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作品原文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1]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白话译文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词句注释

⑴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⑵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⑶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⑷怜:喜爱。

⑸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⑹日:一作"月"。

⑺幽期:隐逸之期约。

⑻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钱谦益笺:太白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此云"来寻北郭生",即其人也。黄鹤注:范居任城北郭,非兖州北郭。

⑼高兴:高雅的兴致。

⑽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⑾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⑿屯云:积聚的云气。

⒀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⒁谁:一作"惟"。欲:一作"与"。莼(chún)羹:用莼菜烹制的羹。《晋书》:张翰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羇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⒂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⒃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作品鉴赏

此诗记述了唐代两位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在愉快相处的生活片段,体现了两位诗人密切的关系,表达了他俩之间纯真的友情。

全诗可分三部分。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名家点评

明代王嗣奭杜臆》:范十隐士住鲁北郭。白亦有诗云:"闲园养幽姿",可知其人。故入门而"高兴发"。赞小童而用一"清"字,妙。因小童之清,便可知主人不俗。

明末清初金圣叹《杜诗解》:"谁"字妙。言当时我若不来,则今日何人要去?自笑自怨,戏诚如画("谁欲"句下)。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诗总在"同寻"上生情。……《橘颂》、"莼羹",吴楚故实。公向尝游此,而白今亦即有南中之行。故一触于范之隐趣,再触于李之行踪。而远引之志,悠悠一往焉。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古意亦超超元著,同太白,便类太白诗。想见此中"细论文"之乐("醉眠"二句下)。"入门"句从对面写,"侍立"句从侧面写,偶然事只拈出便妙("入门"二句下)。张云:幽居秋景写得出("落景"二句下)。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视频

诗圣杜甫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1] 诗词古文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