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義地(侯發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義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義地》中國當代作家侯發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義地

連日來,常香玉放棄商演的機會,走訪了寶雞的不少地方,最後相中了寶雞建設機械廠北邊那塊空地。她之所以相中,是因為這裡是郊區,不用跋山涉水,談不上舟車勞頓。陰陽先生對她說:「風水學上講,地貴平邑,這裡平坦,周圍有山有水,是個絕佳的地方……你這閨女有眼光,這裡最合適。」

常香玉鬆了一口氣。幾經打聽,得知那塊空地歸寶雞建設機械廠所有。於是,她找到廠里負責具體事務的馬副廠長,說明了購置那塊地的想法。

本來那塊地成了機械廠的一塊心病——這塊地原是機械廠花500塊大洋(相當於500兩銀子)買下來的,打算擴建廠子,因為時局動盪,人心惶惶,這事便擱置下來。廠班子研究後,曾掛牌出讓,儘管價格降到350塊大洋,同樣因為大環境的原因,一度無人問津。按說,正瞌睡哩,給個枕頭,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常香玉當時不只在寶雞,包括西安,甚至整個陝西,不說婦孺皆知,起碼大部分人都知道,名氣很大。她要這塊地幹什麼?她辦的戲曲培訓學校已經開始招生了,莫非成名角了,賺得盆滿缽滿,自己要蓋別墅用?有可能,絕對有可能。想到這裡,馬副廠長的肚子裡湧出一股壞水,打算敲敲常香玉的竹槓。他眼珠一轉,說道:「常優伶,你打算要這塊地做什麼?」在那個時候,稱呼唱戲的為「優伶」或「伶人」。

常香玉似乎知道馬副廠長的心思,說:「不是我自己用。」

「那是誰用?難道要捐個學校?」常香玉經常做善事,設粥棚,辦藝校,修橋鋪路,等等,如果真是這個,敲竹槓會讓人瞧不起的,馬副廠長有點失望,又有點不甘。

「不是。」

馬副廠長心裡即將滅的火苗騰地又燃起來,迫不及待地說:「那是什麼?」

「反正是做好事。」常香玉想想,覺得還是不能說實話。

馬副廠長眼珠一轉,說:「如果是建個花園,廠里不收錢,免費供您使用。」

常香玉想了想,覺得這事最終還得明挑,便說:「做墓地用。」

「啊?不行,不行,拴住日頭也說不成事。」馬副廠長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從面部表情看,跟大禍臨頭一般。

「你說個數目,我一分不少。」常香玉不願善罷甘休。在她看來,世上沒有幹不成的事。特別是牽涉到錢的事,只要捨得,沒有說不成的。

馬副廠長擺了擺手,說:「這邊是廠子,那邊是墳塋,跟死人擱鄰居,這不晦氣嗎?走,走,走,這事沒得商量。」

馬副廠長下了逐客令,常香玉只得半途而廢。

但是,常香玉不是隨便可以認輸的人。

機會說來就來了。

這一天,秦伯瀛過生日,請常香玉去演唱助興。秦伯瀛是寶雞自衛團團長,既是軍統寶雞組長,又是寶雞的青幫頭目,「黑白兩道」如魚得水,受陝西地下黨的影響,心眼也不是十分地壞。

常香玉最煩唱堂會,但在秦伯瀛的生日宴會上,常香玉的演唱很是用心。秦伯瀛和他的客人點什麼,她就唱什麼。而且,跟隨的鑼鼓家什也都配合默契,一點差池沒有。現場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賓主滿意,皆大歡喜。秦伯瀛提出要重重獎常香玉。常香玉慌忙躬身施禮,笑盈盈地說:「秦團長,小女子不要獎賞,有一事相求。」

秦伯瀛怔了一下,拍着胸脯說:「啥事?說吧,只要不是河裡撈月亮,天上摘星星,在寶雞這個地盤,還沒有能難住老子的。」

常香玉要的就是他這句話,忙說:「俺老家河南遭災,來西安、寶雞逃荒要飯的不少。這個您應該知道?」

「我知道,我知道。你除了舍粥,還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教學戲,管吃管住……」

常香玉打斷秦伯瀛的話:「秦團長,活人的事好辦,死人的事不好辦啊。」

「此話怎講?」秦伯瀛愣了一下。

「俺河南老鄉來這裡的不少,吃了上頓沒下頓,有的餓死了;有的得病了沒錢看,活活被病疼折磨死了……」常香玉說着說着,忍不住落了下淚,覺得不妥,忙打住話頭,自責不已,「秦司令,在這個大好日子我不該說這些不高興的話。」

「我不怪你。」秦伯瀛點點頭,為難地說,「只是災民這事不是本團長管轄,愛莫能助。」

「秦團長,您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要您救濟災民。那些老鄉死了沒地方埋,屍首運回老家也不現實,都被老鴰野狗撕吃了,看着着實可憐……我想買塊地方安葬他們,地址已經選好了,只是地主人不同意。」接下來,常香玉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

「這是行善積德的義舉,應該支持。我給那個廠說,一個銅子不給,答應了好說,不答應有他們喝的糊塗。」秦伯瀛拍了拍腰間的盒子槍。

在寶雞這塊地方,再怎麼說,秦伯瀛發起威來,也是一個厲害角色,一句話掉地上,能砸一個坑。那個機械廠懾於秦伯瀛的勢力,縱有一個個不樂意也得接受。馬副廠長還親自出面給常香玉賠禮道歉:「我眼神兒不行,上炕不認識娘兒們,下炕不認識鞋。勞煩您跟秦大人說說,千萬別跟我一般見識……」

就這樣,那塊地成了河南災民的義地。當然,常香玉瞞着秦伯贏,給那個廠子拿了500塊大洋。

這事發生在1942年。那一年,常香玉19歲。[1]

作者簡介

侯發山,河南省小小說學會秘書長,鄭州商學院客座教授,鄭州作協副主席,鞏義市文聯兼職副主席、作協主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