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垃圾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是垃圾站 |
---|
|
「不是垃圾站(Waste-no-mall)」(簡稱:不站)是香港居民自發在居住地區的公共空間所擺設的回收站,首個不站於2016年在新界元朗設立。回收站由當區街坊主導,主要收集和分類多種回收物如塑膠、玻璃及紙等,並根據不同回收物送往指定回收處理透明度高的回收商。部分不是垃圾站亦設有物資分享站供街坊捐贈及取走二手或全新物件。每區的不是垃圾站分別在每月特定日子及時間進行。
目錄
背景
政府減廢目標未能達標 港人均垃圾製造量高 堆填區面臨飽和
環境局於2013年5月推出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訂下十年減廢藍圖,發表全面的廢物行動計劃,目標是要在2017年或之前,把香港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從每日1.27公斤減少到1公斤或以下;並在2022年或之前,進一步減少到0.8公斤或以下。根據環境保護署公布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5年的統計數字」[1],本港都市固體廢物總量為574萬公噸,較前一年增長12萬公噸,人均棄置量數字不跌反升,達到1.39公斤,創10年新高。近三分之二的都市固體廢物以堆填方式處理。棄置在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則由2011年的48%降至2015年35%,創5年新低。 本港現時有三個堆填區即位於屯門的新界西堆填區、打鼓嶺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和將軍澳的新界東南堆填區,預計將於2020年前相繼飽和。
缺乏軟性回收教育
政府環保署推動的回收措施如三色回收桶及徵費,缺乏軟性措施配合。 香港的三色回收桶回收分類籠統,所有種類的塑膠一併回收,市民對回收物分類如塑膠類別分辨和正確回收過程的普遍認知低。例如膠樽放入回收桶前需清洗及自行將膠樽蓋和瓶分開等。屈臣氏蒸餾水公司在2015年訪問大約一千五百名市民,超過九成受訪者缺乏正確的膠樽回收知識,他們不知道應以物料類別及顏色分類回收。近七成人將膠樽投入回收箱時,沒有先把樽蓋和樽上的招紙除下,只有4%的受訪者表示一定會依循膠樽回收程序先除下樽蓋和招紙。
回收物出路透明度低
政府透過三色回收桶收集的回收物去向受質疑,政府未能清晰交代外判回收商處理回收物的詳細數據及資料。多單報導揭發了假回收醜聞,例如承辦商「安記環保回收有限公司」將回收桶的膠樽棄置於垃圾站,每月騙取政府53萬外判費公帑的醜聞;[2]被揭發回收桶內的物資未有真正回收,直接將回收物料當垃圾棄置運往堆填區的醜聞等, 皆降低市民對政府回收處理的信心。
中國回收物料政策
在2017年7月27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3]收緊廢料進口標準及審批程式,包括「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生活來源廢塑膠、未經分揀的廢紙及紡織廢 料、釩渣等24種固體廢物」,此禁令俗稱為「24味」限制廢物進口類別和數量及提高其標準。方案提出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分批分類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逐步減少固體廢物進口口岸種類和數量。 在2017年年8月10日,相關部門包括中國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員會、 海關總署及質檢總局分批調整及修訂《禁止進口廢物管理目錄》[4]的內容,將此24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原料目錄》調整列入《禁止進口廢物管理目錄》,並宣佈於2017年12月31日起執行。 政府為配合內地回收入口標準政策,提倡集中推行「三紙兩膠」乾淨回收,「三紙」即是報紙、紙皮和辦公室用紙,雜誌要撕走過膠的部分;「兩膠」就是飲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的膠樽。有環保團體如 「環保觸覺」斥新政策縮窄以往提倡可回收的回收物料種類,原可回收的廢品將會被送到堆填區淪為廢物,來年回收率預計會創新低,「三紙兩膠」政策使香港廢物回收發展大倒退。內地政策提高回收門檻,促使香港關注提升輸出內地的回收物品標準及質量。
2019年都市固體廢物徵費 政府擬於2019年起於香港全面實施都市固體廢物徵費,以「污者自付」的原則改變大衆減廢習慣。為配合廢物徵費,市民對回收的需求會顯著提高, 驅使市民關注回收議題, 提升垃圾回收分類認知及清潔回收。
不站理念
不站是社區居民主導,在地區進行妥善回收工作,以提升市民對回收的關注。旨在增加社區互動,培養出回收習慣及文化,令居民能夠自發處理社區垃圾問題。在地區集中回收物料,降低回收的運輸成本,透過擴大可回收物品種類和分類以及妥善處理回收的教育,並進行社區惜物共享,希望實踐社區減廢,減少浪費[5]。
例子:元朗不是垃圾站
一群關注環境政策和環保的元朗居民, 香港的垃圾問題是資源錯配問題。在朱凱廸立法會議員辦事處的支援下,最先於2016年十一月在元朗創辦不是垃圾站。每逢星期六於鳳攸北街由居民自發收集可回收物,並仔細分類,希望藉此活動推動居民主動關注自己居住地區的回收問題,自發參與減廢活動。團隊又推動改革缺乏回收管理的垃圾站為社區資源共享中心,向政府反映市民對社區回收的需求,促進政府推行有利回收的政策,撥款提供資源,正視垃圾問題。 元朗不是垃圾站減廢活動包括:逢星期六下午在元朗鳳攸北街休憩處旁的空地收集市民物資回收。元朗不是垃圾站回收類別包括1至7號塑膠(雜膠、發泡膠、PET 膠樽、膠袋)、紙材、金屬、玻璃樽、其他及真垃圾(不可再循環再用之廢料)等分類。約兩小時的回收行動後,將集中分類好的回收物料送往可靠及透明度高的回收商[6]。
參考文獻
- ↑ 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5年的統計數字 (PDF).
- ↑ 市民乾淨膠樽 被即棄垃圾站 三色桶承辦商 假回收月呃53萬公帑.
-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
- ↑ 環境保護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2-19).
- ↑ 「不是垃圾站」遍地開花 民間回收KO三色桶. 蘋果日報.
- ↑ 元朗街坊自發Dec 2016 - U Magazine - U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