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天台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和合街1號,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界地帶,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多懸岩、峭壁、瀑布。天台山的主峰華頂山位於天台縣東北,海拔1098米,由花崗岩構成。
天台山景區總面積為187.1平方千米,區內根據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共分為:國清景區、赤城景區、佛隴景區、石樑一銅壺景區、仗瓊台景區、華頂景區、桐坑溪一萬年寺景區、桃源景區、開岩一紫凝景區、清溪景區、寒山湖景區、明寒岩景區和九遮山景區共計13個景區。
1988年,天台山景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天台山景區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2015年,天台山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20年5月,天台山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名單。2015年,天台山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介紹
天台山是中華名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和合文化發祥地。國清寺、石樑飛瀑、天台山大瀑布、瓊台仙谷、赤城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濟公故居等景點天然成趣,美不勝收。天台山秀麗的山水、深厚的文化,令無數文人騷客為其傾倒,東晉大文豪孫綽、書聖王羲之、詩仙李白、游聖徐霞客等都在天台山留下了足跡。[1]
歷史沿革
公元3世紀,佛道文化就在天台山滋生髮展。漢晉之際,高道葛玄、名僧曇猷先後到天台山卓庵開山。至南陳智顗創中國佛教天台宗,唐司馬承禎傳正一之教,創天台仙派,五代德韶闡揚禪宗,至北宋邑人張伯端開創南宗,桐柏、赤城、靈墟、天姥、司馬悔山成為洞天福地。 南朝陳太建二年(570年),南朝梁佛教高僧智顗在天台山建寺,創立佛教著名的天台宗。
隋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敕建國清寺,清雍正年間重修,為中國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
唐咸亨四年至開元十五年(673一727年),唐代天文學家一行禪師建塔。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和合街1號,地處寧波、紹興、溫州、金華四市的交界地帶,西南連仙霞嶺,東北遙接舟山群島,為曹娥江與甬江的分水嶺。
地形地貌
天台山系仙霞嶺中支,西南與大磐山連成一體,向東北延伸入海,形成舟山群島;整個地勢東北、西北、西南較高,東南較低,中部為河谷盆地。天台山由花崗岩構成,多懸岩、峭壁、瀑布。
氣候特點
天台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豐富,熱量充足。又因四周山體環繞,中間低平,因而小區域氣候特徵顯著,帶有一定的盆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7.1度,年降水量平均值1351.4毫米。年平均霜日34.4天,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875.3小時。
自然資源
天台山山水秀麗,天台山的自然景觀得天獨厚,眾多奇石、幽洞、飛瀑、清泉、古木、名花、珍禽、異獸,「山水神秀」,是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奇草異木、珍禽異獸極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稱為「長生不老藥」的烏藥和「救命仙草」的鐵皮石斛。廣布千米高山的雲錦杜鵑,齡逾百年,古干如鐵,虬枝如鈎,枝繁葉茂。世界上最古老、最高、最大的「杜鵑之王」,生長在天台山華頂峰海拔1200米,面積近300畝的山間,樹齡大多在400年至1000年之間,樹幹如鐵,虬枝如鈎,枝繁葉茂。 另外,還有大靈貓、蘇門羚、雲豹等珍稀野生動物。
天台山除了有「鐵皮楓斛」外,還有譽為長生不老的天台山「烏藥」,還有「黃精」,「筍乾片」,「豆腐皮」等。天台山雲霧茶、天台山蜜桔、小紅毛花生更是久負盛名。
主要景點
綜述
天台山共分為:國清景區、赤城景區、佛隴景區、石樑一銅壺景區、華頂景區、仗瓊台景區、桐坑溪一萬年寺景區、桃源景區、清溪景區、開岩一紫凝景區、寒山湖景區、明寒岩景區和九遮山景區13個景區。
國清寺
國清寺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改名國清寺,寓「寺若成,國即清」之意。南宋列為江南十剎之一,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總面積為7.3萬平方米,分為五條縱軸線,構成一個擁有2萬多平方米,八百餘間房屋,殿堂齊全,建築嚴整,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清寺座落在四面環山,五峰擁抱的「世外桃源」中,環境清幽優美,周圍古木參天,綠樹成蔭,寺前照壁拱橋,碧水長流,古老隋塔歷經千年依然挺立在半山坡上,寺內殿宇輝煌,處處奇觀,如同一幅天然畫圖。
國清寺是一處文化積澱極其深厚文化古剎。陳隋之際,智者大師(538—597年)在天台山創立了中國佛教史上第一個宗派——天台宗。唐貞元年間日本高僧最澄至國清寺求法,回國後在日本比叡山創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紀,高麗僧人義天至國清寺求法,又將此宗傳入朝鮮,國清寺遂成為日本、朝國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建寺之年章安大師手植的「隋梅」,已有1400多歲高齡。
