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世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世良30多年如一日,潜心于传统砖木雕刻艺术并加以创新,成绩显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得者。还先后获得番禺区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广东省及广州市劳动模范、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巧手、广东省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砖雕大国工匠、“沙湾工匠”等众多荣誉称号,其个人事迹被编入“广东省档案·名人档案库”。

  勤奋好学求艺路

  何世良是土生土长的番禺沙湾人,生活在沙湾古镇一带,随处可见的祠堂和传统民居等岭南古建筑让他深受艺术的熏陶,他也因此从小喜欢美术。1984年,留耕堂启动修复工程,何世良一放学便跑去看师傅们做砖雕、木雕等修复工艺,师傅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给少年时代的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一颗艺术的种子在他心中萌芽。

  初中毕业后,他进入本地一家红木厂当学徒,“刚好红木厂找学徒,我对木雕感兴趣,就进去学雕刻。”在当学徒期间,何世良能吃苦,爱钻研,上手很快,收入节节攀高,甚至比他父亲赚的还多。但在红木厂干了半年,他就辞职了,因为听说白云区一间很大的木雕厂招人学精细雕刻,在其他人不解的目光中,他离家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

  在木雕厂,何世良幸运地遇到了广式家具木雕工艺大师胡枝,并得到了他的悉心指点。在当学徒期间,为了学得更快,何世良白天学雕刻,晚上就偷偷地临摹胡枝的设计图纸,有时学画到凌晨一两点。临摹图纸是行规所不允许,胡枝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何世良,反而觉得他十分有天分且很勤奋,并起了爱才之心。往后,胡枝就亲自教何世良画雕刻图纸。这段求学经历,为何世良日后技艺的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一直铭记着恩师胡枝的一句话——“艺术就是要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才能成为纯粹的工匠,而不是机械化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