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亞國家 |
中文名稱: 中亞 重要城市: 阿什哈巴德、阿斯塔納、喀布爾 面積: 4,003,400平方公里 人口大國: 烏茲別克斯坦 重要湖泊: 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 |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狹義的中亞國家包括五國,即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此地區的居民多為突厥語民族,所以中亞也被稱為突厥斯坦。中亞地區的採礦、冶金業等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發達,最大的工業區是卡拉干達工業區,也是前蘇聯四大工業區之一,還有就是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中亞工業區。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範圍存在多種界定。範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蘇聯時期,這一界定在國際上也廣泛使用,但實際上阿富汗斯坦也屬於中亞範疇。[1]
概述
中亞(中亞細亞)即亞洲中部內陸地區。
廣義上,該區域由伊朗的阿族人(阿塞拜疆族)居住區和俄羅斯的突厥人(穆斯林)聚居區、東西伯利亞、蒙古西部、阿富汗北部,中國西北合圍的廣大縱深地區組成。
狹義上的中亞,根據中國大陸及台灣中學教科書的定義,只包括中亞五國,即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蘇聯官方的定義只包括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官方通稱中亞及哈薩克。另外一種定義是:除了中亞五國以外,還包括俄羅斯南部。
更廣義的中亞,根據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定義,全部或部分屬於中亞地區的國家共有七個,即阿富汗、中國、印度、伊朗、蒙古人民共和國、巴基斯坦和蘇聯。就中國來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中西部及河西走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等地都屬於中亞地區範圍。
地理位置
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亞),Inner Asia(內亞),Haute Asia(亞洲腹地)等,在俄語中有Средняя Азия (中亞)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中央亞細亞)。蘇聯學者所謂的中亞(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即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及哈薩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亞五國又常常被稱作「中亞和哈薩克斯坦」。中亞五國的東部以西天山的南脈為界,南部以科畢達山脈和阿姆河的中游及其上源噴赤河為界,與中亞的自然地理界線並不吻合,這是上個世紀沙俄征服中亞和蠶食中國西部領土的結果。它的北部已越過哈薩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亞南緣的額爾齊斯河流域,也是不與那裡的自然地理界線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線,那裡是裏海的東岸,海岸線蜿蜒,形成一些半島、島嶼和沖積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風貌上它大致為南部的荒漠、綠洲和山區與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線大體在伊犁河、錫爾河的北岸到裏海一線。
氣候
自然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斯坦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裡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庫曼斯坦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地形地貌
總體上呈現東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爾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區山勢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產主義峰和7134米的列寧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薩克斯坦西部裏海附近卡拉吉耶窪地發現有前蘇聯陸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點。在這東西之間廣闊地區,荒漠、綠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間,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間,而東部山區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亞地區綿亘着溫帶最壯觀的山地,冰川超過4000條,總面積達1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1公里,它包括33條支流、面積達900平方公里,而山腳下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乾旱炎熱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線在瀰漫如煙的粉塵黃土中漸趨消失。崇山環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廣袤荒漠中的綠洲是中亞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養着這一方農人,而遼闊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馳騁着一個個馬背上的民族。
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帕米爾號稱「世界屋脊」,無疑是中亞的制高點。它的東部占優勢的是剝蝕高原和壠崗地形,這裡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徐緩地向絕對高度3500-4000米的山間谷地傾斜。它的西部占優勢的是切割劇烈的高山地形、狹窄而幽深的峽谷。帕米爾高原北緣是兩座平行的高山──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由西向東傾斜。阿賴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脈──突厥斯坦山、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繼續向西傾斜而最終消失在撒馬爾罕綠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賴山向東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脈,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里峰。由汗騰格里峰往西又有兩支平行的天山支脈──昆格阿拉套-吉爾吉斯山和捷爾斯克依阿拉套山,環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口岸吐爾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脈費爾干納山往西北延伸再轉西南恰特卡爾-庫拉明山,圈出中亞最著名的盆地──費爾干納。費爾干納盆地東西長300公里,南北最寬150公里,形如一隻巨大的橢圓形碟子,緩緩地由西向東傾斜。哈薩克斯坦東部邊緣地區有幾組平行山脈: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聯邦交界線上的別盧哈峰海拔也達4506米。在中亞的西南緣土庫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爾向東南延伸出的興都庫什山的余脈,其高峰卡拉古拉峰僅有1977米。哈薩克斯坦西部還有幾座山,但與東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氣候特徵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徵是:
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
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斯坦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裡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庫曼斯坦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歷史文化
中亞五國是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多宗教地區。中亞各國主體民族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族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此外,這裡居住的卡拉卡爾帕克人、維吾爾人、東干人、韃靼人也屬於穆斯林民族。這些民族群眾普遍信仰伊斯蘭教,至今信教人數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中亞地區伊斯蘭化差不多有千年的歷史。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始終把宗教認定是最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70年來把反宗教宣傳、無神論宣傳作為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幾代共產黨人的努力,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日益淡化,尤其是在本來宗教觀念淡漠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中更是如此。中亞地區究竟有多少教徒還是一個不清楚的問題,官方不曾進行過這樣的統計,也從未公布過這類數字。一些社會學家提供了一些數字,但相距甚遠(從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為沒有科學根據,很難說哪個數字更為準確。值得注意的是,蘇聯解體後,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出現「復興」,這與劇變信仰發生危機有直接聯繫,同時也受到來自西亞伊斯蘭復興運動的影響,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內戰就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中亞各國政府儘管實行比較寬鬆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堅持反對宗教干預政治的立場。中亞地區的穆斯林絕大多數是遜尼派,只有塔吉克族少部分穆斯林屬什葉派。此外,在中亞的俄羅斯人、斯拉夫語族居民中有相當數量的東正教教徒,還有部分群眾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猶太教,這些教徒的數量不多。
旅遊指南
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帕米爾號稱「中亞屋脊」,無疑是中亞的制高點。它的東部占優勢的是剝蝕高原和壠崗地形,這裡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徐緩地向絕對高度3500-4000米的山間谷地傾斜。它的西部占優勢的是切割劇烈的高山地形、狹窄而幽深的峽谷。帕米爾高原北緣是兩座平行的高山──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由西向東傾斜。阿賴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脈──突厥斯坦山、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繼續向西傾斜而最終消失在撒馬爾罕綠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賴山向東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脈,
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里峰。由汗騰格里峰往西又有兩支平行的天山支脈──昆格阿拉套-吉爾吉斯山和捷爾斯克依阿拉套山,環抱着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口岸吐爾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脈費爾干納山往西北延伸再轉西南恰特卡爾-庫拉明山,圈出中亞最著名的盆地──費爾干納。費爾干納盆地東西長300公里,南北最寬150公里,形如一隻巨大的橢圓形碟子,緩緩地由西向東傾斜。哈薩克斯坦東部邊緣地區有幾組平行山脈: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聯邦交界線上的別盧哈峰海拔也達4506米。在中亞的西南緣土庫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爾向東南延伸出的興都庫什山的余脈,其高峰卡拉古拉峰僅有1977米。哈薩克斯坦西部還有幾座山,但與東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