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企业减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企业减碳

图片来自iekweb2.iek

企业减碳,企业因应空污、水资源利用与回收及用电方面,自行建置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从发电、传输、储电、配电等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生态链,以减少用电密集度,让营运获得提升,甚至衍生商机。

概述

碳边境调整机制计画

欧盟于2021年7月14日正式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计画,未来将规范碳密集型产品,必须购买指定凭证,才能将其产品销往欧洲市场,主要是针对水泥钢铁肥料电力等产品。欧盟要求,进口到欧盟的碳密集型产品,需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碳,设定公平价格,以促进非欧盟国家的公司迈向较清洁的产业。相关申报规定,将从2023年1月1日开始,先展开为期三年的过渡阶段,主要紧盯前述碳密集型产品。[1]

支付碳价方能进口

2026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后,还可能会有更多产业被纳入,欧盟进口商必须申报进口到欧盟的货物所内含的碳排放量,除非能够举证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已经支付了价,才可以从其最终帐单中扣除相应的金额。

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大厂纷纷要求供应链配合做减碳管理,投资法人也在看企业的减碳计画,企业在减碳与气候变迁上的表现,已经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为了投资人的长期获利、为了员工稳定的工作机会,也应该要有更多的企业能一同参与,一同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影响产业未来

政府部门积极发展各种再生能源,并提出产业用电大户自行建置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或购买凭证时,建立从发电、传输、储电、配电等环节构成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各主管因应“碳”管理议题,已经从多管道下手,修定相关政策法规,目前已知规定中,诸如金管会的公司治理3.0,以及《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等,将会大幅影响国内产业的未来。

台湾现状

产业因应之道

台湾产业以出口贸易型态为主,全球净零碳的赛局下,台湾已不能置身事外,国内主管机关因应“碳”议题,除了正规划相关碳费制度外,在现行的编制CSR报告书作业办法,以及股东会年报相关规定当中,已分别要求企业揭露气候风险及机会治理相关情形,以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资讯。

金管会《公司治理3.0-永续发展蓝图》也考量到国际日益重视TCFD(气候相关财务揭露),亦进一步规范上市柜公司,须于编制申报2022年永续报告书时,参考国际准则TCFD规范,强化永续报告书揭露,以利投资人了解气候变迁对公司的影响,让企业正视并有效评估风险。

不论是欧盟CBAM规范,或是我国相关政策的调整,皆已显示全球法规转型的速度,比我们想像中的还要快,而减碳已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转变为基本“生存力”。

衍生商机

企业挺节能带来另类商机

使用再生能源与减少燃用量后的发电、传输、配电等面向的供电效能提升,则是另一个减碳重点。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再生能源必须借重储能设备,让发电高峰时产生的能源可以经过削峰填谷、负载移转等,达成再生能源供应的平滑化,甚至透过智慧微电网,进一步增加供电弹性。

以往许多人都以为经济成长与节能减碳是相互冲突,但实践中证明,企业是可以减少用电密集度,又能让营运获得提升,甚至在气候变迁的过程中,如何因应空污、水资源利用与回收等议题,也会衍生出许多的商机。使用再生能源与减少燃煤用量后的发电、传输、配电等面向的供电效能提升,则是另一个减碳重点。[2]

五大方向

低碳转型已是企业无法回避的课题,企业应留意相关国内外法规进程,及早采取相关行动。近年来,政府积极发展各种再生能源,并提出五大方向包括:

  1. 提升碳排放数据透明度,建立产品碳足迹并与供应商共同分享碳排数据,并设定有企图心的减排目标;
  2. 低碳产品创新与开发,发展永续发展价值链与采购策略;
  3. 将碳排放指标整合到采购规范中、追踪绩效,与供应商携手合作解决碳排放问题;
  4. 积极参与低碳及永续有关之认证、倡议与产业推展计画,扩大认同低碳转型的群体;
  5. 让低碳转型行动与绩效奖励制度结合,让组织净零转型更有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