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唐松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亚欧唐松草 |
中文名称 亚欧唐松草 拉丁学名 Thalictrum minus 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毛茛目 亚科 唐松草亚科 族 唐松草族 亚属 唐松草亚属 分布区域 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肃、山西 组 腺毛唐松草组 系 腺毛唐松草系 命名者及年代 minus L.,1753 |
亚欧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minus),为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科唐松草属下的一个种。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茎高28-55厘米。茎生四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序圆锥型;萼片4,淡黄绿色;雄蕊多数,花丝丝形。瘦果狭椭圆球形,稍扁。6-7月开花。生海拔1400-2700米间山地草坡、田边、灌丛中或林中。分布于亚洲、欧洲。
信息
种中文名:亚欧唐松草
种拉丁名:Thalictrum minus Linn.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属中文名:唐松草属
属拉丁名:Thalictrum
国内分布:在我国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肃、山西。
国外分布:在欧洲、亚洲等地访广布。
海 拔:1400-2700
命名来源:[sp. Pl. : 546. 1753]
中国植物志:27:583
英文植物志:6:294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000
生 境:山坡、路旁、林下、草丛中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鹤峰,建始,巴东[1]
形态特征
植株全部无毛。茎下部叶有稍长柄或短柄,茎中部叶有短柄或近无柄,为四回三出羽状复叶;叶片长达20厘米;小叶纸质或薄革质,顶生小叶楔状倒卵形、宽倒卵形、近圆形或狭菱形,长0.7-1.5厘米,宽0.4-1.3厘米,基部楔形至圆形,三浅裂或有疏牙齿,偶而不裂,背面淡绿色,脉不明显隆起或只中脉稍隆起,脉网不明显;叶柄长达4厘米,基部有狭鞘。
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花梗长3-8毫米;萼片4,淡黄绿色,脱落,狭椭圆形,长约3.5毫米;雄蕊多数,长约6毫米,花药狭长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有短尖头,花丝丝形;心皮3-5,无柄,柱头正三角状箭头形。瘦果狭椭圆球形,稍扁,长约3.5毫米,有8条纵肋。6-7月开花。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1400-2700米间山地草坡、田边、灌丛中或林中。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于四川西部、青海、新疆、甘肃、山西。另外,在欧洲、亚洲等地广布。
主要价值
在四川西北部,民间药用。
根:清热凉血,理气消肿。用于痢疾,泄泻。
唐松草属介绍
Thalictrum L. 唐松草属,毛莨科,约150种。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67种,全国均有分布,惟多数产西南部,供药用或观赏用。多年生草本;叶三出复叶或多回复叶;花两性或单性,小,排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萼片4或5,常早落;花瓣缺;雄蕊多数;心皮数个,有胚珠1颗,成熟时变为一束瘦果;瘦果有时肿胀或有翅。[2]
参考来源
- ↑ 亚欧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 Linn,植物通
- ↑ 唐松草属Thalictrum,植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