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天文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中微子天文学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恒星上可能发生的中微子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恒星的结构和演化的作用。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静止质量为零的基本粒子。早在研究原子核的β衰变时就从理论上预见到中微子的存在,但直到1956年才在实验中观察到。中微子和一般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除某些特殊情况外,在恒星内部产生的中微子能够不受阻碍地跑出恒星表面,因此,对恒星发射的中微子进行探测,可以获得有关恒星内部的信息。
在恒星演化的晚期,中微子的作用有:发射中微子,带走了大量的能量,加快了恒星演化的进程和缩短了恒星演化的时标;对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形成可能起关键作用。例如,有一种看法认为:在一个高度演化的恒星内部,通过逐级热核反应,一直进行到合成铁。进一步的引力坍缩,将使恒星核心部分产生强烈的中子化,而放射出大量中微子。由于中性流弱作用的相干性,铁原子核对中微子有较大的散射截面。
因此,强大的中微子束会对富含铁原子核的外壳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将外壳吹散而形成猛烈的超新星爆发。被吹散的外壳形成星云状的超新星遗迹,中子化的核心留下来形成中子星。 恒星离我们十分遥远,以目前的探测技术还无法接收到它们发射的中微子流。只在超新星爆发使中微子发射剧增时,才有可能探测到。除了恒星以外,在类星体﹑激扰星系以及宇宙学研究对象中,也存在许多有关中微子过程的问题。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