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柔軟些活着(子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妨柔軟些活着》是中國當代作家子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不妨柔軟些活着
一場暴風雨過去,樹木親歷了一場生死攸關的歷練,枝杈迅速折斷,慘葉落了一地。而一旁的柳樹,雖然也被暴風雨動搖着植根的泥土,可由於身段的柔軟,卻倖免於致命的摧殘。其實,對於一個生命而言,柔軟是一種心性,一種立足於塵世的本領。
「剛物易折,軟物綿長」。人生之旅,很多時候並非「勇者勝」,恰恰會以柔克剛。雲彩那麼的柔軟飄逸,卻可遮蓋強烈的陽光;溪水那麼的柔軟,卻可滴水穿石。人生,很多時候並非仰仗剛強而活出風采,恰恰會以柔軟的心性穿越低谷,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柔軟是一種心性的抵達。起初的我們,往往都喜歡強勢地活着,顯山露水,才可不被他人漠視,當步入歲月深處,便會慢慢醒悟,塵世因為不乏柔軟,才有了安暖。柔軟的情懷,可以救護一個卑微的生命脫離死亡;柔軟的情懷,可以一掃更多的驚恐,讓人得到一份安寧。柔軟的情懷,可以讓人間原本的冷漠成為一種親情。許多生命,不在柔軟中死亡,卻在柔軟中重生。
人生的旅途,誰都難以拒絕一種溫柔到塵埃的請求,姿態越低的人,越是能活出一種溫良而得到上蒼的眷顧,讓你逢凶化吉,旅途無恙。一個足夠柔軟與溫柔的人,往往有一種磁場般的吸引力,讓人願意接近甚至風雨同舟,心靈柔軟的人,自己也被柔軟所溫暖。
一個競爭白熱化的時代,優勝劣汰。強調堅強,強調勇敢,強調「斷腕」行事,強調抓鐵留痕之類的灌輸不絕於耳。誰都厭惡矯情地活着,喜歡有極強的生存能力,但這並不一定要把柔軟與慈悲擱淺。我們在研究如何戰勝對手時,卻漠視了塵世間最可貴的和諧共生。很多時候,輸了贏了並不那麼重要,而是尋求到了一種連接與相融的氛圍,無論何時,有人與你共度悲喜,有人與你暢談無忌。這難道不是一種大贏麼?
人們崇尚「上善若水」的情懷。水是那樣的柔軟與慈悲,無論置於什麼樣的境地,它都能幻化成相應的形態,去適應與平衡。這種洞悉、體驗、相融與萬物共生的能力,恰恰就是因為柔軟、因為包容、因為懂得而成就
讀林清玄的文章,據說道元禪師航海到中國求禪,「空手而來,空手而去,所得只有一顆柔軟心」。其實,許多玄機都深藏在一顆柔軟的心裡。我有一位新聞界的朋友,她柔水般的情懷常常讓我為之感動。她說,每每看到穿越斑馬線的耄耋老者和幼童,總是提心弔膽,不由地駐足關注甚至上前扶上一把。柔軟與慈悲的情懷,絕非一種模樣,而是源於心靈深處成長起來的一株蓮花。
柔軟的情懷,是心靈的一扇窗子。弘一大師出家前,曾在浙江兩級師範學校任教,學生中有不少人後來成為中國文藝界的知名人士。他的學生豐子愷在弘一出家後,自己也隨師皈依佛門,為祝弘一50歲壽,豐子愷繪成護生圖畫50幅,結集出版。所繪人獸草蟲,皆以「愛生」、「護生」為主題,充滿了至愛至善的情調。豐子愷每每登門拜訪朋友,總要握住椅子軸,讓椅子一條腿着地轉上一圈,生怕壓死藤椅夾縫中的小蟲。多年後,一直傳為美談。
時間給了暴戾者脆弱的本質,也給了柔軟者恆久的力量。忽然想到了林清玄的一段話:「唯其柔軟,我們才能敏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包容;唯其柔軟,我們才能精緻;也唯其柔軟,我們才能超拔自我,在受傷的時候甚至能包容我們的傷口。」願我們有足夠的柔軟待萬物,也願世界待我們有足夠的柔軟。
作者簡介
子雋,河北省邢台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