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岩寺的所在地原来是晋司徒王珣和其弟王珉的别墅,先在山下,后来塌毁后移至山上并合而为一。宋至道年间(995~997年)寺院又遭毁弃,大中祥苻年间(1008~1016年)重建,并改称“云岩禅寺”。
云岩寺,塔随其名,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根据文献的记载,云岩寺塔曾多次被焚,焚后也是屡加修葺,始有今日的规模,云岩寺是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共七级,通高47.5米,由下而上逐层收缩,轮廓微呈弧形[1]。塔身有平座、腰檐、柱额、斗栱及门窗等结构,八面的正中都开辟有壶门。塔的内部由外壁、回廊和塔心(塔室)组成,回廊内设有木梯,使塔心与外壁分开,这种设计在宋塔中是很少见的。进入各层的回廊和塔心,构筑精美的各式斗拱和藻井处处可见,还有各种用石灰堆塑的图案,这些图案中的数十幅写生牡丹尤其突出,各种牡丹雍容华贵,带有典型的宋画特征,对研究古代的装饰艺术有较高的的价值。
中文名: 云岩寺
地理位置: 江苏苏州阊门外
塔 名: 云岩寺塔
俗 称: 虎丘寺
历史背景
据寺内碑刻记载,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当时寺建于剑池山下东西两处,本是两个寺。唐时为避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之讳,便改名为“武丘报恩寺”。会昌年间(841~847年)佛寺废毁。后来重建时,合两寺为一寺。五代末,增建虎丘塔。北宋至道年间(995~997年)重建时又改名为“云岩禅寺”,塔名也改为“云岩寺塔”。清康熙年间更名为“虎阜禅寺”,但人们仍习惯俗称“虎丘寺”。
五台云岩寺旧时为东南一大丛林,庙宇宏伟壮观,佛塔琳宫、重楼飞阁,十分繁盛,是宋代“五山十刹”之一。
重建时期
云岩寺,历史上曾七次遭劫,屡毁屡建,主要建筑仅五代所建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的断梁殿两处,其余均系太平天国以后重建的。断梁殿即寺院的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平面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中正梁以两根圆木接成,接缝在中央,故有“断梁”之称。殿内原有康熙手书“路接天阊”匾额及频那耶迦塑像(俗称哼哈二将),已经被毁。
现存元碑一方,明碑三方,记述寺院沿革颇详,为重要历史文献。塔在山顶,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七层,高约47米,人称“虎丘塔”,是苏州的象征。五台云岩寺是东南一大名刹,名声很大,历代不少著名僧人曾来此住持。仅《高僧传》等书中所记,就有名僧竺道一、竺道生、昙谛、岌法师等来此讲过经。梁僧隋若、智聚,唐僧慧严、僧瑗、齐翰等也来过这里。
地理位置
云岩寺,位于江苏苏州阊门外,距城七里的虎丘。
重大意义
云岩寺,尤其是宋代高僧绍隆的到来,汇集了四方众僧,道声大扬,在此形成禅宗一派——虎丘派。绍隆坐化后,在虎丘东山庙西松径后建有一塔,俗称“隆祖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