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戰場?墳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樂園?戰場?墳墓》是中國當代作家柏楊所作圖書《西窗隨筆》之《神魂顛倒集》中的一篇雜文。
作品欣賞
即令是崇高的德行,和必須靠累積才能得來的知識,在高度的工業社會之中,也得小心運用。英國哲學家羅素先生,應該是全世界都聞名的人物矣,他對俄國的認識,明察秋毫,他的反俄理論,簡直挖進俄國的心窩,現在自由世界的反俄觀念,一部份受他思想的指導。可是,可能是太清楚啦,反而變成太糊塗之故,他忽然發表言論,提倡亡國保種主義。他說與其冒核子彈把英國人全部殺光的危險,不如索性亡了國,讓俄國統治算啦。蓋根據他閣下的研究,歷史上任何暴君也好,暴政也好,都不過是一陣眼前歡,可憐的小民固然苦不堪言,但終必有一天來一個大翻身,仍可以過快快樂樂的日子。而一場核子戰下來,小民絕了種,即令第二天暴君暴政垮了台,還有啥用處乎哉?
他這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哲學,主張寧為瓦全,不為玉碎。這種想法當然有堅強道理,尤其是俄國人會大喜若狂,鼓掌歡迎。再加上羅素先生的盛譽,簡直成了一股投降狂潮,鬧得轟轟烈烈,暈頭轉向。英國政府無可奈何之餘,只好向法院告他閣下一狀,這是全世界最矚目的一場官司,大家都屏聲靜息,瞧法律能不能斗過哲學。如果換了中國,帽子鋪掌柜的飛出一頂帽子,便啥都解決,秦檜先生的一項「莫須有」,就殺了蓋世英雄岳飛先生,何況糟老頭羅素先生乎。可是英國法庭不能那麼瞎搞,它要教人口服心服,官司的結果是羅素先生輸啦,被判罰款,法官的判決書上沒有一句刀光血影,但卻說了一句更傷心的話,該話引自《聖經》,曰:「老年人並不全是對的。」嗚呼,法官如果弄頂帽子,小民還有反攻餘地,如今直接擊中老頭要害,等於弄團臭狗屎塞到尊嘴之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只有往肚子裡流淚之一法也。這位法官的一紙判決,不但判決了羅素先生一個人,也判決了全體老頭,哀哉。
正因為連老哲人都不行啦,老年人雖不能說動輒得咎,一無是處,但也因此之故,更加寂寞。俗云:「貧居鬧市無人問,富住深山有遠親。」工商業社會上年齡一項,逐漸的也進入這種境界:「老住鬧市無人問,壯住深山有遠親」。工商業社會最大的一項跡象,就是老年人地位沒落,和因此項沒落而招來的寂寞。在美國,有些老頭老太太死在浴缸里三四天,一直等自來水從樓上流下來,才被發現。他有兒女乎?曰有。兒女們都為生活奔忙,不到約定的日子,無暇相見也。
世人都知道美國是兒童的樂園,中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其實何止美國如此,任何一個工商業發達到某一種程度的社會,都有這種現象。嗚呼,一個社會一旦成為中年人的戰場,其結果一定成為老年人的墳墓,墳墓的意義並不是說老年人都戰死啦,或是真的把老頭老太婆一律活埋;而是指的寂寞。蓋年輕人全體上陣打仗,一分一秒都性命交關,怎能有時間膝下承歡乎?不但沒有這份心情,也沒有這份精力。前些時看報,一個從美國回來的老頭,寫了一篇文章,說他游新大陸時,恰逢老友某寓公惡盈滿貫,被閻王抓走。下葬之日,朋友們紛紛光臨,死人有一個兒子,是死人在他三歲時帶到美國,因而成了美國公民,當了工程師,按目前的行情,他應該十分感激他爹才對。雖不必匍匐奔喪,但至少也應親視含殮。想不到該兒子左也不來,右也不來,好容易來啦,向着棺材,行了一鞠躬之禮,然後不斷瞧表,尊臉上露出不耐煩之色,結果竟沒等到把土埋好,就拔腿先走。該文上說,眾老友佇立墓頭,呆呆相望,想前想後,禁不住流下老淚。
美國社會上老人的寂寞,使人心碎,去年(一九六三)十月,旅居各國的華僑,紛紛組團回國,一位美國老華僑曾在北投看了一塊地皮,想蓋一座新村,專門容納旅美的華僑老頭。嗟夫,有人說這是一幕「悲劇」,我想這沒啥可悲的,倒是有啥可氣的,應稱之為「氣劇」。一個堂堂的中國人,當年輕有為的時候,闖到洋大人之國,拳打腳踢,把生命中最精華的部份貢獻出去,誰要提他是中國人,他就跟誰不共戴天。一旦春盡紅顏老,在該夷社會上沒人理會──土生土長的美國老頭都寂寞不堪,異國異種的老頭當然更糟,這時候才想起到底還是中國好,把骨頭架子拖了回來,你說教人生氣不生氣哉?
其實,也沒啥可氣的,落葉歸根,我們還是無限歡迎。問題卻在於,中國的老頭,也正在開始往寂寞的路上走,雖沒有美國那麼激烈,但也夠驚人的也。而且既然是往那條路上走啦,終有一天也會走到同樣高峰,想起來教人直冒冷汗,柏楊先生幸虧現在眼也花啦,牙也掉啦,距駕崩之期不遠,如果再遲三十年才老,恰好趕上「墳墓」的最高境界,真要傷心死矣。
不過即令如此,現在的老頭,也比不上二十年前的老頭,更比不上二百年前的老頭。我有一位總角之交,當然也是老頭啦。有一天氣呼呼光臨柏府,我以為三作牌修理了他哩,原來他在生他小兒子的氣,生的啥氣,知道不知道沒有關係,需要知道的倒是他閣下兩句話,他在我勸了幾個小時之後,嘆曰:「老哥,我現在才想到『生不逢辰』的悲哀。從前我們小時,父權高漲,老頭值錢。如今我們老啦,卻碰到兒童樂園,老頭又不值錢啦。」哀哉,斯言。[1]
作者簡介
柏楊(1920年3月7日—2008年4月29日),中國當代作家,出生於河南通許縣,祖籍河南輝縣常村鎮常北村 ,漢族,初名郭定生,後改名郭立邦、郭衣洞,1949年後前往台灣,曾任台灣《自立晚報》副總編輯及藝專教授,為海峽兩岸的人熟知。柏楊在很多所學校念過書,但從沒有拿到過一張文憑,為上大學數次使用假學歷證件,曾被教育部「永遠開除學籍」。他的言論和書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柏楊主要寫小說、雜文,後者成就更高,曾被列為台灣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他的雜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夢閒話》(10集)《西窗隨筆》(10集)《牽腸掛肚集》《雲遊記》等 。代表作有《醜陋的中國人》《中國人史綱》《異域》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