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往事:土耳其蘇丹的後宮,曾充斥着被綁架來的烏克蘭女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盪的時局和低迷的經濟下,烏克蘭姑娘都特別喜歡去國外撈金,而且頗受歡迎。
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約65%的烏克蘭成年女性有移民願望。
她們的理想目的地以歐洲為主,此外,就是隔着黑海相望的土耳其了。
這點上,烏克蘭和俄羅斯,還是相當有共性的,這兩國的女孩們,都很青睞土耳其男人。
那邊,土耳其男人,同樣很喜好來兩地「獵艷」。
當然,也有誠心想去黑海對面找媳婦,回來認真過日子的土耳其老漢。
即便,多數時候,雙方之間存在着明顯的宗教隔閡(土耳其人主體為穆斯林,但也有少量的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
不過,要是再往前追溯幾百年,你就會發現,這黑海兩岸的「人口交流」,可謂是源遠流長,甚至能說得上是,祖祖輩輩的惦記了。
斯拉夫女奴與水煙,Vittorio Rappin
只是,那時候,烏克蘭大姑娘,可不是自願去的土耳其;而土耳其人則正忙着開疆拓土,也沒有空直接過來上手抓人。
兩者之間,隔着一個「中間商」——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販子。
這裡,有必要先簡單捋順一下克里米亞的歷史。
如今很多人認為克里米亞的原住民是烏克蘭人。其實很早前,這是韃靼人的地盤,叫做克里米亞汗國。
1783年,在第五次俄土戰爭後,俄羅斯占領了依附奧斯曼帝國的克里米亞汗國,並將其併入了帝國的行政區劃。這以後,大部分韃靼人跑到了土耳其,剩下的則遭遇了強制同化和兩輪民族大換血,如今已經淪落為了克里米亞的「少數民族」;
再到1954年,為了慶祝「俄烏合併300周年」,由赫魯曉夫提議,克里米亞被當成慶祝「基輔羅斯兄弟團結一致」的禮物,從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手中轉給了另一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再然後,就是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
從1430年正式建國,到1783年被被劃歸沙俄疆域,韃靼人曾統治了克里米亞半島三個多世紀。
如今,在克里米亞古城巴赫奇薩賴,這個曾經的汗國國都城,仍舊能品出一絲絲的穆斯林風情。
巴赫奇薩賴的克里米亞汗國宮殿遺址
不同於大多數帶着斯拉夫色彩的烏克蘭地名,巴赫奇薩賴,取自波斯語的「花園宮殿」之意。
在這裡的老城區,山谷間狹窄的小道、雲層下聳立的清真寺宣禮塔、果林中紅瓦石牆的房子繪着伊斯蘭風格的花紋....要不是隔壁街區矗立着的一排排蘇聯時代的「赫魯曉夫樓」,你乍一看,很容易產生一種置身於土耳其小鎮的感覺。
如今的巴赫奇薩賴
普希金的著名詩篇《巴赫奇薩賴的淚泉》,描寫的就是一段克里米亞汗國的宮斗故事。
暴君吉列伊汗擄獲並瘋狂愛上了一位美麗的波蘭郡主。
但沒多久,可汗的寵妃卻因為嫉妒暗中弄死了郡主。
吉列伊汗整個人馬上就垮了,悲痛之餘,命人修建了傳說中的「淚泉」——日夜潺潺的泉水象徵着他悲傷的淚水。
到了蘇聯時代,《巴赫奇薩賴的淚泉》被改編成了芭蕾舞,並傳到了西方,成了一個世界經典芭蕾舞曲目。
典芭蕾舞劇《淚泉》,可以看到背景演員的服飾,很像土耳其人
這個克里米亞汗國,在血緣和宗教上,跟隔黑海對岸的土耳其很有共同語言。
而且,他們還共同「經營」着一個「產業鏈」——綁架販賣東斯拉夫奴隸。
這被克里米亞韃靼人當成了一個重要的「創收」項目,甚至上升為了「國策」——在他們看來,相比農耕或者遊牧經濟,人口綁架,簡直堪稱「投資少、見效快、產出高」。
況且,這時的克里米亞半島,自然環境並不適合發展農業。
克里米亞半島雖然濱海,但由於克里米亞山脈的阻擋,氣候乾旱少雨。
因此,乾旱缺水一直困擾着當地的生產生活。
1954年,克里米亞被劃歸給烏克蘭後,按照莫斯科中央的指示,從第聶伯河引水,修建了克里米亞運河,解決了用水問題。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後,烏克蘭截斷了運河,直到今年俄軍打下了赫爾松,這才恢復供水。
好了,咱們再說回克里米亞汗國。
那時,韃靼人和土耳其人「交易」最多的,當屬烏克蘭人,特別是美貌的烏克蘭大姑娘。
客觀看,在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烏克蘭並非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而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他們不是被波蘭-立陶宛人統治,就是被沙俄控制,東西兩地很多認識都是割裂的。
期間,烏克蘭人也曾奮起抗爭,但戰爭並沒有幫他們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讓自己的實力大衰,內訌不斷。
就這樣,烏克蘭人悲催地淪為了韃靼人的霸凌對象。
克里米亞的上層韃靼人,信仰伊斯蘭教,民俗和土耳其人很接近
所以,當年的韃靼人販子,可不是什麼「拐賣婦女」,而是,衝上來直接搶!
