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沙漠地鼠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沙漠地鼠龜(學名:Gopherus agassizii),俗名沙漠陸龜。最大甲長37公分。只有1枚腋盾,在所有的椎盾中以第5椎盾的寬幅最大。是陸生爬行動物,也是一種獨居動物。以龜殼保護自身,免受獵食者襲擊。龜殼的頂部為龜甲,底部為龜板。陸龜同時擁有內骨骼與外骨骼,是晝行動物,通常在黃昏時分活動。以青草,花及仙人掌為食。分布於美國西南部,墨西哥西北部。[1]
外形特徵
沙漠地鼠龜是一種行動緩慢的大型陸地旱龜,體長23cm~38cm,最大甲長37公分,壽命更達80-150年。只有1枚腋盾,在所有的椎盾中以第5椎盾的寬幅最大。陸棲,背甲圓隆,後腿短而粗壯,前肢密被鱗甲,形態扁平,便於挖掘,所有的腳趾間都沒有蹼。背甲橢圓形,棕色,類似角質,盾片中央略略泛黃。甲橋發育良好,腋盾單枚。腹甲微黃,沿着盾片的邊緣呈棕色;成體的喉盾遠遠超出背甲。頭小,前部圓,呈茶色,略微泛紅,虹膜黃綠色。前腳和後腳的大小大致相同。雄性的腹甲內凹。
棲息環境
沙漠地鼠龜生活於乾燥草原、沙漠岩石區域,棲息高度約3000~4000公尺海拔高度,沙漠地鼠龜活動地形傾向於陡峭,傾斜的岩石山坡,棲息地特色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位於加尼幅尼亞洲及亞利桑那州的兩座沙漠最多產的就是仙人掌,仙人掌種類達300多種,也是沙漠地鼠龜最為主要的食物,許許多多幾層樓高的柱狀仙人掌也是當地特色之一,向來柱狀仙人掌、約書亞樹(Joshua)及沙漠地鼠龜一直以來都象徵着美國沙漠,而且當地最有名的爬蟲類也就是世界僅有的兩種毒蜥之一(希拉毒蜥)。這個特殊環境對於沙漠地鼠龜存活非常重要,大約6歲的沙漠地鼠龜在野外最主要的威脅,就是當地的美洲獅,所以密集的仙人掌群,正好為沙漠地鼠龜製造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生活習性
棲息於長有仙人掌及有刺植物的乾燥環境。可以挖掘深達10公尺的長穴,成為其藏身地。草食性,以當地的植物青草、花、仙人掌和豆類為食。非本地植物,很少吃。
生活環境位於加尼幅尼亞洲及亞州及亞利桑那州的兩座沙漠。為乾燥草原、沙漠岩石區域,棲息高度海拔約3000~4000公尺,沙漠地鼠龜活動地形傾向於陡峭,傾斜的岩石山坡,那裡富產各種仙人掌類植物,種類達300多種,是沙漠地鼠龜最為主要的食物,這個特殊環境對於沙漠地鼠龜存活非常重要,大約6歲的沙漠地鼠龜在野外最主要的威脅,就是當地的美洲獅,所以密集的仙人掌群,正好為沙漠地鼠龜製造一個安全的庇護所。
生長繁殖
沙漠地鼠龜從幼龜算起需15~20年才能完全成熟,它們所棲息的環境夏季地面溫度達60℃高溫,所以它們會鑿洞尋找濕氣或者利用洞穴製造一個涼爽空間,它們一生當中有95%的時間都在洞穴中度過,而冬季11月至隔年3月溫度甚至0℃以下,它們也會在洞穴中利用冬眠來度過低溫。 沙漠地鼠陸龜在北美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所挖掘的洞穴為多種生物重要的庇護所,通常一隻沙漠地鼠陸龜會在同一個地區挖掘12個以上不同深度的洞穴,來滿足不同季節需求。
