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了解紫苞風毛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了解紫苞風毛菊
圖片來自植物智網

紫苞風毛菊,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綱、菊科、風毛菊屬類生物,高20—50cm。根狀莖平展。莖直立,帶紫色,被白色長柔毛。生長於海拔4,2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灌叢中,分布於西藏等地。

形態特徵

紫苞風毛菊高20—50cm。根狀莖平展。莖直立,帶紫色,被白色長柔毛葉條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邊緣具銳細齒,最上部葉片苞葉狀,橢圓形,膜質,紫色,全緣。頭狀花序4—6個於莖頂密集成傘房狀,總苞片4層,邊緣或全部暗紫色,被白色長柔毛。管狀花冠紫色。瘦果圓柱形,褐色,冠毛污白色。

多年生草本,高約5厘米。根狀莖斜生,頸部被褐色殘存的葉柄。莖直立,被柔毛。葉蓮座狀,條形,長4-9厘米,寬3-8毫米,頂端急尖,具小刺尖,基部稍擴大,倒向羽裂,裂片狹三角形,頂端具小刺尖,邊緣稍反卷,上面綠色,無毛,下面除中脈外密被白色絨毛。

頭狀花序單生,直徑2.2厘米;總苞寬鐘形或球狀,長2厘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狀披針形,長13-14毫米,寬4毫米,革質,紫紅色,邊緣暗紫紅色,上部綠色,草質,反折,無毛,內層條形,長1.7厘米,寬2毫米,干膜質,淡綠色,上部紫色,先端具細齒,頂端具小刺尖;托片條形,白色,長2毫米;花紫紅色,長1.8厘米,花冠管長8毫米,檐部長7毫米,有5個裂片,裂片長4-5毫米;花葯藍色,尾部撕裂。

瘦果圓柱形,長2毫米,無橫皺紋,頂端具明顯的冠狀邊緣,暗褐色;冠毛淡褐色,外層稍短於內層,長0.8-1厘米,內層長1.2厘米,羽毛狀。[1]

生長環境

生長于山頂及山頂草坡。高山草甸, 林緣, 山坡, 山坡草甸, 石地, 石縫。生于山坡灌叢中,海拔4200米。

繁殖方法

紫苞風毛菊為多年生根莖型牧草。主要靠營養繁殖,在其生長的地方幾乎見不到實生苗,新生苗主要是由根莖芽形成。據在內蒙占東部地區調查,返青期一般在4月末到5月初,返青後生長較快,8月中旬開花,9月中旬結實,10月中旬以後地上部分開始乾枯,生長期約5個月。紫苞風毛菊為中生或旱中生草甸種。

生活力強,耐低溫寒冷的氣候。在大興安嶺南部山地海拔近2000m的白音罕山頂部,經零下42℃的低溫後,翌年依然率先返青,正常生長發育。其生境多為中低山地帶的山頂部或山坡濕地,有時也生長在高山或亞高山地帶的向陽緩坡。為山地草甸或山地草甸草原的伴生種。在甘肅南部(祁連山)海拔3200—3900m坡地上的蒿草草甸中能形成優勢層片。常與銀穗草(Leucopoaalbida)、嵩草(Kobresiabellardi),高 山蓼(Polygonumalpinum)、珠芽蓼(p.Viviparum)、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等構成山地草甸或亞高山草甸。紫苞風毛菊耐踐踏,生長快,是天然草地上的放牧型牧草。

分布範圍

地理分布: 紫苞風毛菊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和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區。 產西藏亞東。

主要價值

紫苞風毛菊為低等飼用植物早春季返青早,莖葉柔嫩,適口性較好,馬、牛,羊採食,夏秋季適口性下降,只有馬少量採食,調製成乾草後,適口性大大提高,各種家畜均食。其化學成分見表96。據寧夏農學院飼養室分析,紫苞風毛菊的可消化粗蛋白質為75.26g/kg,代謝能2.61MJ/kg、消化能為3.18MJ/kg。可以看出紫苞風毛菊含有較高的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可消化粗蛋白質也較高,粗纖維較低,其他成分比較適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