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原图链接

就诊科室 :心血管科

多发群体 :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 :疲劳,酸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1]

病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血液粘着性增高及高龄等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与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二者均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存在危险性更高。其次是高脂血症,尤其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全身多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导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能够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风险。 [2]

临床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受病变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个体的耐受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症状一般由轻至重逐渐发展,但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时,可导致症状突然加重。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被迫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每次行走的距离、休息的时间一般较为固定;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3]

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检查
原图链接

一般检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原图链接

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伴随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需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测定,及脑血管评估等。

特殊检查

(1)节段性动脉收缩压测定 测量下肢动脉不同平面的压力水平并双侧对比,如动脉存在明显狭窄,则其远端压力明显降低,可初步确定动脉有无病变及其部位。

(2)踝肱指数(ABI) 应用多普勒血流仪与压力计,测算下肢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之比。静息状态下ABI一般在0.91~1.30之间,高于1.30提示动脉管壁僵硬不易压瘪;ABI在0.90~0.41之间提示存在轻-中度缺血;ABI≤0.40,提示存在严重缺血。另外还有趾臂指数(TBI)可以了解末端动脉病变情况。

(3)经皮氧分压测定 通过测定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间接了解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评价缺血程度;并可用来判断肢端溃疡、伤口的愈合趋势,经皮氧分压过低,提示伤口不易愈合。

(4)彩色多普勒超声 为常用筛查手段,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该方法无创、方便且花费较低,但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

(5)CT血管成像(CTA) 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不足之处是由于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造成影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同CTA,亦可为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优点是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但对钙化的分辨能力差,并可能会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 [4]

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表现
原图链接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典型临床表现,配合无创或有创血管检查,诊断一般不难。 [5]

鉴别诊断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分期
原图链接

腰椎管狭窄

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症状,易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早、中期症状相混淆,但该病的症状与体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可使症状减轻或缓解,同时肢体动脉搏动正常,可资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吸烟史,伴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累及四肢中小动脉,上肢动脉累及较远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造影的典型表现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而在病变的动脉之间,可见管壁光滑的正常动脉,并可见许多细小的侧支血管。

动脉栓塞

表现为“5P”征,即突然出现的肢体疼痛、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及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常具有房颤、瓣膜病等易致动脉栓塞的病史。 [6]

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
原图链接

一般治疗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针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
原图链接

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动脉旁路术 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 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7]

预防

该病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危险因素,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1.对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和诊治可能存在的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2.对于已发生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应早期加强锻炼严格用药,并加强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及外伤等,以防病情加重。

3.对于已行手术或治疗的患者,上述预防措施仍需坚持应用,以预防手术部位血管再狭窄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发生病变。 [8]


视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微创疏通闭塞动脉

[10]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1]

参考来源

  • 陈文娜,郭胜男,王俊岩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与自噬信号相关性的研究. 《 vip 》 , 2016  
  • 竺挺,郭大乔.   龙津降纤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28例. 《 中国临床医学 》 , 2003  
  • 李筱瑜.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原因分析. 《 临床误诊误治 》 , 2005  
  • 宋宛竹,王琳,杨春宁,孙春艳.   踝/肱指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缺血程度的评价. 《 CNKI;WanFang 》 , 2003  
  • 刘历,吴景全,李信友等.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诊断中的价值. 《 CNKI 》 , 2008

文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