16世紀的烏克蘭民謠,曾記錄下了當年的情形:
火焰在河岸邊燃燒,韃靼人在分配他們的俘虜,我們的村子被燒了,所有的財產被洗劫了,老媽媽被殺了,我的心上人被抓走賣到了大海的那一邊。
對於少數來自富裕家庭的烏克蘭人,韃靼人會以勒索的形式,逼他們的家人贖回。
但更多的青壯年男女,則直接淪為了韃靼人的奴隸。
韃靼人在進行奴隸交易
其中的一些,被韃靼奴隸主所奴役,在克里米亞半島上幹活,離家不算太遠。
除了自用以外,韃靼人更會將他們賣給職業人販子(也多是韃靼人),再由人販子拉到卡法城的奴隸市場上進行拍賣,轉手賣給土耳其人販子——第二道「中間商」。
對岸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一直是克里米亞汗國奴隸貿易最大的買主和老客戶。
正如前面說的那樣,克里米亞汗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奴隸交易,已經形成了一套產業鏈。土耳其人享有很多VIP特權,比如~優先挑選,滿減、買贈活動.....經常是以「團購」的形式,一買就買上滿滿一船。
根據卡法城的稅收記錄,僅在1500年到1650年間的一百五十年裡,就有一百多萬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大多數為烏克蘭人)被賣往奧斯曼帝國境內各處大大小小的奴隸市場,占克里米亞汗國奴隸總「出口」總量的70%以上。
16世紀的卡法城
這些烏克蘭奴隸,除了咱們熟悉的土耳其蘇丹後宮的女人,還有大量青壯年男性。
他們中的很多,被土耳其人買回後從事各種生產勞動,或者接受一些專業技術培訓。
一些人,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贖身,成為自由人。還有不少人,為了融入社會,減少歧視,往往會選擇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
對於那些看起來外形不錯的斯拉夫少年,他們則會被賣到帝國後宮。
壯實機靈又勇敢的,被編入近衛軍,混得好的,也能做到高官。
土耳其電視劇中的近衛軍兵變。到了帝國後期,近衛軍甚至一度能操縱蘇丹的廢立
而一些身材苗條,長相標緻的,則被「培養」成為蘇丹的男寵,授予類似玫瑰、風信子、水仙等土耳其女孩的名字;
或者,被不幸「改造」成為太監。
不過,蘇丹的後宮,還是更愛用黑人太監。至於原因嘛,大家都懂的。
相對男性來說,以烏克蘭人為主的斯拉夫姑娘更受歡迎。
這些女孩們會經歷數輪篩選,最佳的,被蘇丹的後宮高價買走,或者充入帕夏(總督等高級官員)的豪宅。
如果斯拉夫女奴沒有被貴族挑中,那麼她們就要迎來比較悲慘的境遇了。
挑剩下的斯拉夫女奴會被拉到帝國的奴隸市場進行拍賣,依照「成色」明碼標價。
她的處境毫無尊嚴,有時候,甚至要被扒下衣服,以半裸或者全裸的狀態,任人上前觀賞端詳,討價還價。
1800年代的伊斯坦布爾奴隸市場
她們中的容貌不錯的,會被富商買下作為玩物,供自己和客人們「使用」。
再次的,則用作女僕,並安排他們和男性奴隸進行婚配,以生育更多奴隸,擴充自己的「資產」。
與此同時,大量色情行業經營者,也向來屬於奴隸市場的大客戶。
在那段歲月中,帝國境內的大小風月場裡,妖嬈地跳着土耳其肚皮舞的,很多都是烏克蘭姑娘。
巴爾幹的肚皮舞舞者
有時候,對於那些原本就是卑微的農奴或赤貧農民的斯拉夫人來說,他們被奧斯曼人奴役後,生活竟然比在老家時要好得多,姑娘們不但能頓頓吃上飽飯,混好了,還能穿金戴銀,過上衣食無憂,有人伺候的富裕生活。
因此,在一些人眼中,雖然背井離鄉讓人心痛,但長遠看,也不見得是件壞事。
以至於當年的烏克蘭民謠里,有這樣的話:
嫁給蘇丹為妻,佳肴不重樣,絲綢鑽石數不清,風光日子過不完~
老實說,這個民謠,也不全是幻想。
比如,下圖這位,是整個奧斯曼帝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跟蘇丹公開結婚,並以皇后身份和蘇丹高調雙出雙入的後宮女子——許蕾姆蘇丹娜。
「琴瑟和鳴」的許蕾姆與蘇萊曼大帝
她就是個被韃靼人綁架販賣的烏克蘭人。
烏克蘭人都以她為傲,這是以許蕾姆為主題的烏克蘭郵票
跟咱們熟悉的東亞宮廷不同,奧斯蘇丹不設正宮娘娘,後宮的女人大多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女奴,起點都一樣,家庭背景全部忽略,蘇丹她們不給專門排座次。
