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山 -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五峰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五峰山 |
中文名;五峰山 地區;宜豐縣 拼音;wufengshan 國家;中國
|
五峰山,坐落於宜豐縣黃崗鄉境內的五峰山淨覺寺(江西省宜豐縣黃崗鄉汪溪村)。有歸雲、積翠、羅漢、月桂、拂岩五峰,俱稱幽勝。山中淨覺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永初年間(420-422),距今1500餘年,後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間(847-859),高僧常觀在此住持。唐宋時,這裡僧眾雲集,香火極盛。柳公權曾為該寺書額,黃庭堅等有詠同詩,蘇轍嘗為寺僧撰塔銘並舍經於寺。五峰山、洞山、黃檗山合稱"釋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終年雲蒸霧騰,古蹟薈萃。
序言介紹
五峰山,坐落於宜豐縣黃崗鄉境內的五峰山淨覺寺(江西省宜豐縣黃崗鄉汪溪村)。有歸雲、積翠、羅漢、月桂、拂岩五峰,俱稱幽勝。山中淨覺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永初年間(420-422),距今1500餘年,後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847-859),高僧常觀在此住持。唐宋時,這裡僧眾雲集,香火極盛。柳公權曾為該寺書額,黃庭堅等有詠同詩,蘇轍嘗為寺僧撰塔銘並舍經於寺。五峰山、洞山、黃檗山合稱「釋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終年雲蒸霧騰,古蹟薈萃。
地理位置
坐落於宜豐縣黃崗鄉境內的五峰山淨覺寺(江西省宜豐縣黃崗鄉汪溪村)。
旅遊景區
五峰山就像許多高僧大德一樣,把自己對佛學的參悟和理解弘揚於世,將勸人為善的旨意發展到了一種極致。途中的擷雪橋下,有一副《臥佛圖》,[1]這是一塊五平方米見方的自然石壁,鐫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袒胸露乳、肘枕假睡、微笑微醉,好似一尊彌勒佛,又似一個烈日下鋤禾歸來在路邊小憩的農夫。石壁的左側上方直書「臥佛」兩字,奔突而又靜定。常觀、希運把佛融於「擔水挑柴」的勞作中,把人生的奢求轉化到了「貧而無怨,富而不驕」的悠然自得之中,這栩栩如生的石刻,散發着悠悠的人生況味。
來到淨覺寺的山門舊址前,這個1500餘年前的「南北東西古道場」,褚牆黃瓦已經蕩然無存。石碓位不抱怨、不執著、不認同世事的詩僧、畫僧和書僧,他將禪學融入了文、石磨、石墩、石缽、石缸散落在周邊數里山中田裡,青草頑石並不和諧地躺在一起,給人以錯位的感覺。好在有一塊兩米來長、書有「淨覺禪林」的石匾,給遊人的意緒稍予安慰。據說,這石匾上的字是淨覺寺住持術之中。山上還有兩座保留較好的古墓:一座是覆缽形的常觀禪師墓,建於唐咸通六年、臨濟宗三十二世孫煦杲照的手筆。章法從容,氣定神閒,與臨濟宗的機鋒峻烈大相徑庭,有史說煦杲照是學和藝(公元865年);一座是亭閣形的煦杲照大師墓,建於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應該說這是兩座較高級別住持的墳墓。
歷史文化
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澤亮參觀五峰山之後,在《贛文化研究》出版十周年座談會上說:「我看到這些墓很感動,也很感慨,我既不忍心看,盛唐時一代宗師,他的墓塔竟是如此淒涼……淨覺寺不僅僅是宜豐的,也是全國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佛教97%是禪宗,其中十之有七是臨濟宗。臨濟宗創始人義玄的老師是希運。希運的《傳心要法》是佛教中國化的第三座里程碑……」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五峰山淨覺禪寺(江西省宜豐縣) , 新浪網 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