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鄭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鄭鄉東與寧溪鎮相連,南與富山鄉毗鄰,西接永嘉縣,北界仙居縣。鄉政府設上鄭,距黃岩城區44公里,全鄉面積93.82平方千米(2017年)(含國營大寺基林場),轄24個行政村59個自然村,人口7707人(2017年)。鄉以鄉政府駐地上鄭自然村得名。[1]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為烏岩區黃岩溪鄉;1950年11月份設為上鄭、洋頭兩鄉,屬寧溪區;1956年春,上鄭與洋頭兩合併稱光明鄉;1958年10月稱光明大隊(1959年4月稱光明管理區);1961年9月稱光明公社(1969年1月為光明公社革委會,1981年7月為光明公社管委會);1981改名上鄭,同年聖堂公社析出;1983年7月稱上鄭鄉;1992年5月聖堂鄉併入。

地理狀況

上鄭鄉為純山區。境內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大寺尖、白峰尖、大孔山、磨石坑、分水崗等,大寺尖高度為全區之最,海拔1252.5米,區內最大河流永寧江,源出於大寺基(舊稱塵山),黃岩溪自西向東橫貫全境。

上鄭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極端最低-6.8℃,極端最高38.1℃,平均無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

自然資源

至2003年底,全鄉人口1.3251萬,耕地332公頃,(其中水田地155.1公頃,即2326.5畝),山林7008公頃(即105120畝),森林覆蓋率為87.3%。

已探明大型鉛鋅礦床儲藏量在150萬噸以上,並含金、銀、鎘等多種金屬元素。原建的黃岩鉛鋅礦國營企業因污染河道、危及市區飲水而無法解決,2000年台州市人民政府痛下決心予以關閉。

上鄭鄉水力資源豐富。據專家分析,境內全長30多公里的黃岩溪流可開發10500多千瓦的電力,可建設五級電站。2002年,上鄭鄉黨委、政府採取"政府牽頭,鄉村入股,招商引資,綜合開發"的辦法,對黃岩溪實施水電梯級電站開發。

上鄭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濃郁,極具旅遊開發價值。該鄉農林村西南溪中的"黃色巨石"系黃岩之名來源,稱為"黃石枕流"。聖堂殿為1948年4月7日浙東、浙南兩支游擊隊的會師紀念地,經台州地區民政局批准,該鄉為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鄉,是黃岩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8月2日,省旅遊資源普查組人員、上鄭鄉政府幹部在村幹部的引導下,在大溪村小萬研的山裡發現了省內罕見的瀑布群,該瀑布群由五級瀑布組成,分別為門檻瀑、秀女瀑、含羞瀑、彩虹瀑、將軍瀑,其中將軍瀑(又稱人字瀑)氣勢宏偉,象人字的飛瀑從百米高處飄落,真有"凝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該景區後被開發後,命名為"黃岩大瀑布",招攬四方遊客。該鄉旅遊景點還有:聖堂龍角山、下廟蝙蝠洞、洋頭黃岩山、着棋岩、雙門星等。[2]

主要特產

耕地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水果類有柑桔、枇杷、楊梅、獼猴桃、梨、桃等,其它有茶葉、西瓜、甘蔗等。大寺基林場茶葉基地種植的"龍乾春"茶,具有細秀綠潤,氣香味醇,湯清葉亮的特色。90年代,連獲省名茶二等獎、省四屆"鬥茶會"一等獎、林業部授予"優質茶"稱號,1994年獲全國名茶評比最高獎"中茶杯",系名茶極品。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農、林並舉,兼有工業。通過調查產業結構發展名特優品種等多種途徑,農業產值有了較大提高。工業有機械、塑料模具、工藝品、釀造等。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為10426萬元,交通、通訊、文化、衛生名業突飛猛進,轄區內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1所;全球通手機差轉台、130差轉台、尋呼機差轉台各一,建有衛生院、文化站、廣播站、信用社、郵電所等,並建行了全面有農村電網改造,寧(溪)上(鄭)公路與上(鄭)聖(堂)公路貫穿鄉境中部,上鄭至大寺基公路正在建設之中。

