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相關資訊
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鄱陽湖基地揭牌
2022年7月2日,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教育部野外站」)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和鄱陽湖基地揭牌儀式在江西師範大學舉行。清華大學理學院副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羅勇教授,教育部野外站站長徐冰教授、副站長白玉琪教授和張濤助理研究員[1],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處楊俊霞副處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江西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院長、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林琿教授,地理與環境學院執行院長羅津教授、副院長丁明軍教授和院務委員胡碧松教授,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方朝陽教授、鄒海波博士和南磯山野外站站長黃琪博士,生命科學學院李言闊教授和邵明勤教授出席。江西師範大學相關單位師生代表也參加了簽約和揭牌儀式。
楊俊霞代表江西師範大學向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和鄱陽湖基地揭牌表示熱烈祝賀,並介紹了江西師範大學的歷史發展沿革、學科建設特色和人才培養成就。羅津介紹了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立項建設情況,突出展示了近年來特色化、國際化發展成果。
羅勇在致辭中對江西師範大學長期以來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介紹了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的發展歷程和學科交叉研究特色,並特別指出鄱陽湖流域在全球變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羅勇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2]以及人類健康領域的合作,共同搭建新的科研交流和人才培養平台。
徐冰介紹了教育部野外站的成立過程、目標和方向、成員單位和2022年建設方案,重點介紹了鄱陽湖基地的合作計劃。
林琿表示,此次合作體現了雙方學者的追求、精神和擔當,是一個良好的起點。未來,希望在雙方的共同倡導下,建立野外科學觀測數據和資源共享網絡,促進開放科學背景下的地理學研究變革。李言闊和邵明勤補充介紹了在動物生態學和鳥類學方面的研究新進展。
簽約前,羅勇一行參觀了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林琿和方朝陽介紹了鄱陽湖監測評估預警系統、白鹿洞書院虛擬環境等成果的研製歷程和應用情況。會後,雙方就野外站數據管理和使用、科學數據共享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方朝陽介紹鄱陽湖監測評估預警系統成果
東亞遷徙鳥類與棲息地生態學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於2019年9月18日獲得教育部批准,依託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建設。該教育部野外站以東亞遷徙鳥類生態監測和保護為特色,在鄱陽湖濕地建立核心站,並通過開展多站點、網絡式的觀測和研究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網絡監測體系和多源數據融合分析環境,努力逐步建成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科研和科普平台,為落實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健康中國建設的國家戰略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
依託江西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建設的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7年通過驗收。該實驗室以鄱陽湖複雜環境系統為研究對象,在湖泊濕地生態和環境健康、流域地表過程和水生態安全、區域開發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濕地與流域空間信息模型方法與系統應用、濕地與流域時空動態監測網絡系統與決策支持等方向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
- ↑ 專業介紹|生態學專業 ,搜狐,20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