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淨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不淨觀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不淨觀 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方法。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念佛觀、數息觀)之一;不淨觀與數息觀,合稱二甘露門;此外,觀身不淨,也是四念處之一。不淨觀通過觀想自身和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淨現象,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是對治貪慾的關鍵方法,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法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不淨觀 [1]

性質 佛教禪觀修持的重要方法

出處 五停心觀

性能 消除自身對欲望的貪戀

修持原因

佛教認為,修持禪觀,獲得解脫,必須首先斷除貪淫,否則不能得到成就。如《楞嚴經》中,佛祖釋迦牟尼囑託弟子阿難:"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淨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

《禪法要解經》說:"若淫慾多者,應教觀不淨。"又如鳩摩羅什所譯《思惟略要法》指出:"貪慾、嗔恚、愚痴,是眾生之大病。愛身着欲,則生嗔恚。顛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內身外身愛着浮相。習之來久,染心難遣。欲除貪慾,當觀不淨。嗔恚由外,既爾可制。如人破竹,初節為難。既制貪慾,餘二自伏。不淨觀者,知此身生於不淨,處在胞胎,還從不淨中出。薄皮之內,純是不淨。外有四大,變為飲食,充實其內。諦心觀察,從足至發,從發至足,皮囊之里,無一淨者。腦膜涕唾膿血屎尿等,略說則三十六,廣說則無量。"

《禪法要解經》:"不淨有兩種,一者惡厭不淨,二者非惡厭不淨。何以故?眾生有六種欲:一者著色,二者著形容,三者著威儀,四者著言聲,五者著細滑,六者著人相。著五種欲者,令觀惡厭不淨。著人相者,令觀白骨人相。又觀死屍,若壞若不壞。觀不壞者斷二種欲,威儀、言聲;觀已壞,悉斷六種欲。習不淨,有二種:一者,觀死屍臭爛不淨,我身不淨亦復如是。如是觀已,心生惡厭。取是相已,至閒靜處,若樹下,若空舍,以所取相,自觀不淨。處處遍察,繫心身中,不令外出。若心馳散,還攝緣中。二者,雖眼不見,從師受法,意想分別,自觀身中三十六物,不淨充滿。發毛爪齒、涕淚涎唾、汗垢肪(注:本字網頁不能顯示,左"月"右"冊",可讀xian,指脂肪)、皮膜肌肉、筋脈髓腦、心肝脾腎、肺胃腸肚、胞膽痰癊(注:癊,同"飲",體內液體,較痰清稀)、生髒膿血、屎尿諸蟲,如是等種種不淨,聚假名為身。自觀如是。所著外身,亦如是觀。"

佛教認為,淫慾是貪慾的根本,不淨觀則是對治的法門。如《寶雲經》說:"於貪慾處,生對治法;能起欲處,皆悉除斷。云何是貪慾?處於美色邊,能起欲因緣。......諸菩薩等,常觀是不淨。云何當復起於欲想。菩薩摩訶薩,見所愛色適意之時生染心。初見色時,即自念言:如佛所說,色如夢響,無有實事。云何智者妄於夢中而生欲想。是故菩薩能生欲處悉皆遠離。"

修持方法

不淨觀網今提供四種【不淨觀】的修法,也叫"身至念"、"三十二身分" 。下面的"念"字是念、誦、常常憶念、觀想,熟讀的意思。

【第一種】:念:發、毛、爪、齒、皮。一念一觀照。念【發】觀照【發】,念【毛】觀照【毛】等,反覆念誦直到證得近行定。

【第二種】:依《清淨道論》所說,分六道念誦作觀,第一至第四組各五種,每念完一組後,再逆序念誦,而第五、第六組念六種。應按順序、不急、不緩,一種一種明確地念誦與觀想。

