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与天地同节(李佩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与天地同节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与天地同节中国当代作家李佩红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与天地同节

山是天山,水是博斯腾湖。博湖县有山有水,山水相连,草木相依,是一个清净美丽的地方。这在片清美之地,生活着一支古老的民族---土尔扈特蒙古人。

在蒙古人眼中,山是父亲,高大挺拔,波澜壮阔,垂范千古;水是母亲,灵秀妩媚,粲然四季,瑰丽神奇。山决定了水的走向,水改变了山的模样。山水相依,护佑着草原的水草丰美、牛羊兴旺;护佑子民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在蒙古人的心里,山是神,水亦是神,他们上山祭敖包,下水祭湖神,延续着先民尊崇自然、感恩自然的表达方式。

山川的集会发生在季节变化的交点。农历4月25日,相传是水神龙王下凡的日子。这一天土尔扈特蒙古人要举行祭湖仪式,仪式过后,牧民们便开始收起蒙古包,赶着牛羊、举家转入天山深处的夏季牧场,入冬,再迁回平坦的博斯腾湖岸边。辽阔的草原,旷古的寂寞,占据每个黑夜,再见面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这是祭祀,也是告别,当然要格外隆重。

一条土路直通湖岸,两座蒙古包一左一右似两朵盛开的雪莲花,被浓密的蒹葭环绕着。那音托勒盖村的蒙古人扶老携幼,带上自制的酥油灯、五谷做的点心和许愿用的香料逶迤而来。小轿车停在临时推出的平地上,车轮用力一压,地面上下晃动,地下水不甘寂寞地冒出地面;摩托车横七竖八地靠在铁栏杆上。铁栏杆围起不大的院落,除净草木的土地像癫痢头上的疮疤那样醒目。院里几台蓝色抽油机犹如暮年老人,费力地一下一下点着头。此刻,在这个叫落霞湾的地方,工业时代和草原文明相会了,一个沉重而寂寥,一个热闹而温暖。两匹没有卸鞍的枣红马在芦苇滩找食鲜草,它抬起头,明亮而清澈的眼斜睃一下,继续低头啃草。马超然物外,不关心人世的喧闹。

祭祀仪式即将开始,身着袈裟的喇嘛们端坐在蒙古包里,一刻不停地诵颂祭祀湖神的经文。临时支起四口大铁锅,锅里炖着现宰的肥羊,羊肉、胡萝卜和米饭的香味在芦苇的叶间缭绕、弥漫。男女老幼换上多姿多彩的盛装,妇女们头饰两侧垂着穿有玛瑙、翡翠等宝石的大发棒,争奇斗艳,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此刻,盛装不再是美丽姿容本身,更多地赋予端严的态度,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秩序。

男人们奋力地翘着脚,把哈达和经幡献挂到敖包的最高处。哈达和经幡在风中呼呼作响,似无数灵魂与天地和乐。蒙古人从海拔三千六百米的天山之上采集一种松树叶。具说这种松树叶可以辟邪驱魔。松树叶磨成绿色粉末,撒在围绕敖包四周一个个小火坑里,香气氤氲,男女老少围着敖包转三圈,祈福纳祥。一位蒙古大汉托起小男孩,小男孩胖乎乎的小手攥着松粉,一点一点撒入烟火之中,小脸像湖面之上的天空,纯静而明亮。

德高望众的长者与几位身强力壮的小伙儿,从湖里割来干芦苇,扎成苇把,绑在四根木柱上,中间铺上苇条,再用湖泥密封成筏,在筏上铺八尺整张白纸,纸的四周画着八条相互缠绕的蛇、中间绘着莲花。之后,在莲花台摆放五谷杂粮面制作的牛羊,放置五谷杂粮面制作的宝塔、树木,再放上五碗白羊奶、一盏酥油灯和白糖蜂蜜。祭品摆放齐备,在苇把周围插上新鲜柳树枝,树枝顶端相合,围拢成船。此时,鼓乐齐鸣,各家各户的男人或女人手拿象征天空、祥云、火焰、草木和大地的蓝、白、红、绿、黄五色彩绳、彩条和经幡,顺时针绕船缠绕,没有人争先恐后,也没有人高声喧哗,队伍平和有序、稳步向前,一圈一圈一层一层,把小船拢得密密匝匝,色彩绚烂。

