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光譜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中國科學院光譜成像技術重點實驗室光譜成像技術融光譜探測與成像技術於一體,可同時獲得目標的幾何圖像和光譜特徵,實現對目標特徵的綜合探測與識別,涉及光學、光譜學、精密機械、電子學、計算機、信號處理、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1]等技術,被譽為光學儀器發展中的一次飛躍。
科研成果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展了基於邁克爾遜干涉儀的光譜成像技術研究工作。90年代初,在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以空間調製型干涉光譜成像技術為起點,對時間調製、空間調製和時空聯合調製型等干涉光譜成像技術開展了廣泛深入的研究,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前沿水平,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
創新曆程
光譜成像技術已發展為西安光機所的特色學科。自1996年起,先後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院重點、院創新方向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高技術863計劃[2]、國家基礎研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多方面的支持,走過了從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重大工程項目研製到應用示範的創新曆程。
機構簡介
光譜成像技術實驗室成立於2004年3月,2008年12月正式批准確立為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緊扣國家在環境與災害監測、遙感與測繪、大氣和海洋遙感、空間天文等領域對先進光譜成像遙感技術的重大需求和發展重點,以國家需求為牽引,面向國際科技前沿,推動學科建設發展。近年來承擔了多項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超光譜成像儀、高光譜相機、遙感14號和遙感28號高光譜成像分系統、嫦娥-3全景相機、CX3號暗弱目標探測系統、實驗7號可見光子系統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同時開展了基於壓縮編碼、空間外差、片上光譜、光路復用、微納器件、消零干涉等多種光譜成像技術的創新研究。
專業人才
實驗室已建立成一支專業結構合理、勇於創新拼搏、團結實幹高效的創新隊伍。實驗室現有人員9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2人,副高級職稱23人,中級職稱40人,初級職稱18人。主要分布在光學工程、光譜學、電子學、信號處理、遙感和模式識別等專業上。客座專家1人,在讀博/碩士研究生94人,博士後7人。
參考文獻
- ↑ 人工智能是什麼?人工智能的概念簡介 ,搜狐,2018-08-01
- ↑ 「863計劃」是怎樣出台的 ,搜狐,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