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十常侍之亂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十常侍 |
東漢十常侍之亂介紹東漢末年,漢靈帝去世之後爆發了一場十常侍之亂,這場戰爭的參與者是當時朝中的三股勢力,宦官集團、外戚集團和世家大族,這場戰爭的爆發意味着東漢王朝自此名存實亡。這個十常侍之亂到底指的是什麼呢?[1]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靈帝死,長子劉辯繼立為帝,其生母何太后臨朝聽政,於是外戚同宦官的鬥爭又重新激烈起來。太后兄大將軍何進為了一舉殺盡宦官,召并州牧董卓帶兵入京,董卓還沒有趕到,何進已為宦官所誘殺,官僚世族袁紹等又大殺宦官。持續百年的外戚同宦官的鬥爭至此最終結束。但身擁強兵、驕縱跋扈的董卓也已到京,從此,皇帝被挾制於強臣之手,東漢王朝也就名存實亡了。
背景
十常侍指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所以被稱為「十常侍」,其首領是張讓和趙忠。
他們玩漢靈帝於股掌之上,以致靈帝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十常侍自己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們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無官敢管。人民不堪剝削、壓迫,紛紛起來反抗。當時一些比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團的黑暗腐敗,導致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形勢。
郎中張鈞在給漢靈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黃巾起義是外戚宦官專權逼出來的,他說:「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成千上萬的人願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們的父兄、子弟、親戚、賓客放到各州郡,獨占財利,侵奪百姓,百姓的冤屈無處申訴,所以圖謀不軌,聚積成為盜賊。應該殺了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
過程
何進專權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得病,靈帝有皇子劉辯和劉協兩人,漢靈帝認為劉辯為人輕佻,缺乏威儀,想立劉協,但猶豫未決。於是在病重之際,把劉協託付給西園軍首領宦官蹇碩。
四月十一日,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逝世。蹇碩當時在皇宮中,想先殺皇后之兄大將軍何進,然後立劉協為皇帝。他派人去接何進要與他商議事情,何進即刻乘車前往。蹇碩的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誼,在迎接他時用眼神示意。何進大驚,馳車抄近道跑回自己控制的軍營,率軍進駐各郡國在京城的官邸,聲稱有病,不再進宮。
四月十三日,何進擁皇子劉辯即帝位,是為漢少帝。當時劉辯年僅十四歲。尊其母何皇后為皇太后。何太后臨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實權落在何進手中。
謀誅宦官
袁紹向何進建議說:「從前竇武他們想要消滅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殺害,只是因為消息泄露。五營兵士一向畏懼宦官的權勢,而竇氏反而利用他們,所以自取滅亡。如今將軍兄弟同時統帥禁軍勁族,部下將領官吏都是俊傑名士,樂於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將軍應該一舉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後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何進於是向太后建議,請求全部撤換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們的職務,但何太后不答應。
招攬外軍
袁紹又為何進出謀劃策,勸他多召各地的猛將和英雄豪傑,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洛陽進發,以此來威脅何太后,何進同意了這一計劃。
宦官反擊
光熹元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何進入長樂宮,奏告何太后,請求殺死全體中常侍。
張讓段珪等商議說:「大將軍何進自稱有病,不參加先帝的喪禮,不送葬到墓地去,如今突然入宮,這是什麼意圖?難道竇武事件竟要重演嗎?」派人去竊聽何進兄妹的談話,獲知全部談話內容。於是率領自己的黨羽數十人,手持武器,偷偷從側門進去,埋伏在殿門下。等何進出來,就假傳太后的旨意召他。
何進入宮,坐在省。於是張讓等人責問何進說:「天下大亂,也不單是我們宦官的罪過。先帝曾經跟太后生氣,幾乎廢黜太后,我們流着淚進行解救,各人都獻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使先帝緩和下來,只是要託身於你的門下罷了。如今你竟想把我們殺死滅族,不也太過分了嗎!」
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出劍來,在喜德殿前殺死何進。張讓、段珪等寫下詔書,任命前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看到詔書,覺得可疑,說:「請大將軍何進出來共同商議。」中黃門將何進的人頭扔給尚書,說:「何進謀反,已被處死了!」
破宮殺宦
何進部下的軍官吳匡、張璋在皇宮外,聽到何進被殺害,打算率軍入宮,但宮門已關閉。虎賁中郎將袁術與吳匡等共同進攻皇宮,用刀劈砍宮門,中黃門等則手持武器,防住宮門。適逢黃昏,袁術於是縱火燒南宮的青瑣門,想以此威脅宮中交出張讓等人。
八月二十七日,張讓、段珪等被困宮中,無計可施,只好帶着劉辯、劉協等數十人步行出門。夜裡,到達小平津。皇帝所用的六顆御璽沒有隨身帶上,沒有公卿跟隨,只有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裡到達黃河岸邊。閔貢厲聲斥責張讓等人,而且說:「你們如今還不快死,我就要來殺你們!」於是用手中的劍砍死數名宦官,張讓等又驚又怕,拱手再拜,又向劉辯叩頭辭別說:「我們死了,請陛下自己保重!」於是投河而死。
至此,十常侍之亂結束。
影響
十常侍之亂中,外戚與宦官同歸於盡,從涼州而來的軍閥董卓率先一步找到劉辯與劉協,並起了廢立之意。昭寧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劉辯改立劉協為帝,不久又弒殺劉辯與何太后,袁紹、袁術、曹操、鮑信紛紛逃離洛陽,組成關東聯軍討伐董卓,從此,各路諸侯並起,漢王朝名存實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