主基调,融入现代生活的功能需求,聚居点内房屋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粉墙黛瓦、朱檐碧树,墙内有小院、墙外有菜园,小区间绿道相连、沟渠环绕,让不少城里人羡慕不已。同时,通过景观节点、农耕博物馆等重现青杠树水陆码头的繁华景象,将清代老垸子、百年古井等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景观化处理,在拆旧过程中对有价值的房屋构建、生产器具等进行收集保护,为传承水乡文化留下珍贵资料。
乐水公园
乐水公园占地面积50亩,以热带海洋风情为主要基调,是一个集戏水、游泳、健身、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亲水主题乐园。乐园为三道堰夏季泼兰戏水主场地。三道堰端午泼兰习俗源于清代中叶,人们互泼兰汤祛病除湿,后演变为互泼表示真诚的祝福。以前的三道堰是水陆码头,场镇上最繁华的时候,常住人口达数千,加上流动人口将近万人。衣食足,礼仪兴,文化盛。端午时节,三道堰的乡绅通过行会集资的方式,开始在端午节办会,座商、行商、摊贩物资交易频繁,木偶、曲艺、皮影文艺表演热闹,人们通过互相泼兰汤的形式,用飞溅的水花表示衷心的祝福。这一天有点像外国的狂欢节,不用拘于形式、不用禁锢情趣,人们可以尽情放松。
主要景点
城北生态湿地公园
城北生态湿地公园占地面积27亩,2012年建成开放,为三道堰城镇北门标志性景观。公园内溪流蜿蜒、植被繁多,形成荷塘、溪流水域面积共10000平方米,种植芦菖蒲、睡莲、小蒲葵、芦苇、水芙蓉等水生植物共20余种,是三道堰人的休闲养生家园。
永定桥
起初永定桥为石墩台、木梁房盖桥,建于1921年,横跨河上。桥下,船筏来来往往,虽无百舸争流的壮观,却也颇有水乡码头的风采;桥上,大板车、鸡公车、行人,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在1933年的毗河之站中,被邓锡侯的28军烧坏。后由地方募捐培修。1976年改建为3孔混凝土桥。该桥以前属于通彭县的交通要道。后郫彭路下移至场外,该桥仅作场镇居民往来之用。2001年12月,结合水乡建设,重建永定桥,在桥头修建了两座牌楼。以特有的景观与黛瓦粉墙的民居相映成趣。为三道堰一景。
特色产业
滨河休闲旅游
三道堰镇实施旧城改造以来,城镇规划以建设可持续的人居环境为主线,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路;建筑特色以“亲水性”为主题,建筑风格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古蜀民居、水乡特色”、滨河而居的人文环境。沿柏条河两岸的川西民居建筑错落有致,再现了传统川西民居丰富多变的造型;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为主色调,绿树红花、青石河栏、卵石小道宛延曲折,使小镇在古朴中充满灵气和趣味,实现了传统与现代共生、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优质的水资源,这里盛产天然黄辣丁、沙网鱼、红豆鱼等野生河鱼,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三道苗苗鱼”、“炒大虾”、“戴大肉”等特色菜名声在外,八方美食家纷至沓来。境内和境山庄、望阳阁、阅江楼、尚水、河坝苑等餐饮企业,傍河而建、环境优美,已形成每日接待6000人次的休闲餐饮接待能力。这里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马术俱乐部——和境山庄马术俱乐部,内有荷兰皇家弗里斯兰母马三匹、荷兰温血马、俄罗斯系马驹、大量纯血马、纯血种公马、阿拉伯种公马及纯血母马等共9个品种;周末闲来骑马运动,不失为一种高尚健康的休闲方式。此外,倍受国家体育总局和业内人士关注,并多次获国家嘉奖的北京飞人俱乐部,开辟了运用三角翼、动力伞、轮式双人动力伞等飞行器进行编队表演、特技表演、拉烟表演、晚间烟花表演、条幅展示表演、三角翼跳伞表演、航拍服务、体验服务等飞行表演和体验项目,得到了服务对象和游客的高度赞扬。镇域特色景点、特色体验活动与丰富的水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特色餐饮,造就了三道堰镇独具特色的滨河休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特色工业稳步发展
镇内有西南地区最大、保障成都市90%饮用水的成都市自来水六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第一个BOT供水项目及配套的助冽净水剂公司和泰克电器、嘉兴精密铸钢等规模以上企业及鑫鸿望食品、名匠木业等食品、制造工业项目。
特色农业卓有成效
勤劳的三道堰人民,依托传统农业,开展了水稻制种、川芎和蔬菜种植,是国家级丰粮工程基地。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项目--汀沙大葱无公害蔬菜基地正紧锣密鼓的建设。三道堰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成都市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有利契机,紧紧围绕“产业、人气、商气聚集”,依托“一城两河三线”战略,以城镇建设凸现川西民居水乡风格为特色,以打造滨河文化休闲旅游为重点,以夯实“三线”经济基础支撑,重点引进实力强、档次高、品牌好的旅游餐饮项目、乡村酒店、会所、运动休闲、水上娱乐等服务业项目,全面打响休闲旅游品牌战略,充分聚集人气和商气,把三道堰打造成为集餐饮、旅游、居住、兴业为一体的“成都丽江·水街水巷”休闲旅游新市镇,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健康发展。
视频
郫县三道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