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阳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阳关镇位于县城东部10公里处,东与河北涉县相邻,有"山西的东大门"之称。309复线公路、长石铁路和长邯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道路交通发达便捷。全镇总面积140.4平方公里,设30个行政村。[1]

沿革

东阳关原名吾儿峪,据县志载,为商时黎侯国都邑。春秋属晋国,时称壶口关。历代属晋辖,地势险要,系古今交通要塞,古称东阳,故自宋以来称东阳关。明清两朝,黎城县分为平贤、漳源、陇阜、玉泉四乡。今之东阳关镇属平贤乡。民国时期实行区村建制。1935年,全县划为3个区,本镇分属一、二区。1940年,全县分为8个区,本镇属长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实行区村制。1953年6月全县分为6个区,76乡,本镇属第三区(东阳关区),下辖11乡。1956年3月,全县合并为32乡,分为城关、东阳关、上遥、南委泉、西井五个基点。东阳关基点下辖6乡。1958年8月,全县成立10个人民公社,本镇为东阳关中苏人民公社。1961年8月,停河铺公社、岩井公社成立,其所属村从东阳关公社分出。1962年12月,龙王庙公社又与东阳关公社分设。1984年东阳关公社、龙王庙公社分别改称东阳关镇、龙王庙乡。2001年1月,撤销原东阳关镇、龙王庙乡,合并成新的东阳关镇,下辖30个村民委员会,即:东阳关、火巷道、老金峧、香炉峧、东黄须、西长垣、东长垣、善业、长宁、辛村、上湾、下湾、小口、枣镇、枣畔、三街、前峧、岭西、后峧、东庄、西庄、苏家峧、龙王庙、东石铺、秋树垣、下马家峪、下马家峪、榔坡、高石河、前贾岭。

地理位置

东阳关镇位于黎城县东部,东与河北省涉县相邻,西与停河铺乡、洪井乡相接,南与黎侯镇毗连,北与西井镇搭界。[2]

经济概况

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全镇可大致分为三个经济区域:

公路经济区

以东阳关村、火巷道村为代表的309国道沿线的公路经济区。该区发挥关和路的优势,大力发展汽车运输、煤炭加工转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修理及饮食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东阳关镇一举成为全县的汽运大镇,东阳关镇汽运集团公司于1997年被全国乡镇企业协会评为"全国乡镇企业运输行业第九名",跻身于全国"十强"之列。全镇发展大吨位运输车辆430部,农用运输车700部,尤其是火巷道村,达到了平均3户一部汽车,每户一个司机的水平,被誉为"上党汽运第一村"。车户年可增收8万元,上缴税金450万元,许多运输车户购置了桑塔纳、夏利、奥托等家庭小轿车,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改善和提高,在当地率先达到了小康。全镇公路运输产业年创产值1.5亿元,并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纳21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撑起了全镇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县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而作为全镇汽运擎旗人和经纪人的李文端同志,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农业区

勇进渠系的黄垣线(东黄须至东长垣、善业一线)长宁川及东阳关村境的农业区。该区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良好,是全镇传统农业区和全县有名的商品粮基地。近年该区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先后进行了高效农田开发和玉米战略示范,种植了大量蔬菜、尖椒。特别是长宁村,核桃年产量达36万斤,收入近100万元,人均500元。近年该村响应县委、县政府"绿山"战略,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实现了核桃入川,建起了核桃园、采穗圃、示范园,使得东阳关镇成为全县核桃大镇,长宁村成为全县核桃专业村。

畜牧区

龙王庙片(原龙王庙9个村)东山沟片(东山六村)为代表的畜牧区。这里山大坡广,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是全镇养羊基地。2001年全镇的羊饲养量已达1.4万只,发展养殖大户23户。该区地处山区、土地瘠薄,农业生产条件差,但花椒、柿饼在全县闻名。

环境资源

本镇地势大致是中间高,东西两头低,因而气候温差较大。地势较高之中部较凉,而与涉县紧邻的东部,地势最低,气候较暖。平均降水量350毫米-780毫米,平均无霜期180天左右。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矿产主要有石灰石,分布全镇,蕴藏量大,品质好,且极易开采。土地资源优越多样,长宁川及黎城盆地部分宽广平坦,土质肥沃,是全县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3]

发展前景

近年来,全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万人供水工程,龙王庙机井、枣镇机井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东阳关11万变电站开通运营,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开通运行程控电话,建设完善移动、联通信息通讯网络,加之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水、电、路通讯设施综合配套,有力地改善了全镇投资和发展的环境,为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创造了条件。

作为山西的东大门,东阳关镇在全国的区位发展战略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为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东阳关镇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现全镇总体规划已于2002年通过省市专家领导的评审验收,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小城镇。通过发挥地利优势,建设系列商贸批发中心,在全国打出叫响"古关"牌,拓展"古关"知名度,促进镇域经济的振兴,将东阳关镇建设成为沟通东西物流的"旱码头",成为上党地区乃至山西联系全国东西的桥梁和窗口。

社会状况

交通

长邯铁路、长邯高速公路、309国道及其复线贯穿本镇,辖区内设有山西省东阳关煤焦管理站,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汽车运输。东阳关汽运集团公司有各种汽车近千辆,在1997年中国乡镇企业交通运输企业100强中名列第九,的火巷道村被誉为"上党汽运第一村"。除干线公路外,村村通了水泥路,村村通客车、公交车。

教育

1958年"大跃进"时期,辖区内不少村办起幼儿园,20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各村普遍办有幼儿园。80年代,普及了三年学前教育。2006年,有东阳关、长宁、东黄须3所幼儿园,13所小学附设幼儿班,其余小学的幼儿随班就读。在校幼儿560余名。清朝末年,东阳关就有了初级小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村均有了初级小学,还成立了不少高级小学或完全小学,成立较早的完小有东阳关完小、长宁完小、东黄须完小、秋树垣完小等。2001年,撤并乡镇后,本镇仍设东阳关联校和龙王庙联校。2006年,有东阳关完小、长宁完小、东黄须完小、龙王庙完小、上湾完小5所。初小26所,在校学生1600余名,教职工100余名。2010年有中学1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村办起夜校,大力开展扫除文盲工作,特别重视妇女识字。2006年本镇投资5万元在原龙王庙乡政府所在地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中心。

卫生

1949年8月东阳关区卫生所成立,辖区内有集体、私有两种所有制诊所14个。1958年7月5日东阳关地区医院成立,同年,龙王庙保健站成立,各村设立了卫生所。东阳关还办过一个时期卫校。2010年,有东阳关中心卫生院、龙王庙卫生院。2006年,本县成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年底全镇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文化体育

东阳关公社(镇)文化站建于1979年6月,龙王庙公社(乡)文化站建于1987年。2001年后镇设文化活动中心,各村有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主要有:武术、跑旱船、秧歌、高跷、八音会等,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体育项目有篮球、乒乓球、武术、踢毽子、高跷等。

名胜古迹

辖区内有黎城古八景中的黎侯古郭、壶口故关、金牙晚照和新八景中之蓝天游鸭,有遍布各村的寺庙古迹,其中龙王庙、关帝庙、三官庙、观音堂、土地庙等最为普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