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上海市徐汇中学是位于上海虹桥路68号的著名完中学校,在徐家汇天主教堂旁[1],始名圣依纳爵公学(法语:Collège Saint Ignace),由天主教耶稣会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有拉丁文校训:LABORA SICVT BONVS MILES CHRISTI。1931年组织校董会,向中华民国教育部办理立案,易名“徐汇中学”,改“二三制”。至今历史已超过160年。现为徐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
简介
1849年法籍耶稣会士南格禄在徐家汇招收了二三十名中国儿童开始启蒙讲学,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正式取名为徐汇公学,也称圣依纳爵公学,1931年定名为徐汇中学。坐落在明末大学士徐光启的故里徐家汇,受其影响,开启了中国中西教育交汇的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拥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西洋办学第一校。中共建政后,1951年由政府接收成为公办学校。而在新北市芦洲区的另一所私立徐汇高级中学,由1949年到台湾的徐汇中学校友于1963年以原上海徐汇中学名义在台复校。
徐汇公学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方法都沿袭法国的教会学校制度,由耶稣会院长总揽全权。教学上首开数理化教学,设置音体美课程;与土山湾油画院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学生很早就接受西方绘画训练;1862年前已开始组建学生西洋乐队,好评如云;1947年辟建英语语音室。徐汇中学素以教育、教学严谨著称,形成崇尚科学、爱国荣校、个体发展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历届校友遍及世界各地。曾经在徐汇中学就读的著名校友有:教育家“爱国老人”马相伯[2]、地质学家翁文灏院士、“近代雕塑之父”张充仁、中国原卫生部长陈敏章、主教张家树金鲁贤、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世界著名原子物理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周知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兴铭、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翻译家傅雷、现代作家叶辛、游泳世界冠军杨爱华、香港厂主联合会会长黄鉴博士、美国苏浙同乡会会长朱元忠等人。 学校在海内外久负盛名,在西欧、北美、东南亚有很大影响。
今日徐汇中学多彩教育办学理念的简要表述:
学校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天地,使每个学生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培养出大批丰富多彩的人才,使未来的世界更精彩。
徐汇中学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爱家、爱校、爱国,爱心奉献社会;敬德、敬学、敬业,敬意图报人民”。
徐汇中学多年来德育工作的特点是:“使学生的脉搏与祖国的心脏一起跳动”,从而培养一种为中华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徐汇中学奋斗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强的个性、竞争的意识、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进取的追求”,在矛盾、困难面前决不示弱,在激烈竞争中有通过自我努力超越别人的决心,决不服输,有爬起来再干的勇气,取得成绩决不自满,有努力创造新成绩的愿望和行动。
视频
上海市徐汇中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老上海轶事之十一,美篇
- ↑ 徐汇公学旧址丨“汇学”马相伯:从“校友”到“校长”,徐家汇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