先念第一組:發、毛、爪、齒、皮,

再逆念:皮、齒、爪、毛、發。

接下去念第二組:肉、筋、骨、髓、腎,

再逆念:腎、髓、骨、筋、肉;皮、齒、爪、毛、發。

接下去念第三組:心、肝、肋膜、脾、肺,

再逆念:肺、脾、肋膜、肝、心;腎、髓、骨、筋、肉;皮、齒、爪、毛、發。

接下去念第四組:腸、腸膜、胃中物、屎、腦,再逆念:腦、屎、胃中物、腸膜、腸;肺、脾、肋膜、肝、心;腎、髓、骨、筋、肉;皮、齒、爪、毛、發。

接下去念第五組:膽汁、痰、膿、血、汗、脂肪,再逆念:脂肪、汗、血、膿、痰、膽汁;腦、屎、胃中物、腸膜、腸;肺、脾、肋膜、肝、心;腎、髓、骨、筋、肉;皮、齒、爪、毛、發。

接下去念第六組:淚、油、唾、涕、關節液、尿。再逆念:尿、關節液、涕、唾、油、淚;脂肪、汗、血、膿、痰、膽汁;腦、屎、胃中物、腸膜、腸;肺、脾、肋膜、肝、心;腎、髓、骨、筋、肉;皮、齒、爪、毛、發。

這樣念誦百千遍,使純熟、不散亂,作觀身體的三十二種成分,可達到初禪;若作觀其本質,可獲得果位。《清淨道論》還說到要有七種把持善巧:以語言念誦、以意念觀想(通達其特相),並確定顏色、形狀、方位(臍之上或下)、處所(正確位置)、界限(自與他有別)。

【第三種】:緬甸唐卜陸西亞多(TAUNGPULUSAYADAW1896~1986)使用的觀察方法是,從第一組【發、毛、爪、齒、皮】開始,一組念誦與觀想五天,念完六組,共花三十天。再來,每一組逆序念誦與觀想五天,念完又花三十天。重複前面的順序,再做一次,花六十天。之後,行者依序由第一組開始,每次增加一組、二組、三組,最後六組一起念誦與觀想,再作逆序念誦與觀想。共花六個月的修持時間。(詳見新雨編譯群譯、圓明出版社出版的《當代南傳佛教大師》第十章)

【第四種】:依緬甸帕奧禪師(Pa-Auk Sayadaw1934年生)的教法:【在《增支部*三集*第五*掬監品》(Anguttara nikayaⅢ.100.Lonaphala-vagga)里,佛陀有談到奢摩他和毘婆舍那兩者的修習心(bhavana citta)皆有明亮的光。所以,當這光在第四禪極明亮時,禪修者應該做什麼呢?這就是轉修遍禪的好機會。在還未轉修遍禪之前,他們應該先把光修得更強、更穩,然後以此光觀照自身的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等等,這些是身體的三十二身分。然而,禪修者應先把它們分為五個一組,再逐組一一觀察。若已成功逐組觀照身體的三十二身分,那麼應能同時遍觀所有的三十二身分,即從頭髮至尿,再從尿至頭髮,然後又再從頭髮至尿。當你能夠如此持續不斷正逆向反覆地觀察時,那就像從屋子裡去看籬笆的三十二根柱子,若逐根柱子一一地去數,那將會很花費時間,所以不必計算地看到所有三十二支柱子。同樣的,迅速地去觀照身體的三十二身分,你將會變得很熟練。

接着轉觀(在禪堂里)坐在你前面的禪修者的三十二身分,迅速地從頭髮至尿地觀察。若能夠如此外觀,應再內觀自身的三十二身分,然後再外觀(即觀照你前面的禪修者),如此不斷地交替觀照。若成功的話,應逐一去觀照在禪堂里其他禪修者的三十二身分。然而不可以想像,必須以光去觀照,就好像用手電筒去照東西一樣。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應逐一地去內觀及外觀。過後,把光照向禪堂外的人及動物的三十二身分。如此外觀,能把光照得越遠越好。假如能夠成功的話,你可以轉修遍禪。根據對禪修者體驗的研究,從三十二身分轉去修遍禪比較容易。】(錄自《智慧之光》52-54頁)帕奧的禪法是須修禪定至第四禪之後,才出定作觀。

希望藉由身體三十二種成分的說明,配合彩色圓,能引起行者修習此法門的興趣,使二甘露法門之一的【身至念】(另一法門是出入息念)得以受到重視、弘揚、修持,而生厭離,獲大利、大安穩、正念正知,得智見、現法樂住。

願所有修習者皆得究竟解脫。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