甚至,連生下繼承者的女奴也都沒有名分,即便她們做到了蘇丹皇太后,成為了現任蘇丹的母親,與蘇丹父親之間,也並沒有實質的婚姻關係。
但凡事總有例外——這就是前面說的烏克蘭姑娘,許蕾姆蘇丹娜。
許蕾姆蘇丹娜流傳下來的畫像
她原名叫做亞歷山德拉,是宰相易卜拉欣從韃靼人販子手中買下,獻給蘇丹蘇萊曼大帝的「禮物」。
按照土耳其電視劇《宏偉世紀》第一季中的演繹,這位姑娘最開始的時候,非常不服,甚至還嘗試過自殺。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她改變了人生態度,主動學習土耳其語、《古蘭經》,還賣力氣地不斷用艷舞來吸引蘇丹的注意,讓蘇丹親自給她取了個土耳其名字——許蕾姆,意為「愛笑的姑娘」....這裡省略2000字。後來,蘇萊曼大帝頂住壓力,打破祖制,公開和她結婚,賦予她蘇丹皇后的正式名分。
土耳其劇《宏偉世紀》第一季中的許蕾姆蘇丹娜,演員雖然是個土耳其人,但很東歐美女的感覺,比較貼近原型
而且,從這位烏克蘭人起,奧斯曼帝國開啟了近一個半世紀的後宮女主治國時代。
那麼,這些出身貧苦的烏克蘭姑娘們,一旦「有幸」選入蘇丹後宮,就能從此吃香喝辣,飛黃騰達,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嗎?
西方的詩人們,總愛將她們比作「籠中的金絲雀」。但其實,蘇丹的後宮女子們,遠不是失去了自由那麼簡單,她們的宮斗,是真的要命的!
《宏偉世紀》第二季中的蘇丹艾哈邁德一世後宮,看眼神,這些女人也個個不好惹
按照「祖制」,蘇丹的接班人要通過開放式的競爭產生。
但因為王子們的老媽都是女奴身份,沒有外戚幫襯,這個競爭,就特別看重他們自身的努力。
而且,王子們確實也非常有必要玩命地努力進取。因為,按照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的那位)立下的「祖制」——沒能競爭上位的王子,就得死!
所謂的Fratricide,就是一句簡單又殘酷的話——「我死後,我的兒子中無論誰繼承了蘇丹皇位,為了秩序的考慮,都必須把他的兄弟處死。今後的世代蘇丹將按此執行。」
隨後的兩個多世紀,這個Fratricide制度一直被奧斯曼帝國認真執行——蘇丹登基之日,就是他的同胞兄弟、大小侄子們提前見真主的日子,甚至在某些極端的環境中,新蘇丹連自己的姐妹和侄女、外甥女都不會放過。
比如,1595年,蘇丹穆罕默德三世登基的時候,一天之內,他的19位兄弟、20個姐妹全部被處死,此外還有老蘇丹的幾個孫子、孫女以及若干懷孕的宮女.....
穆罕默德三世這位殘酷的爸爸,為了保證自己「看好」的二兒子艾哈邁德能順利即位,甚至提前弄死了其他的親生兒子。
他的親奶奶,就是前面說的,那位烏克蘭的許蕾姆蘇丹娜。
當年,在許蕾姆蘇丹娜的運作下,原本子嗣眾多的蘇丹蘇萊曼,親自弄死了其他兒子,只留下了和許蕾姆蘇丹娜所生的兩子一女。
《宏偉世紀》第一季中的許蕾姆和情敵居爾巴哈爾蘇丹娜,歷史上,這位居爾巴哈爾蘇丹娜母子的結局非常慘烈
其實,相比兩個兒子,蘇丹蘇萊曼其實更看好自己和許蕾姆唯一的女兒,奧斯曼公主,米赫里瑪蘇丹娜。
這位有1/2烏克蘭血統的奧斯曼公主也是個猛人。
親媽許蕾姆蘇丹娜蘇丹娜去世後,她成了老爸蘇萊曼大帝的助理和顧問。蘇萊曼出征馬耳他時,就由這位公主坐鎮伊斯坦布爾,主持後方工作。
米赫里瑪蘇丹娜
Fratricide這個殘忍制度在實施了150多年後,被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終止。從17世紀開始,王子們不會再因為競爭上崗失敗而被送去提前見真主,而是被軟禁起來學習各種「經典」,作為備胎續命。
蘇丹艾哈邁德一世和他的希臘寵妃安娜斯塔西婭,即後來的柯塞姆蘇丹娜
但蘇丹的後宮宮斗,卻從未消停過,直到20世紀20年代,帝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這數百年間,也不知有多少烏克蘭女子,在那些金碧輝煌的宮殿裡、奧斯曼貴族富商的豪宅中「升級打怪」....優渥的物質生活之餘,也不知她們是否還會想起,日益模糊的記憶中,黑海那頭,自己老家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