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伏虎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伏虎寺,又称伏虎禅院、神龙堂、虎溪精舍,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与报国寺相邻,晋代为一小庙,唐代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宋朝时为“神龙堂”;明朝被毁,清朝顺治八年重建,更名“虎溪精舍”,后因附近虎患,寺僧建尊胜幢以镇压,更名“伏虎寺”,康熙皇帝曾为伏虎寺题写的“离垢园”;该寺为典型汉传佛教建筑风格,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弥勒殿、菩提殿、大雄宝殿、五百罗汉堂、御书楼以及禅房、僧舍等。

中文名 伏虎寺

位 置 峨眉山市峨眉山麓报国寺2华里

景 点 弥勒殿

重 建 唐云安禅师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四川省乐山市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门 票 6元,斋饭10元/人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基本简介

伏虎寺,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晋时为一小庙,唐云安禅师重建,旁有龙神堂、药师殿。南宋绍兴年间行僧心庵再建,僧士性建尊胜幢以镇虎患,改名伏虎寺,一说寺后山状如伏虎而得名。又名虎溪禅林。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重建,历时二十载,为全山最大寺庙之一[1] 。进入寺门便是弥勒殿,殿内供金身泥塑弥勒坐像,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坐像。弥勒殿后系韦陀殿,内有韦陀像。普贤殿内塑有普贤金身塑像,背龛供奉阿弥陀佛像。大雄宝殿内正龛上供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按佛教的信仰,三身佛是释迦牟尼的三种不同化身。殿内左龛塑文殊像,右龛塑普贤像,左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后龛塑观音渡海像。大雄宝殿右侧后院内有华严塔亭,中置明代铸造的紫铜华严塔一座,塔高5.8米,共14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塔体镌刻《华严经》全文——华严铜塔以其时代久远、体形高大和铸造精良而居中国铜塔之最。

建筑特点

  • 伏虎寺字境内,拥有三桥(虎浴、虎溪、虎啸)流水潺潺,二坊(伏虎寺、布金林)林木葱笼,背倚海拔630米的伏虎岭,斜面有飞凤山为绿色屏障,寺宅地基又处于狭窄的盘谷之中,四季气流动势涌劲,致使寺宇屋顶终年没有枯枝残叶尘积,康熙赠书"离垢园",为精辟立论。
  • 古刹殿宇重叠,巧夺天工地构成一个个四合大院的特大天井,四周绿山秀水盘抱,四季气流反复回旋,形似"龙卷风"风卷残云,就是动物鸟虫也难有在屋顶立脚之地,何况林木枝叶也难留迹。康熙玄烨得知这一神奇怪事,赠书千年古刹"离垢园"封号,是对峨眉山佛教圣地的敬仰之笔。
  • 地理学气象学分析,该寺地处山洼,座西南面向东北,而东北风势强劲远胜于西南风势。寺院森林密布,山环水绕,建筑物造型特异环境构成了一幅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画面。信佛的康熙帝赐书"离垢园",恰到好处。
  • 寺院地形、环山临水,百亩建筑均系纵横交错与散点布局构成的四合院,轴线上从低到高,序列殿宇三重布局,隐没于十万株密林森森之中。这是当年建寺设计者按佛家意境,"清净无为"的构造意图构建的古刹禅林。"离垢园"佛学玄奥。

人文历史

峨眉山伏虎寺,据《峨眉山志》说,为晋时心庵和尚初建。以山形如卧虎的伏虎岭下为基地,定名伏虎寺,至唐代云安禅师重建,规模渐大[2] 。明代胡世安撰《峨眉山道理纪》云:"再上古柏森森,饰径高峙,隔虎溪即伏虎寺。"说明由唐至宋、至明代中叶,寺名均未更改。明代末叶,更名药师殿,为金顶楞严阁下院。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有虎为患,士性和尚扩建时,特建"尊胜幢"(形制如塔,上刻梵咒)于无量佛殿前溪边以镇之,虎患乃绝。明末清初,毁于战乱。清顺治八年(1651年),贯之和尚率徒可闻禅师与其弟子寂玩,相继募化竭力重修旧址面积一万平方米,历二十年始落成。寺宇宏敞,桥亭一新,并更名"虎溪精舍"。当年,为昭示入山最大寺宇胜境,清康熙太史蒋超虎臣定居罗峰庵,撰书《峨眉山志》十八卷之际,特意在虎溪河畔竖一座简朴高大、飞角重檐的牌坊,并亲书"伏虎寺"三个行楷大字。今之坊为清代遗物,上额伏虎寺(行楷书)为近代书法家童咏樵所书。寺内建筑有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客堂、斋堂等。1983年,洗象池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涉及寺院离垢环境的中国唯一的一座"布金林",为当年寂顽和尚以《大乘经》字数为据,特在寺周广植桢楠杉柏十万九千余株,绿荫蔽日。至今的"布金林"行书牌坊,前后为当代书法家沈鹏、李长路书写,如意拱木结构,掩映在苍楠翠柏丛中,雅逸宜人,纳凉胜境。伏虎寺整座寺院掩映在密林之中,因而有"密林藏伏虎"之称。然而神奇的是,寺院的屋顶上终年无败叶堆积。伏虎寺距报国寺1公里,位于瑜伽河与虎溪汇流处,海拔630米,为峨眉山最大的比丘尼寺院。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峨眉山三大园林之一"布金林"、中国铜塔之最"华严塔"和全山最大的"罗汉堂"。"华严塔"塔身呈八方形,通高5.8米,为十三级楼阁式钢塔。

视频

伏虎寺的一个园子,上百年来不染尘土,康熙皇帝还专门题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