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临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临道山东省属地,原清朝兖沂曹济道一部。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制,设济西道。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6月3日),济西道改为东临道(即原临清州、东昌府属地为基础)。辖区主要是老山东省的鲁西北地区古运河两岸这一带县、市、区。

历史

1914年6月由济西道改名,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属山东省。辖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高唐、恩县、临清、武城、夏津、邱县、德县、德平、平原、陵县、临邑、禹城、东平、东阿、平阴、阳谷、寿张、濮县、朝城、观城、范县等县。辖区约当今山东省德州、陵县、临邑、禹城、茌平、东阿、平阴、东平、梁山等市县以西地区及河北省临西、邱县、馆陶三县和河南省范县、台前两县地。1928年废。[1]

建置隶属

商代末期,聊城为纣王庶兄微子受封之地,时称“微子城”。西周为“郭国”领域。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秦代始建县,名聊城,属东郡。此后至东汉,隶属关系未变。三国时,属魏国平原郡。晋代属平原国。南北朝刘宋时属魏郡。南北朝北魏时又复属平原郡。583年(隋开皇三年),平原郡废,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又于王城置博州,聊城遂属博州。大业初年博州撤销,改属武阳郡。621年(唐武德四年),重置博州,辖聊城。742年(唐天宝元年),为博州博平郡领属。906年(天祐三年)后,聊城一度改为聊邑,但隶属关系未变。后晋时,属博州。宋代至金,仍为博州管辖。1264年(元至元元年),改为东平路总管府所属。1267年(元至元四年),聊城为博州路总管府所辖。1276年(至元十三年),改博州路为东昌路,聊城为东昌路总管府治所。东昌之名,始见于此。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东昌路为东昌府,聊城为其治所,县为府领。清承明制,聊城归属如旧。

1912年(民国元年),改东昌府为东临道,辖聊城。1926年(民国15年)1月,改东临道为东昌道,聊城为其属县。1928年(民国17年)废道,聊城县由山东省直辖。1936年(民国25年),省下设督察区,聊城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民国27年)11月15日,日军侵占聊城,民族英雄范筑先为国殉职,为纪念其抗日伟业,于1940年(民国29年)改聊城县为筑先县,隶属鲁西行政公署第四专区。1945年(民国34年),改属冀鲁豫行政公署第四专区。

1947年1月1日,聊城解放。1949年撤销筑先县恢复聊城县,隶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全境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管辖。1958年12月,改聊城县为聊城市,隶属山东省。1963年3月1日,改市为县,复属聊城专区。1983年8月,撤销聊城县恢复聊城市,为山东省直辖。[2]

参考资料

  1. 东临道2020-10-03 来源:国学大师网
  2. 聊城市志2020-10-03 来源:山东省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