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瓦房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下瓦房街道 |
中文名 :下瓦房街道 所屬地區:天津市河西區 |
下瓦房街道,隸屬天津市河西區,地處河西區東北部、海河西岸,東臨海河與河東區隔河相望,東至台兒莊路,南界新圍堤道、湘江道、津河南道與掛甲寺街道接壤,西接廣東路、瓊州道、隆昌路分別與桃園街道、越秀路街道相連,北迄紹興道與大營門街道毗鄰,轄區總面積1.70平方千米。2011年末,下瓦房街道轄區總人口53266人。另有流動人口2170人。 1968年6月,成立下瓦房街道革命委員會。1972年,下瓦房街道革命委員會建立辦事機構。1978年5月,下瓦房街道取消了革命委員會,恢復街道辦事處的稱謂。2000年5月,劉莊街道併入下瓦房街道。截至2020年6月,下瓦房街道轄10個社區, 街道辦事處駐福建路50號。 2017年,下瓦房街道部門決算收入總計2881.6萬元,與2016年決算相比增加135.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2632.2萬元,占91.3%;上級補助收入4.4萬元,占0.2%;其他收入5.8萬元,占0.2%。 [1]
位置境域
下瓦房街道地處河西區東北部、海河西岸,東臨海河與河東區隔河相望,東至台兒莊路,南界新圍堤道、湘江道、津河南道與掛甲寺街道接壤,西接廣東路、瓊州道、隆昌路分別與桃園街道、越秀路街道相連,北迄紹興道與大營門街道毗鄰,轄區總面積1.70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下瓦房街道總人口49767人。 2011年末,下瓦房街道轄區總人口53266人。另有流動人口217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占95%;有蒙古、回、藏、苗、壯、朝鮮、滿、侗、白、土家、黎、達斡爾、錫伯13個少數民族。
經濟
2017年,下瓦房街道部門決算收入總計2881.6萬元,與2016年決算相比增加135.2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2632.2萬元,占91.3%;上級補助收入4.4萬元,占0.2%;其他收入5.8萬元,占0.2%。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02年,下瓦房街道成立街道市民學校,截至2011年,共開設25個教學班,培訓學員500餘名,增設了家庭數碼攝影技能培訓班、葫蘆絲演奏班、越劇表演班等課程。組織開展了地區紅歌演唱及各種迎慶紀念活動。創刊了下瓦房街《夕陽風采》老年報。 2011年末,下瓦房街道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下瓦房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一級甲等醫院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病床50張. 2011年,下瓦房街道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01105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下瓦房街道為90餘人找到工作崗位,組織35名下崗失業人員開展集中技能培訓。發放各類慰問金72萬餘元。募捐15000餘元,向困難戶發放慈善救助款11500元。
歷史文化
下瓦房街道因轄區地處」下瓦房」而得名。相傳清朝後期,有商人在天津城南海大道(古稱海河疊道,今大沽南路)路西與小劉莊村北至海大道的民間小路(今瓊州道)交口處蓋了三間瓦房,賣茶水、小吃,生意興隆,過往行人多在此打尖休息。因為天津人習慣稱海河下游及城南一帶為」下」或」下邊」,故稱該地區為」下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