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下腔静脉/big> |
下腔静脉体内最大的静脉干,为下腔静脉系的主干,在第5腰椎平面,由左、右髂总静脉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后方,穿膈的腔静脉孔入胸腔,进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静脉血。当下腔静脉阻塞时,在腹壁的两侧、脐平面以下可见到曲张血管。[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下腔静脉
- 外文名 inferior vena cava
目录
1 解剖结构
2 下腔静脉的形态学结构
解剖结构
1、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是收集下半身的静脉血回右心房,是人体最大的一条静脉干,平第4~5腰椎高度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在腹主动脉的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窝再向上穿膈的腔静脉孔达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后下部。其入口处的左前方有一不太明显的下腔静脉瓣。
下腔静脉的前方自下而上与右髂总动脉、小肠系膜根部、右精索内动脉、十二指肠第三段、胰、门静脉和肝相邻;后方与脊柱腰段、右肾动脉、右腰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和右膈下动脉相邻;左侧下部与腹主动脉相邻而伴行,上部与肝尾叶和右膈脚相邻。
下腔静脉及其属支构成下腔静脉系。凡来自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都属于下腔静脉系,最后都通过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2、右心室:
右心室呈底向右心房口,尖向下的三棱锥体形。在室腔内从右房室口至肺动脉口之间有一条肌性隆起,称为室上嵴。此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 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室壁内面有许多相互交错的肌性隆起称为肉柱。其中有几个粗大而呈锥状的肉柱,叫乳头肌,一般为前、后、内侧三个。流入道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在口的前、后、内侧缘有三个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称为三尖瓣。每个瓣膜的底附着于右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心骨骼),其尖或称游离缘,借腱索连于相邻的两个乳头肌上。当心室收缩时,血液推压瓣膜而封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和腱索的牵拉,使瓣膜不致翻入右心房,防止血液向心房逆流, 保证血液的定向流动。如瓣膜、腱索、乳头肌和纤维环等其中任何一个功能失常,都将对血液动力产生严重影响。
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方的突出部分,称为动脉圆锥或称漏斗部,其壁内面光滑无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肺动脉口。口的周缘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为肺动脉瓣。瓣的游离缘与血流方向一致,朝向肺动脉。当心室舒张时,由于已被压入肺动脉的血液逆流推压瓣膜,使三个瓣膜游离缘合拢而封闭肺动脉口,以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室。[2]
下腔静脉的形态学结构
下腔静脉是腹、盆部和下肢静脉回流的主干。是人体最大的静脉。在第5腰椎体的右前方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角度平均约76°。下腔静脉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经肝脏腔静脉沟向上经膈穿腔静脉孔到达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后下部。下腔静脉的总长度为25.7~27.1cm。管径:左、右髂总静脉汇合处为2.0cm,平左肾静脉上缘处为3.1cm,穿膈处为3.4cm。
下腔静脉的前方,自下而上有右髂总动脉、肠系膜根部、右精索内动脉、十二指肠水平部、胰头和十二指肠上部、小网膜游离缘及其内容物、肝后面的裸区右缘毗邻;下腔静脉的后面与下位3个腰椎体及前纵韧带、右膈下动脉、右肾上腺动脉、右肾动脉及第3、4腰动脉、右腹腔神经节、右交感干、膈肌右脚及右腰大肌等结构相接;下腔静脉的右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右肾、右输尿管及肝右叶;其左侧,有腹主动脉、膈肌左脚及肝尾状叶等。下腔静脉通过左、右髂总静脉、直接或间接注入下腔静脉的属支,以及门静脉收集盆部、下肢、腹部的静脉血。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