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姓名 | 何木火 |
---|---|
别名 | 字亚季 |
出生年 | 1898 |
死亡年 | 不详 |
参与社团 | “淡交吟社”、“鸥社”、“瀛社”、“天籁吟社” |
出版作品 | 《亚季诗集》 |
何木火(1898- ?),字亚季,嘉义人。
生平
早年曾游历中国、菲律宾、日本等地。1928 年在嘉义创立“淡交吟社”,亦为“鸥社”社员。昭和18 年(1943)因经商而迁居台北市,并加入“瀛社”、“天籁吟社”。
著作
其诗作集结为《亚季诗集》(台北:大立出版社,1981),作品篇数将近九百首。内容主题包括咏物、写景、唱酬、抒情、记事、咏史等,各种新事物也都能以之入诗(如〈直升机〉、〈星期日〉、〈原子笔〉、〈塑胶花〉等),颇能体现多采多姿的时代风貌与个人情怀。
七言律诗
戊戌秋日偕瑞春晓南二君游圆通寺
岚[1]光树色绕禅林,悟彻圆通[2]礼佛心。足下灵岗浮石壁[3],寺前纱帽[4]对观音[5]。一泓曲水[6]茫茫现,几处长桥[7]幻幻临。领略湖山新气味,秋风微动发清吟。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选自《亚季诗集》。作者在民国47年(1958)(岁次戊戌)的秋天与友人共同前往圆通寺游玩。该寺又名“圆通禅寺”,位于台北中和石壁湖山,建于大正15年(1926),三年后重建,开山住持为妙清尼师(1901-1956),属大湖法云寺派下的佛寺。其正殿采用台湾传统的四合院格局,殿前凹槽状石柱为希腊罗马式建物,左右两座石灯则是日本佛寺所习见,融合了多元风格。民国62年(1973)圆通寺及附近一带山林被指定为风景区,成为市民平时休憩之重要景点。诗作在首联点出寺名,颔联与颈联分别描写山光与水色,末联则点出创作之季节,语意结构十分完整,美景跃然纸上。
【延伸阅读】
1. 黄回文〈游圆通寺〉,《诗报》第 89期(1934年9月15日)。
2. 李世昌〈秋日诣圆通寺〉,《诗报》第188期(1938年11月3日)。
3. 李学樵〈游石壁湖圆通寺〉,《南方》第134期(1941年7月15日)。
七言绝句
酸梅汤
孤山[8] 摘出类星珠[9],味带酸甘渍满壶[10]。
清汁芳芳堪解渴,一杯可口胜香酥[11]。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收入《亚季诗集》。酸梅汤,又称桂花酸梅汤,中国传统消暑酸甜口味的饮料,主要使用乌梅、桂花、冰糖等材料制成,通常夏天冰镇饮用,能够清凉解暑,《白蛇传》中提到“乌梅辟疫”的故事,酸梅汤的功效可治咳嗽、霍乱、痢疾,酸梅汤最早于宋代出现,名为“卤梅水”,元代称为“白梅汤”,清代正式定名,广为流传。酸梅汤以中药店所售乌梅为主,先将乌梅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加入山楂、甘草、桂花等材料一起煮,煮好后滤渣,放入冰糖,煮开,放凉后冰镇饮用。台湾的酸梅汤清代即有,常见家中长辈自家熬制而成,故台湾贩售酸梅汤的广告词常以“阿嬷的”酸梅汤为行销,意谓遵古法酿制,纯手工以天然中药材熬煮而成。本诗呈现的台湾酸梅汤著重其传统源流,以杭州西湖孤山所产青梅,为正宗酸梅汤的身分认证,而酸梅汤以古法熬制如同熬煎中药一般,非普通等闲的饮品。
【延伸阅读】
1. 李学樵〈消夏〉,《台湾日日新报》1914 年7 月24 日。
2. 林连荣〈圆山纳凉会〉,《风月报》46 期。
注释
- ↑ 岚:山间的云雾。
- ↑ 圆通:佛教用语,指智慧圆满,融通无碍。
- ↑ 石壁:即石壁湖山,又称柯仔仑山、摆接山,位于中和市南侧丘陵区,海拔180公尺。
- ↑ 纱帽:即纱帽山,位于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海拔643公尺。
- ↑ 观音:即观音山。
- ↑ 一泓曲水:指新店溪,在该寺往北边可以眺望得到。
- ↑ 长桥:是指当时可望见之横跨新店溪而距离圆通寺较近的两座桥梁——中正桥(日治时期称川端桥)以及光复桥(日治时期称昭和桥),在今日或许还可看到华中大桥、永福桥、福和桥、秀朗大桥等,但在作者写下这首诗作的民国47年(1958)都尚未建成。
- ↑ 孤山:杭州西湖孤山,盛产青梅,文人骚客常以梅自喻。
- ↑ 类星珠:5 月青梅结实累累,有青的、有微微泛红的,像星辰挂在天空。此谓制作酸梅汤的原料梅子,像是从天上摘下来的星辰一般。
- ↑ 渍满壶:酸梅汤所用的乌梅需先浸泡,待其发泡后,经中火熬煮至少半小时,并捞出渣滓,故言会浮出满壶的泡渍。
- ↑ 香酥:芳香酸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