農業

圍繞"強基礎、創特色"的工作目標,積極發展特色農產品基地。在下廟、洋頭、農林、黃坦等村培育了安農水蜜桃、筍竹兩用林、花卉苗木等7個特色農產品基地,累計面積達1800餘畝。引導農民種植高山蔬菜、優質水果。加強科技培訓,舉辦種植業、就業技能等培訓班12期。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活動",開展農產品產地調查工作,完成農產品產地編碼信息系統數據統計工作。

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實施"康莊工程"建設,完成了蔣東岙、農林至干坑、下廟及栗樹坑等村5公里通村道路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總投資400多萬元的聖堂至大寺基公路建設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上鄭至富山鄉際道路一期工程4.5公里已動工建設。積極實施民間橋樑建設工程,修建完成了大溪、烏絲坑等村過溪橋樑3座;長36米、寬5.5米的萌菜洋村過溪大橋已竣工;長80米、寬5.5米的小英山過溪大橋在完成設計、招投標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已動工建設。

加強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了上鄭、橫山頭、下鄭等村攔水壩共3條,累計達250餘米,新建三面光渠道1300多米;投資近10萬元修復0414號颱風水毀工程上鄭村防洪壩110米。新建成蔣東岙、大溪村等5個中國移動通信發射機站,移動通信網絡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紮實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毛家實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建設。

旅遊開發

"黃岩大瀑布景區"對外招商順利實施。"黃岩大瀑布"景區與浙江寧波天河水利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合作,簽訂了總投資額為2000萬元的開發協議,並已動工開發。由古剎、古墓、古樹等各種人文景觀和黃岩枕流、黃岩石、黃岩山、黃岩橋、黃岩潭等自然景觀組成的總投資達150萬餘元的"黃岩石"景點建設已接近尾聲。由"黃石枕流-黃岩石-聖堂殿-龍角山-兩軍會師紀念聖地-大溪瀑布群-大溪坑峽谷和原始森林大寺基生態林"等景點組成的西部風情旅遊線已初具雛形。[3]

社會事業

加強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立足聖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泛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和"三德"教育。開展了"爭創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動,封建迷信活動有效遏制。衛生保健工作成效明顯,實施犬類免疫和登記,並組織對野放犬實施撲殺行動;重視衛生網絡建設,在全鄉配備公共衛生信息員24名,加強對職業衛生的管理、監督力度。全力抓好災後自救工作,開展了走訪慰問、調解糾紛、賑災損款等活動,鄉機關幹部積極捐獻愛心,共捐款10300元。

黨的建設

"先鋒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圍繞"五強"目標,在村級以創建村為重點,抓好示範,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五好"黨支部和鄉村兩級的"先鋒工程"建設。開展村班子屆末回頭看,對長期脫崗、戰鬥力渙散、工作拖後腿的村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加大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和使用力度。實施"村支書記培訓工程"、"雙證制培訓"、學歷教育等活動,紮實開展黨員電化教育。全面推行"三化十二制",專門召開動員會,開展知識測試,統一印製"五大記錄簿",促進"十二制"的規範操作,組織各村開展"六個一"活動。農村工作指導員作用有效發揮,結合本鄉實際制定五項制度,即雙簽到制度、下村坐班制度、月匯報制度、工作交流制度、請假制度。加強機關效能建設,聘請村幹部、老黨員、離退休老幹部等為機關效能建設監督員。以創"學習型機關"為抓手,建立每星期一下午機關學習日制度,完善中心組學習制度及自學記筆制度,將學習列入綜合目標責任制考核。積極徵求意見,對機關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整理和完善,在完善機關崗位責任制、政務公示和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等基礎上,完善《民情檔案》、"定期逐戶訪民情"、"民事幫辦"制度,開展"連民心"、綜合下村服務活動,並對制度執行落實情況實行不定期抽查監督。實施機關幹部"雙聘"和駐村"雙向選擇",優化幹部使用機制,提高幹部工作責任感、緊迫感。[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