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慮而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不慮而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lǜ ér zhī。[1]
基本內容
不用思考就能知道。這是古代儒家所說的人類天賦的一種良知。《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慮 (1)慮 lǜ
(2) (形聲。從思,從虍(hū),虍亦聲。「虍」指「虎皮」,是用虎皮來代表老虎,而老虎是山中的大王,因此虍和思合起來的意思是「思考大王的事情」。本義:謀劃)
解說:慮從虍從思,虍部件是動物虎的皮紋,即皮,皮下邊包著思考,即深思,與「膚」字結構類似,參考「膚」字,同時虍亦聲符。古音反切標音中,韻母要分為四等。
引證釋義 (3) 同本義 [consider reflect on;think over]
慮,謀思也。──《說文》
非士無與慮國。──《墨子·親士》
弗慮弗圖。──《詩·小雅·雨無止》
禮之中焉,能思索謂之能慮。──《荀子·禮論》
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深謀遠慮。──漢·賈誼《過秦論》
足下更慮之。──《戰國策·燕策》
董(其昌)先生曰:「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4)又如:考慮(思索問題,以便做出決定);慮盡(謀劃窮盡);慮佚(思慮放蕩失當);慮事多暗(考慮事情不明);慮思(思慮,考慮);慮計(思慮籌劃)
(5)用繩結綴 [knot]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莊子·逍遙遊》
(6)憂慮 [worry]
慮人逼取。──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將軍勿慮。──《資治通鑑》
慮患之具。──蘇軾《教戰守》
即座師陸公為公(袁可立)慮之。——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慮戚吾心。──清·袁枚《祭妹文》
(7)又如:不足為慮;慮恐(憂慮);慮難(憂慮災難);慮患(憂慮禍患);慮憶(憂慮,掛念)
(8)審察,訊察 [try]
大理寺掌折獄詳刑,凡罪系者五日一慮。──《唐書·百官志》
(9)又如:慮免(訊察赦免);慮問(對囚犯進行審問);慮囚(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
(1)慮 lǜ
(2)思想;意念 [idea;thought]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諸葛亮《出師表》
衡於慮。──《孟子·告子下》
慮
(慮)
lǜ ㄌㄩˋ
(1)思考:考~。思~。人無遠~,必有近憂。
(2)擔憂:顧~。憂~。不足為~。
鄭碼:IHWZ,U:8651,GBK:C2C7
筆畫數:10,部首:虍,筆順編號:2153154544
consider;
慮
①思慮。《靈樞·本神》:「因思而遠慕謂之慮。」《靈樞·禁服》:「士之材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
②顧慮,擔憂。《素問·寶命全形論》:「形之疾病……留淫日深,著於骨髓,心私慮之。」
③指精神心理活動。《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
(音lǘ,用於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