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丝路花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丝路花雨(纪录片)原图链接来自 豆瓣网 的图片

丝路花雨》,35年,2300场演出、出访30多个国家、超过400万全球观众—— 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所创造的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及,而它背后的故事如同舞台上的故事一样,美丽动人。35年前,从《丝路花雨》第一次呈现在舞台起,一个新的舞种——“敦煌舞”被宣告确立。它在全国掀起“敦煌热”,在世界刮起 “中国风”。35年后,它已是中国最早也最持久的文化输出品牌,在中国和世界舞坛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品牌价值。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实力的今天,它的成功再次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分集剧情

《人文地理》 20141127 丝路花雨 第一集 七进敦煌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2013年初,中国各地沉浸在浓浓年味中之时,当代西方最高艺术殿堂之一的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迎来了一部来自中国的大型民族舞剧。《纽约时报》盛赞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它为美国观众呈现了一场世界级的舞蹈盛宴。毫无疑问,这部中国当代经典舞剧已成为美国社会解读中国文化魅力的载体。

《人文地理》 20141128 丝路花雨 第二集 复活壁画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三十多年前,敦煌舞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第一位英娘贺燕云生平第一次走进了莫高窟。壁画上曼妙的线条和奇特的舞姿让跳惯了红色芭蕾的贺燕云万分惊诧。她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此刻,命运之神已经降临身边,她们即将成为复活敦煌壁画舞蹈的第一代舞者。

《人文地理》 20141129 丝路花雨 第三集 花雨缤纷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历时两年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黄河剧场首次公演,但是却没获得观众的肯定。宣传部长吴坚邀请吴晓邦、沈从文等一大批精英给舞剧评判,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使得舞剧展现出来的更富美感,也更成熟。1979年9月27日晚,《丝路花雨》首次在北京亮相,口碑一夜间在北京城传开,也是赞誉如潮。如今,舞剧《丝路花雨》上演了2300余场,它深刻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观念,引发了中国舞蹈的创新与变革。

纪录片流派

纪录片一词是英国约翰·格里尔逊最早称呼出来的[1]

纪录片美学观的奠基者:维尔托夫、弗拉哈迪。其中维尔托夫开创了“电影眼睛派[2]”,提倡镜头如同人眼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

50年代的纪录电影运动:五十年代末开始的纪录电影创作潮流实际上由两大纪录电影运动组成,他们分别是法国导演让·卢什(《夏日纪事》 1961年)为代表的“真实电影”运动以及由美国梅索斯兄弟(《推销员》 1969年)代表的“直接电影”运动。真实电影为参与式电影,允许导演介入到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煽动其中一些剧情的发展。直接电影为观察式电影,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过程,要求导演采取严格的客观立场,以免破坏对象的自然倾向[3]

视频

丝路花雨 相关视频

丝路花雨:敦煌壁画2维变3维,肢体语言穿越千年,定格西域风情
《丝路花雨》四十年 经典传承 美丽依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