還有一點特殊之處,所有的沙漠地鼠龜它們膀胱蓄水能力可說是陸龜之最,可度過長達一年的旱季。沙漠地鼠龜求偶季節最為活躍為初秋,約5~7月份,產卵量約4~8顆,經歷90~120天孵化期,溫度26℃~30.5℃則會孵出雄龜,31℃~32℃則會孵出雌龜。沙漠地鼠幼龜能存活到成體階段約只有百分之3的機率,它們受到多種威脅,土狼、狗、臭鼬及美洲獅這些哺乳類動控制着它們的數量,所以沙漠地鼠龜生活的地區布滿濃密的仙人掌類植物,它們靠着這些植物作庇護才得以生存。
至於沙漠地鼠龜生活細節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生物學家們也一直長期進行研究。今日的沙漠地鼠龜存着許多威脅,棲息地一直被開發成為公路及住宅區,面臨棲地一直萎縮中,不得已陸龜爬上了公路而死於非命,或者是人為任意捕捉或放生沙漠地鼠龜,沙漠地鼠龜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它是一個高度感染的疾病,而任意放生病龜,會造成野生族群大量的感染死亡,導致數量衰減。這也是沙漠地鼠龜所面臨的最大威脅,雖然政府設立保育區,不過野生沙漠地鼠龜存活率不高,要在短時間恢復原有數量是不可能的,依估計需50年後或更久的時間數量才能到達平衡,也希望還來得及。
食用植物
熱帶芙蓉屬植物: 這類灌木可作圍欄,且能遮陽,花與葉也是十分營養的食物來源。可以買一大盆,或到朋友那裡大砍一會兒。他們不耐嚴寒或乾旱的氣候。接着我們會將其植入花盆或直接種在地里。我們從只有鉛筆粗、大約12英寸長的苗段開始,葉子只留頂上的一兩片。然後把苗段放入盛有4英寸深水的罐中,水中加入一個劑量的VB-1。讓苗段在水中過夜後,用萘乙酸將苗段根部包住。在地上戳一個洞,把苗段插入6英寸埋好。我們常用盛有砂質土壤的一加侖的花盆,或直接種在院子裡。
前幾天每日澆混有VB-1的水。這植物喜陽,但我們發現最好還是將陽光過濾一下,比如在樹蔭或灌木叢里。在冬春時節進行剪苗,效果最佳。等他們長到18英寸時,就該將它們移入院中了。要給他們留足夠的空間以保證他們能長到6到8英尺甚至更長。可以把他們修短。然後,我們就可以每天享受採花之樂,並將花餵給龜龜們吃。我們還把修剪下來的枝葉,投入龜龜的院中供他們啃食。蘆薈: 這類肉質枝葉的植物很容易養植。他們會不斷分支,每一個分支均可取下或剪下,作為一株新的個體。只要把他們們放在地里,他們便能生長。他們有幾分像仙人掌,但刺較軟,可以輕易擺弄他們。
他們是一年生植物,花呈橙黃色,成簇時十分美麗。我們有八個品種,花期各不相同的蘆薈。若將枝葉剪下餵給龜龜,龜龜們是會吃的。無刺有實的仙人掌: 中等偏大的植物。仙人果富含鈣質,龜龜們都吃。仙人掌的肉葉可直接入土。將三分之一埋入地下,最好是砂質土壤,但至少要滲水良好。剛種植的仙人掌要用圍欄保護,直到根深蒂固。否則,龜龜們可不會給他成長的機會。(圖片上的仙人掌還真有被啃食的痕跡)絲蘭: 大大的葉子可以提供蔭涼,同時也是非常美觀的。最好的選擇是有着柔軟葉子的絲蘭。絲欄可由苗端開始,最佳種植時節為春與初夏。從母體上取下一些分枝,將根部的葉全去掉,將其埋入滲水量好的地下約8-12英寸深。
人工養殖
水棲龜類的養龜者。沙漠地鼠龜是龜類動物中獨立的一個類群,它們在形態構造、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它們飼養方法也不同於水棲龜類,不能仿照決定了對它們的飼養方法也不同於水棲龜類,不能依照水棲龜類的飼養方法。尤其是初養沙漠地鼠龜者,在飼養過程中更應仔細操作,避免失誤而成感情和經濟上的損失。
1、不同規格的陸龜應分開飼養
