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要有的「分寸感」(修煥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為人處世要有的「分寸感」》是中國當代作家修煥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為人處世要有的「分寸感」
分寸,《辭海》中解釋為「說話或做事的適當限度」。分寸感,則是指在人與人交往中保持的心理距離,這種距離能夠使雙方都感到舒服自然,而不至於產生疏遠和生分的感覺。
分寸感,在人際交往中至關重要,它關乎每個人的自我保護和心理健康,關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與穩定。《菜根譚》中說:「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強調再好的關係也需要用心維繫。比如,戀愛關係中的分寸感,是給對方留有一定的空間,能讓「距離產生美」,避免因過度親密而產生錯覺,讓彼此舒服;親情關係中的分寸感,能讓家人之間保持個體獨立,避免過度干涉,減少矛盾衝突,促進家庭關係和諧;友情關係中的分寸感,能讓彼此相互尊重,不輕易打擾,避免因侵犯隱私而產生隔閡。由此可見,分寸感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素質,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好人際交往中的分寸感,人生才能真正走向成功和幸福。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缺乏分寸感。筆者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缺乏邊界感。把自己不當外人,以自己的意識和標準確定他人生活中的底線,隨便介入別人的生活和情感,不注重保護和尊重個人隱私。比如,有些人與閨蜜關係甜蜜,無話不說、無事不談,在閨蜜面前如裸人一樣;閨蜜間相互摻和到彼此的情感、生活和家庭之中,結果閨蜜間翻起臉來,傷害最大,仇恨最深。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做人最基本的分寸,就是不去干涉別人的生活和感情。
二是缺乏眼力見兒。比如,約朋友吃飯,人家說改天吧,實際是不想和你吃飯;打別人電話,電話不接也不回,說明別人有事或不想和你過分親密;去別人家做客,人家不再給添茶或者說「要不在家吃飯吧」,意思是該離開了;求貴人辦事,貴人老說有難度,說明打點得不夠;吃飯時說對方說「下次我請你」或「下次我買單」,意思是你該結賬了;借別人的錢或者借別人的車,人家說「和家人商量商量」,實際就是一種拒絕;等等。但許多人卻聽不出這些弦外之音。
三是過多關注別人敏感話題。比如,我們春節回鄉過年,一些老人常會問到觸碰敏感隱私的問題。大齡青年年齡多大了?有沒有對象?結婚了沒有?面對上學的孩子,總是問學習怎樣?上啥大學?面對在城市裡的人,總問住房有多大?一個月掙多少錢?而對一些在機關上班的人,總愛問當多大官?有多大權?這些都是別人的隱私問題,結果問得別人十分尷尬。
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分寸感,不僅會讓人感覺不適,引發不必要的誤解,甚至會因為言行不當而冒犯他人,或者因為不尊重他人邊界而引起他人反感,讓一段關係走向毀滅。分寸感是做人做事的邊界和底線,唯有把握好分寸,才能更好地掌握與他人相處的方式,讓人際關係更加和諧穩定。
當然,分寸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培養出來的。
第一,要注意觀察他人反應,留意情緒變化。如果對方在與自己互動過程中出現不耐煩、不悅、焦慮、迴避等負面情緒時,可能是自己的言行已經讓其感到不舒服,這就有越界的可能。若在交談時,對方頻繁看錶、眼神遊離或語氣變得生硬,甚至直接表達出對自己言行的不滿、反對或提出希望改變某些行為,這就是比較明顯的越界信號,此時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
第二,要了解社交禮儀,考慮彼此關係程度。在特定場合中,若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常規的社交規範,就可能存在越界。比如,參加宴請時,座次是有講究的,誰該坐在什麼位置是一種禮節,坐錯了位置就是越位,尷尬了別人,也羞辱了自己。參加重要的會議、集體合影、乘車等,座次也是有禮數的,也是不能隨便亂坐的。同時,對於單位領導特別是直接領導或資歷相對較老的同事,不論關係如何親密,在公共場合下都不能有過度親昵的舉動(如勾肩搭背、開過分玩笑等)。平時,要注重加強這些基本禮儀的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熟知基本規矩。
第三,要換位思考,做好自我感受評估。如果在一段關係或互動中,自己總是感覺疲憊、壓力大、不自在,可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分寸和邊界,過度投入或過度干涉了他人的事務。自己感覺累,對方肯定也會有壓力。這時,就應及時調節處事的狀態。同時,如自己做某事時內心有強烈的牴觸感,覺得違背了自己一貫堅守的價值觀或原則,這可能已經侵犯了他人的邊界。
第四,加強個人修養,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尺度。「出言有尺,嬉鬧有度;熟不逾矩,做事留余;彼此尊重,相互包容」,這是筆者歸納出的把握好分寸感的基本原則。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情商,培養出良好的界限感和分寸感。比如,在戀愛關係中,要學會把握好與另一半的相處尺度,保持獨立的自我;在親情關係中,要建立合適的距離,彈性地處理親情中的邊界和分寸;在友情關係中,要尊重朋友的隱私和空間。交往中要把分寸感體現在言語之間、舉止之中,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揭人短處、不戳人痛處。懂得與人相處的距離,尊重他人的個人空間和生活習慣。
俗話說,「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推己及人是善念」。把握好為人處世的分寸感,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門複雜而又微妙的藝術。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有分寸感的人,做到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凡事有度,讓人際關係更加和諧長久,讓人生之路走得更加穩健。[1]
作者簡介
修煥龍,在軍隊從事政治工作多年,曾多次參與全軍重大典型的總結宣傳,在《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領導科學》等報刊和網上發表文章400餘篇,曾長期擔任全軍政工網遠程編輯,並參與過全軍幹部政策重大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