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南小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雲南小麥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雲南小麥

拉丁學名:Triticum aestivum subsp.

yunnanense King ex S. L. Chen

別 名:鐵殼麥、火炕麥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族:小麥族

屬:小麥屬

種:普通小麥

亞 種:雲南小麥

命名者及年代:King ex S. L. Chen,1959

雲南小麥(yún nán xiǎo mài),學名:Triticum aestivum subsp. yunnanense King ex S. L. Chen,是禾本科小麥屬植物普通小麥的一個亞種。株高100-120厘米,最高可達150厘米;莖稈粗細中等,有韌性,易傾斜,有5節,空心,色黃或紫,紫色多;芽鞘色紫、綠兩種,紫色居多,占80%以上;穗紡錘圓錐形,側面略寬於正面,穗下部較寬,上部窄尖;穗有長芒、短芒或無芒(包括頂芒)3種;穎殼有毛或無毛;護穎橢圓形,多為丘肩,亦有方肩;穗有蠟質;一般穗長為9-12厘米,最長者可達16厘米;每穗有小穗16-29個,一般20-26個,其中不實小穗2-3個。 雲南小麥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怒江下游臨滄專區、保山專區和思茅專區,共12個縣。生長在海拔1500-2500米之間的高山區,以海拔1900-2300米地帶較多。 雲南小麥具有獨特的性狀,它的發現對於小麥起源演化等研究有着重要意義;特別適宜林間空地和村邊宅旁種植,為其分布地區農作物。 [1]

雲南小麥植物學史

1937年金善寶從征自中國雲南省小麥品種中發現了「雲南小麥」,1957年曾定名為雲南小麥(Triticum yunnanense King ex S. L. Chen)。1959年正式定名為普通小麥的一個亞種——雲南小麥(Triticum aestivum subsp. yunnanense King ex S. L. Chen),經鑑定為六倍體。

1974年薄元嘉、游志昆等同志赴臨滄、雲縣、雙江、永德和風慶等縣,對雲南小麥的特徵特性及生態環境,做了進一步調查,並搜集到一些材料。此後滇西南和滇西部分縣,相繼寄至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名為鐵殼麥的品種材料數10份,並在昆明種植 。

1979年和198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品種資源所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聯合組成雲南麥類資源考察組,考察了怒江州、迪慶州、大理州、臨滄專區、思茅專區,共20個縣,前後歷時120餘天。在搜集各種作物地方品種的同時,搜集了雲南小麥30餘份。基本弄清了雲南小麥的地理分布及其生態特點 。

雲南小麥形態特徵

雲南小麥 芽鞘色紫、綠兩種,紫色居多,占80%以上。根據海拔稍低、緯度偏北的騰衝、龍陵等地材料,芽鞘全為綠色。幼苗半匍匐,色綠,苗期葉片較窄長披散。在中國昆明,從苗基部向上第一、二、三葉片長度分別為10.0、17.3,24.0厘米;寬0.4-0.5厘米。拔節後葉顯直立,與莖夾角小。葉耳淡綠色,少數為紫色。株高100-120厘米,最高可達150厘米。莖稈粗細中等,有韌性,易傾斜,有5節,空心,色黃或紫,紫色多,約80%左右。花葯亦有黃、紫兩色,黃色多,紫花葯者莖稈和芽鞘多為紫色 。

穗紡錘圓錐形,側面略寬於正面,穗下部較寬,上部窄尖。小穗與穗軸着生緊,角度小,排列整齊。穗軸脆而堅硬,受壓力易從穗節下部位折斷。既不同於斯卑爾脫小麥的上節位折斷,又有別於西藏半野生小麥的自然斷穗。穗節基部兩側有毛。護穎十分堅硬,兩護穎緊包小穗,且基部靠近,極難脫粒 。

穗有長芒、短芒或無芒(包括頂芒)3種。無芒者多。長芒者芒不很長,一般芒長4-6厘米,少數達7厘米。穎殼有毛或無毛,色有白、紅、白殼黑邊、白殼黑斑、黑殼白底等,白殼最多。護穎橢圓形,多為丘肩,亦有方肩,嘴銳,脊明顯到底,並有細齒,穎脈常有小刺點。穗有蠟質。一般穗長為9-12厘米,最長者可達16厘米。每穗有小穗16-29個,一般20-26個,其中不實小穗2-3個。小穗密度D=18-26。每小穗結實2-3粒,全穗結實40-60粒,多者達80粒左右。粒紅色,卵形或橢圓形,腹溝較深,頰面呈棱形,多為硬質,且質地硬。籽粒不大,千粒重21-35克 。

雲南小麥生長環境

雲南小麥生長在海拔1500-2500米之間的高山區,以海拔1900-2300米地帶較多。其生長地區瀾滄江和怒江下游地形屬橫斷山脈的余脈,山地起伏,立體氣候顯著。據臨滄縣博尚公社永泉氣象哨(海拔1850米)記載,年平均溫度5℃,1月平均溫度8.4℃,極端最低溫度-2.8℃。雲南小麥生育期間降雨量為700毫米左右,其中2/3分布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和5月下旬至6月。小麥苗期和成熟期都處於雨季中 。

雲南小麥分布範圍

雲南小麥分布在中國雲南省西南部瀾滄江和怒江下游臨滄專區、保山專區和思茅專區,共12個縣,即臨滄專區的雙江縣、臨滄縣、鎮康縣、永德縣、風慶縣、雲縣、耿馬縣,思茅專區的瀾滄縣、鎮源縣,保山專區的昌寧縣、龍陵縣、騰衝縣。分布地區的緯度約為北緯22°54'-25°03',南至瀾滄縣富邦公社,北至騰衝縣打苴公社;經度約為東經95°36'-100°85',西至騰衝縣打苴公社,東至鎮源縣勐大公社 。

雲南小麥生長習性

在中國雲南省根據海拔與緯度不同,9、10月播種,3、4月抽穗,5、6月成熟,全生育期210-240天;昆明10月中旬及11月中旬播種,3月底4月初抽穗,5月中下旬成熟。但6月中旬播種的,10月初大部分不能抽穗,而同期穗種的春性品種均在8月中下旬正常抽穗;在北京春播能正常抽穗,但抽穗晚,灌漿期適逢高溫,7月份植株枯死,而秋播凍害極重,成熟亦晚。雲南小麥生育階段前期長,在雲南地區9、10月播種的,出苗至拔節日數多在100天左右,約占全生育期的一半。雲南小麥抗穗發芽、種子休眠期較長,在北京和昆明分別測定,同為36-45天,加以護穎堅硬緊閉,不易進雨水,故在雨季中成熟雖不及時收割,亦不會穗上發芽 。

雲南小麥主要價值

研究:雲南小麥具有獨特的性狀,它的發現對於小麥起源演化等研究有着重要意義 。

農業:雲南小麥特別適宜林間空地和村邊宅旁種植,為其分布地區農作物。其成熟時收回,晾乾或用火炕烤乾,然後用石杵搗去外殼,也有用石碾脫粒的,可以得到小麥 。

參考來源

  1. 雲南小麥,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