國清寺文物古蹟薈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蹟,有歷代御賜的金銀器、銅鑄品和絲織品,有碑刻、寫經、書畫,有木雕、玉飾、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禮品。其中如智者大師遺物貝葉經,經陳寅恪鑑定是古印度《莎恭達羅》梵文劇本;從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薩像線畫碑刻;寺內磅礴飛動的王羲之「獨筆鵝字」碑,寺後唐代柳公權「大中國清之寺」、宋代黃庭堅寒山子詩、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元代十八羅漢楠木像,明清銅佛像,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佛國」的見證。以及為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曆》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一行禪師衣冠冢等。
石樑
石樑集天下山水奇觀於一體,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所在。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詩人曾為此奇景出節讚嘆,留下不朽的詩篇。順溪上行,山巒滴翠,古木參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處步移景異、觸目皆成景色的絕佳勝地。翠谷全長1800餘米,最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人定」、「千年睡獅」、「萬年龜象」、原始木荷林、「應真沐浴潭」等等。
天台石樑是「花崗岩天生橋」。所謂「天生橋」是一種兩端與地面連接而中間懸空的橋狀地形,以石灰岩、砂岩最為常見。根據中國工程院王思敬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楊志法研究員等人的實地考察,石樑是6個方面獨特的地質水文條件「巧合」在一起的大自然傑作。簡單地說從內因上看,這裡的岩體內存在着縱向和橫向的「兩陡一緩」的裂痕系統;從外因上看,「梯級式的瀑布」為「沖蝕成梁」提供足夠的水力。
石樑飛瀑是景區內一大奇觀。石樑其梁長約7米,梁面寬不盈尺,橫亘在兩山峭壁上,「飛瀑」歷經三折穿梁而過,再從40公尺高的懸崖奔騰而下,像是崩塌的白色霜雪,轟然乍響的聲勢有如雷鳴一般。根據記載,3次造訪天台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還曾經走過令人膽顫心驚的石樑橋。石樑橋首已封閉,不能行走,驚險的模樣只能憑自己想象了。石樑旁有中方廣寺,寺內曇花亭,原系南宋丞相賈似道所建。瀑底左側為下方廣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間,相傳為五百羅漢應真之所,現寺內供有五百羅漢木雕像。石樑上下有數十處摩崖題刻,其中有宋代米芾、丁大榮,明代甘雨和近代康有為等名人所書的「第一奇觀」、「蓋竹洞天」、「棲真金界」,真草隸篆諸體齊備,洋洋大觀。石樑飛瀑景區是中國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及《少林俗家弟子》《射鵰英雄傳》等許多影視片的主要拍攝地。
天台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高325米,最寬90米,堪稱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有名,東晉大文豪孫綽在其《游天台山賦》里,把它同赤城山並列為天台的地標性景觀。天台山大瀑布景區的開發建設是天台名縣美城的標誌性工程,是詩路文化帶建設的點睛之筆。
2020年12月31日,天台山大瀑布被浙江省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七佛塔
七支小佛塔供奉過去七佛,俗稱七佛塔,塔面上刻着過去七佛的名號。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國清寺的七佛塔為型而建造的。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塊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禪師的衣冠冢。
觀霞閣與赤城山遙遙相對,為宋樓閣式建築,因遙對天台八大景赤城棲霞而得名。觀霞閣高32米,分台座共四層,紅柱灰瓦,斗拱迴環,彩繪裝飾。登上觀霞閣,可鳥瞰天台古城風貌,能遙望到國清隋塔之塔頂,還能欣賞到赤城棲霞的風景。
醉仙樓
醉仙樓是隴西園中的較高建築,與觀霞閣呼應,頂上一個葫蘆,就是濟公盛酒的用具。濟公喜歡飲酒作詩,人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故名醉仙樓,現劈為三聖殿。
歷史文化
歷史上的天台山就是特指浙江天台山,「台」字讀「胎」,其他的天台山的「台」字都是繁體字「台」,讀「抬」。因此正宗的天台山就是指浙江天台山。另外,還有山東省日照市天台山,四川省邛崍市天台山,河南省信陽市天台山和貴州省平壩縣天台山。
旅遊信息
門票信息
龍穿峽:60.00元。
天台天湖景區:45.00元。
濟公故居:30.00元。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50.00元。
石樑飛瀑:60.00元。
赤城山:15.00元。
國清寺:免費。
開放時間
景區:全年08:00一17:00。
景點:8:00一16:00(瓊台仙谷景區、石樑飛瀑景區、赤城山景區、國清寺景區)。
交通指引
天台縣城乘公車5、7、9路可到國清景區,8路到赤城山腳。
所獲榮譽
1988年,天台山景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年,天台山被列為「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
2015年,天台山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020年5月,天台山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