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關村人才協會培訓專業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關村人才協會培訓專業委員會隸屬於中關村人才協會,是協會下設的專業委員會之一。培訓委員會依照協會章程及協會其它相關條例,在協會秘書處的領導和監督下,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幫助會員提高職業技能、了解業界技術和產品、豐富工作和生活,以協助會員和協會發展為其工作目標。針對熱點話題和會員企業需求,培訓委員會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培訓研討活動,邀請知名機構講師[1]及企業相關模塊負責人進行主題分享,幫助企業員工提升自身能力,為企業成長助力。

相關資訊

【會員動態】讓虛擬現實技術融入傳統行業(中小企業「雲」上闖新路)

「現在,可以乾的活兒更多更有用了。」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北京諾亦騰科技有限公司依靠虛擬現實、動作捕捉等技術,積極「雲」轉型拓市場,與傳統行業「牽手」,挖掘數字文化、智慧醫療、工業仿真等應用場景,讓技術有更多「用武之地」。

及時切換到「線上」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產品供應有較大的影響。我們的客戶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主要服務於影視製作、文化娛樂等行業,為電影提供炫酷的虛擬特效。現場觀看演示、體驗產品是客戶做採購決策的重要環節。但客戶來訪率降低,傳統線下展會等推廣活動受限,導致國際市場推廣工作難以按計劃開展。」對於企業面臨的困難,諾亦騰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昊揚並不諱言。

如何破解困局?「我們積極採用數字化[2]內容營銷方式取代傳統的市場推廣活動。」劉昊揚舉例說:「比如從世界各地邀請到多名音樂家,請他們每個人都穿上動作捕捉的設備,有人唱歌、有人彈鋼琴、有人彈吉他,我們把這些動作實時捕捉下來,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融合在一起,做了一場精彩生動的線上音樂表演,吸引海內外不少人關注這項技術。」

不僅公司自身的技術產品要轉向線上展示,還要及時為客戶拓寬推廣思路。諾亦騰公司首席技術官戴若犂說:「從前,公司很大的一塊收入來自面向企業的服務,包括企業品牌發布等大型線下活動。現在客戶的需求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公司必須有能力去承接線上需求。我們主動擁抱變化『雲』轉型,做了各類線上直播發布會,比如採用虛擬主播、VR(虛擬現實)直播的形式,通過特效合成最終產出直播內容。」

讓年輕觀眾更「入戲」

只見諾亦騰公司的虛擬現實試驗區內一派忙碌,一場「虛擬數字人」的調試和彩排正在進行。讓「虛擬數字人」在直播時靈活自如,成為公司技術團隊工作的重點。看到「虛擬數字人」線上直播日趨流行,諾亦騰公司順勢推出了專門針對虛擬直播的解決方案,還為百度等企業設計專屬的「虛擬數字人」直播活動。

虛擬現實技術既然可以賦能影視娛樂等行業,可否嘗試助推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劉昊揚一直在思考如何讓公司掌握的技術在更多行業發揮用處並產生價值。

登台成為京劇演員是什麼樣的體驗?今年8月的首屆北京動畫周上,諾亦騰公司推出了「數劇京韻」京劇文化傳承體驗展區。穿戴好動作捕捉設備,擺出各種京劇動作,在後方大屏幕上,虛擬的京劇數字人物會實時同步擺出一樣的動作。動作細節真實豐富,令體驗者都驚嘆自己的「虛擬化身」。

如果觀眾想感受勾臉,可以通過反射屏體會生旦淨丑的臉譜特色;如果觀眾想學習京劇動作,可以對着智能教學鏡子模仿標誌性動作;如果觀眾想看戲,可以在「5G+VR」虛擬戲台上零距離觀賞戲劇表演。據悉,諾亦騰公司協助相關部門創建了「京劇傳統文化數字資產庫」,將京劇文化轉化為觀眾可感知、可體驗、可交互的數字成果,實現了現代科技與京劇文化的跨界融合。

「用年輕人喜歡的炫酷方式,達到耳目一新的效果。通過數字化的技術手段,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傳統文化注入活力,吸引更多人來參與體驗。我們中小企業也為傳統文化傳播出了一份力!」談起這些,劉昊揚的言語間難掩驕傲。

在困難中尋找機會

然而,對於不少人來說,虛擬現實技術還是「虛」的。諾亦騰公司市場經理肖宇坦言:「我們在做市場推廣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和質疑,人們更關注這項虛擬現實技術到底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虛擬現實技術似乎成了比較萬能的工具,公司有機會嘗試跟多個行業合作。但我們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到底應該針對哪些行業去做定製化的深耕,這是公司碰到的最大問題。」戴若犂說,「希望能在一些行業發現剛需,讓技術優勢和行業需求真正融合起來,而不僅是『嘗嘗鮮』。比如,在文娛行業,開發各類線上演出;在醫療領域,開展VR實時遠程診療指導;在體育場所,用VR技術讓鍛煉更科學。」

在諾亦騰公司,筆者見到一些醫生、運動員裝扮的人員。看到筆者的疑惑,劉昊揚說:「虛擬現實技術要跟不同的行業去碰撞、磨合,公司匯聚了很多跨行業的混合型人才,就是想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切實幫助一些行業轉型升級。」

致廣大而盡精微。近幾年,該公司深入到文化之外的體育、醫療、工業等垂直領域。「技術是立身之本,希望通過『練內功、勤打磨』融入傳統行業,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新氣象。」談及未來,劉昊揚充滿信心。這份信心,來自於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技術實力,更來自於對數字中國豐富應用場景的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