前面是什么,我问迎面走来的蒙古妇女。

海,大海。

在蒙古人心中,博斯腾湖辽阔深厚的水域就是大海

1771年,不堪忍受沙俄压迫的土尔扈特蒙古人,誓言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回到我们的故乡去。在部族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十七万土尔扈特蒙古人从伏尔加河出发,踏上重返家园的征程。一路上冷霜残月,兵戈铁马,与追兵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殊死争战。从冬走到春、从春走到夏,暴风雪、疾病、沼泽、沙漠,十万人的生命和无数牛羊的尸骨弃于途中。回到故乡的土尔扈特蒙古人,拍打掉满身的尘土、洗去衣服上的血迹,在天山南麓、博斯腾湖的周边重新燃起薪火。245年过去了,世世得到这片山水呵护的蒙古人,对这片土地的依恋和情感难以言说。蒙古人熟悉和爱恋博斯腾湖如儿子对母亲的深情。过去的上百年,海一样宽阔湖水如母亲饱满的乳房,乳汁丰盈,他们从不担心也没有考虑过,母亲在他们眼中,永远那么年轻丰饶,祭湖是儿子向度过严冬的母亲问一声春安。可是,博斯腾湖近十多年来,水域以每年十几万立方米的速度锐缩,像少了雌激素滋养的绝经期女人。他们中有的人知道在离他们并不遥远的地方,躺着另一位母亲的木乃伊——罗布泊。眼见不堪重负的母亲身体日渐瘦削,憔悴,蒙古人心里隐隐不安。惟有更加虔诚地祈祷。

2016年的祭湖仪式改在5月15日周日,是为了让更多在外工作的儿女和上学的孩子都能回来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时实跟踪拍摄,有人在网上炒作,说博斯腾湖发现神秘祭湖活动。蒙古人不高兴,他们认为这是有意而为的商业炒作,祭湖仪式绝非神秘,他们目的很单纯,因为蒙古人相信天地间自然之气长存,相信人的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越多的人为母亲奉献敬善之心,博斯腾湖就会浩荡不息,永葆青春。

绿色的葭苇揉进天边的云彩里,低沉的法螺伴着悠扬的蒙古长调在葭苇丛中回荡。十几名赤膊壮汉扛起小船缓缓走向湖边,男女老幼跟随在小船后面来到湖边。德高望重的长者们唱着祝赞词,人们将活鱼放归大湖,向湖水抛洒红茶鲜奶和美酒,祈求四方生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百姓生活吉祥安康。

“天有万眼,真伪善恶天知道”《仪礼·觐礼》说:“祭川,沉。”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被水神接受,将达成所愿。承载着无数心愿的船放入水中,由蒙古男子护佑着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漂去。

碧水蓝天、波光涟漪,百鸟云集,小船渐渐远了。

全村人回到岸上,掌勺的大厨掀开锅盖,立即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男女老幼拿着各自的碗筷,分食一个锅里炖熟的肉和一个锅里煮熟的抓饭。他们不争不抢,依次排队,无论碗里的饭多或少都欣然受之。全村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聊着世俗的日子。祭祀活动每年由村民选出村里德高望众者出钱组织,已延续了二百多年。那音托勒盖村村民以承办祭祀而深感自豪和显荣。今年的祭祀是由村里三家人共同组织,他们贡献出八只羊,买来十多袋大米和清油,全村人辛苦半月才有了这次圆满的祭祀活动。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则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牧人秉承、牢记先祖的训导,大张旗鼓举行的这场春天的祭祀,把他们对自然的珍爱和敬畏传递给子孙后代,也传递着血脉相连、生命相依的亲情。山水土地安妥生命,亲情温暖人心。

极目远眺,弯曲的湖水与蓝天相连,风为天空的云敬献条条洁白的哈达,波浪拍打着湖边,把悠扬的蒙古长调送出很远很远。[1]

作者简介

李佩红 女,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理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