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陈集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临泉县陈集镇,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位于临泉县城南40千米。1992年3月,撤区并乡,陈集乡与阎楼乡和油店桥乡合并为陈集镇。全镇辖陈集、朱洼、丁庄、北陈、杨庄、李新、楼院、拐沟、任老、任赵庄、阎楼、柘树桥、阎新、阎土楼、唐营、乔庄、街店、李中营、李长营、罗汉寺、水寨、油店、东王营、曹庄、桃元、张兴寨、东岳庙、彭营28个村民委员会,222个自然村,376个村民组,总面积7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3723人(2017年),镇政府驻地陈集镇。[1]
陈集镇地处皖西淮北平原,地势平旷,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气候宜人,一般农作物都能生长。境内谷河、钟洼大沟,黑土沟,10千米长的丰产河贯通南北,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有小口井4000余眼,机井350眼,农用机械400余部,桥涵36座。
中文名:陈集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安徽省临泉县
地理位置:临泉县城南40千米
面 积:74.2 km²
电话区号:0558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53723人(2017年)
机 场:阜阳机场
火车站:阜阳火车站、临泉站
车牌代码:皖K
经济支柱
全镇耕地面积74.2平方公里,均属旱田,是个农业大镇,农产品极为丰富。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芋、芝麻、棉花,兼以生姜,大蒜、蔬菜,瓜果为辅。近年来,推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粮经比例调整为6:4。现有1000亩的科技示范区3个,1000亩种子基地2个,良种覆盖率100%,全镇实行一年3熟制,四熟制。2004年,农业总产值13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8元。养殖业主要以养牛、猪、羊和鸡为主。1992年实施了黄牛改良计划,引进了西门塔尔,利木羊夏洛来等优良品种,并引进新西兰羊,八克侠猪,西德兔。
乡镇企业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建有大型榨油厂4个,小型油厂3个,次序冻厂2个,水泥预制厂5个,养鸡场4个,养牛场2个,养猪场4个,把红芋加工成粉丝,粉皮,粉面的“三粉”加工,家家户户均可生产。
闻名于省内外的陈集黄牛专业市场初兴于清末,几经沿革,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1992年6月,由临泉县工商局和陈集镇合资兴建,投资 50万元,占地面积0.2 平方千米。
办公大楼、餐馆、厂棚、牛房。围墙等一应俱全,集商,贸、服务于一体。两湖、云贵、山东、上海等地客商经常来此洽谈谈生意。黄牛每集上市量400多头,成交量200多头,年交易额4000余万元。
陈集的名优土特产有大蒜、香葱、芹菜、台湾一号无籽西瓜、“勾手”烤鸡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交通
陈集交通十分便利。张(新镇)——新(河南新蔡)公路,韦艾公路穿境而过。东距阜阳60千米,依托京九铁路和阜阳飞机场与全国各地相通,西与驻马店和京广线相连,南可直达广州,北可直达北京,每日流动人口近万人。2004 年底,实现了村村通砂疆路。
历史
陈集,在明朝时叫李凤集。据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个小集镇,镇上有一李家酒店。酒店老板凭着手艺和热情,把小店开得红红火火。正德年间,武宗皇帝巡游江南,路经至此,住进李家酒店。酒店有个姑娘叫李凤姐。芳龄二八,粉红的脸蛋象三月的桃花鲜艳,腰肢象初春的柳枝那样轻柔。武宗皇帝本是风流天子,便要纳李凤姐为贵妃。李凤姐不依,武宗皇自称是当今天子,并取龙袍和玉玺,凤姐见后,方拜龙恩。
后来武宗回京,便册封李凤姐为贵妃,派车马迎贵妃进京。李凤姐不幸红颜薄命,在武宗走后不久病故。后有文人据此编出一出戏《游龙戏凤》,故名李凤集。后因陈氏子孙繁衍居首,改称陈集。
解放前夕,陈集是豫皖革命根据地之一,1962年设立陈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陈集乡政府,1992年改为陈集镇。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陈集的古会日。
逢会期间,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洽谈生意,互相交流,热闹非凡。
教育
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5所,幼儿园1所,成人技校1所。在校学生70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1所,有限广播电视收站1座。1997年6月,全镇开通程控电话500门,移动通讯覆盖90%,汽车站年客运量10万人次,农村信用社在镇设有分支机构。全镇农民都住上了砖瓦结构的房屋,8%的农户住上了楼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农业和外出务工。
视频
临泉县宋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