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二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二林镇

图片来自chcg

二林镇巴布萨语Tackay)位于台湾彰化县西南部,地当旧浊水溪下游与鱼寮溪之间之浊水溪冲积扇上,东接埤头乡,西连芳苑乡、南邻大城乡,北隔旧浊水溪连接溪湖、埔盐二乡镇。全镇略呈椭圆型,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一典型农业乡镇,亦是全县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古时为巴布萨族二林社所在之地。[1]

历史

行政区划变更

二林镇在过去是平埔原住民巴布萨族二林社的所在地,镇名也因此而来,荷兰时期汉语拼写作“Gilim”,巴布萨族名拼写为“Tackay”,并记载此处有许多船停泊处,可见当时是重要的口岸。而在康熙年间高拱干的《台湾府志》已有二林、三林之地名,康熙与雍正年间的台湾舆图也有二林社与三林港的纪载。荷兰时期二林地区划分为瓦布兰行政区,二林社曾在1642年派代表向第六任台湾长官保罗·杜拉弟纽司递交降书,此后二林社成为北部会议区的一部份。

明郑时期,二林地区属于天兴县(天兴州)的辖区,后来在清代先后隶属于诸罗县、彰化县。而在县的层级下,二林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设堡,雍正年间二林堡分出了深耕堡,到了乾隆年间又从深耕堡分出二林下堡,而二林堡则改称二林上堡。

进入日治时期后,二林上、下堡与深耕堡一带在初期隶属于台湾县(后改台湾民政支部)彰化出张所,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改隶属于台中县鹿港支厅(后改为彰化支厅),隔年二林下堡与深耕堡隶属于台中县二林办务署,二林上堡则属于鹿港办务署。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二林下堡与深耕堡改由彰化厅番挖支厅管辖,二林上堡仍属鹿港办务署,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二林上、下堡与深耕堡全改为隶属于台中厅的二林支厅。改行州制后,二林地区成为台中州北斗郡二林街

二次大战之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二林地区改制为台中县北斗区二林镇,到了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时改为彰化县二林镇至今。

市街发展

日治时期初期,二林镇主要的市区集中在斗苑街南边与旧二林溪的南北岸,而仁和宫则在市街正北。莿仔埤圳于大正年间开凿后,聚落往北边发展,仁和宫庙前的十字街成为市街中心。昭和年间,二林市街以消费市场与仁和宫前的十字街最为热闹,市场到东边运动场与公学校的街上也有不少店家,而市街东边为文教与行政区,二林公学校、寻常小学校、庄役场、二林分室与武德殿等设施均集中在此。而在二林溪南边,设有林本源制糖铁路的车站。

二次大战之后,二林市街受到往溪湖与彰化的连外道路影响,主要是往北边与东北发展,成为彰化县西南部的主要消费都市和转运中心(范围涵盖大城芳苑竹塘)。而原本二林街廓呈现棋盘状格局,但1980年代后逐渐脱离此种格局。

参考文献

  1. 二林镇,c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