沙漠地鼠龜雖身披堅硬甲殼,一副無畏碰撞、抗擠壓的姿態。但將不同規格的陸龜飼養在一起時,勢必將出現體小者被擠壓、饑飽不定,體大者稱霸的現象。長期如此,體小者出現消瘦、畏懼、膽怯的症狀,嚴重者有死亡的危險。所以,不同規格的陸龜一定要分開飼養。通常情況下,以龜背甲長度5厘米為界限,也就是說,背甲長相差5厘米的龜應分開飼養。
2、新來的野生沙漠地鼠龜需隔離並殺寄生蟲
來自野外的沙漠地鼠龜,首先要隔離
飼養一段時間後,待確定它健康後方能與原來的陸龜混養。野外的陸龜在捕食時,常將帶有蟲卵的食物吞入體內,成為一個寄生蟲攜帶者。圈養沙漠地鼠龜的食物經過加工,攜帶寄生蟲的機會較少。因此,對新來的野生陸龜需殺寄生蟲。首先,當您將擁有某種陸龜時,請先向龜主人詢問該陸龜的種名(名稱)、產地、生活環境)乾燥或濕潤)、食性等等。但少數龜主人為使陸龜能儘快出售,通常說龜是人工飼養的,能吃食物。事實上,我國產4種陸龜均沒有人工繁殖的記載,它們大都來自野外。外國產的一些龜已有繁殖,如豹龜、蘇卡達陸龜、紅腿陸龜、印度星龜等。所以,確定沙漠地鼠龜正確的種名很重要。通過種名可以確定龜的產地、習性、生活類型和生活方式(野生或圈養)等,從而採取相應的管養方法。其次,對來自野外的陸龜,應在食物中加餵或強行填餵一次抗廣譜寄生蟲藥。對人工飼養的沙漠地鼠龜可暫不餵藥,到深秋或初冬前餵一次抗廣譜寄生蟲藥。此後,投餵藥物後,一般2~3天後,有蟲體隨糞便排出。
3、為沙漠地鼠龜洗熱水浴
就沙漠地鼠龜來說,為新引進的沙漠地鼠龜洗熱水浴是十分重要的。熱水浴不僅能促使陸龜排糞便,增強食慾。而且對非健康的沙漠地鼠龜可在水中添加營養藥。同時也可通過陸龜排出的糞便、飲水多少等情況,判斷陸龜的健康狀況。可見,為沙漠地鼠龜洗熱水浴是飼養陸龜過程中較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是新來的陸龜,還是已飼養的陸龜,或是野生沙漠地鼠龜,都必須定期洗熱水浴。洗熱水浴的方法:找一個大小適宜的盆,盛放35℃左右的水(在冬季浸泡過程中,水溫減低至25℃左右時,應及時換水。)水位以不超過龜殼高度的2/3為宜。先讓陸龜飲水,使龜浸泡30~40分鐘。當龜爬動時,用小牙刷或軟毛刷替龜刷洗龜殼。最後,用事先準備好的干毛巾擦乾龜身上的水,放在太陽下或溫度較高的龜窩中。
4、龜窩的溫度易高
多數沙漠地鼠龜喜生活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中。適宜溫度為25~35℃.當陸龜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易患呼吸道、腸胃等症狀,嚴重者會引起死亡。
亞種分布
沙漠地鼠陸龜分兩個亞種,分布於南北不同地區的沙漠地鼠龜,體型外觀有些許的不同,分布於莫哈韋沙漠(Mojave)的陸龜稱作為莫哈韋沙漠地鼠龜,它們活動季節通常在春天,而分布於索諾拉沙漠的陸龜稱之為索諾拉沙漠陸鼠龜,它們活動季節大部分都在夏季,它們會尋找陰涼處活動。
1.索諾拉沙漠陸鼠龜Gopherus aggassizii agassizii (Cooper, 1863)
2.莫哈韋沙漠地鼠龜Gopherus aggassizii lepidocephalus (Ottley & Velazquez-Solis, 1989)
分布範圍
沙漠地鼠龜分布範圍從美國西部內華達洲、加洲國家公園莫哈韋沙漠(Mojave)和索諾拉沙漠(Sonoran)沙漠帶,通過美國猶他州及亞利桑那州進入墨西哥西北部。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2.3:1996年爬行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