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顺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何顺果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何顺果,男,汉族,著名历史学家[1]北京大学世界史教授。1969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本科毕业。1979年定为助教。1983年聘为讲师。1987年聘为副教授。1993年聘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资本主义史〈含美国史〉和西方史学史两方向。

2023 年3 月8 日,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何顺果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78 岁[2]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世界史教授

民 族 ---- 汉族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美国边疆史》

人物经历

1969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本科毕业

1969年毕业留校工作

1979年定为助教

1983年聘为讲师

1987年聘为副教授

1993年聘为教授

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资本主义史〈含美国史〉和西方史学史两方向

所属机构:欧美史教研室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会员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世界历史》杂志编委

《北大史学》执行主编

全国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

1997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生课程导师

2001年被聘为国家电力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客座教授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资本主义史。

全球化的历史考察,北大211工程二期项目。

北美地区的边疆和边界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研究方向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美国史、美国社会经济史、美国区域问题、史学理论、世界经济史、资本主义史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美国"核心地区"的形成和发展等专题研究

担任本科教学:欧美近代史,美国史研究,美国边疆史

主要论著

著作教材

《美国边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00年重印)

《美国"棉花王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人类文明的历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2、2004重印

《美国史通论》,学林出版社,2001年,2002、2004重印

《美国名人词典》(殖民地部分)(合著),华夏出版社,1991

《比较开发史》(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译著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合译),三联书店,1983年

《伦勃朗全传》(合译),东方出版社,1999年

西进运动,《世界史研究》,1984年第1期

计量史学派和美国奴隶制,《世界史研究》,1984年第2期(俄译文)

帕洛斯·维尔德半岛的中国石锚之谜,罗荣渠著《中国人发现美洲之谜》附录之一,重庆,1985年

论文

从《苦难时期》一书看美国"历史计量学派"《世界历史研究动态》,1979年第10期

近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合作)《世界历史》,1981年第1期

1871年巴黎公社,《世界近代史知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

美国"西进运动"初探,《美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3年

西进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历史研究》,1984年第3期

新经济史或历史计量学派,《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浙江,1985年

美国西部的开拓,《外国历史大事记(近代部分)》,重庆,1985年

美国西部拓荒农场主的形成和演变*,《世界历史》,1986年第11期

关于美国国内市场形成问题*,《历史研究》,1986年第6期

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历史研究》,1990年第3期

市场在西欧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及其类型*,《历史研究》,1992年第4期

略论美国的"立国精神",《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译载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XVI,No.2(1995)

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美国研究》,1993年第1期

关于早期美国黑人的地位及其演变,《北大史学》第一辑,1993年

西部的拓殖和美国工业化,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评罗荣渠教授著《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略论美国西部开发模式,《北大史学》,第二辑,1994年

新现代化史观,《读书》,1994年第12期

关于美洲奴隶种植园经济的性质问题--释马克思的"接种"论,《世界历史》1996年第1期,译载于Social Sciences in China,Vol.XIX,No.3(1998)

南北经济关系又一解,《读书》,1996年第6期

略论美国农场主阶级的形成(合作),《美国历史问题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理想与实践,《读书》,1997年第6期

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世界历史》,1997年第5期

马克思"资本原始形成"理论研究--重读《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2期

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新论,《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人民日报》1998年8月29日理论版摘要,《改革内参》,1998年第22期报导

特纳"边疆假说"的一个翻译问题,《读书》,1998年第9期

西方"文明"概念的局限性,《北大史学》第五辑,1998年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考释,《北大史学》第五辑,1998年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各种形式》考辨*,《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

资本主义首先产生于农业领域还是工业领域--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产方式≠社会形态,《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人民日报》1998年8月29日理论版摘要,《改革内参》,1998年第22期报导

特纳"边疆假说"的一个翻译问题,《读书》,1998年第9期

西方"文明"概念的局限性,《北大史学》第五辑,1998年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考释,《北大史学》第五辑,1998年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各种形式》考辨*,《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

资本主义首先产生于农业领域还是工业领域--兼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人类正面临从未有过的变化--论高科技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世界历史》1999年第3期

《新华文摘》1999年第10期转载,2000年9月被美国Colby Information of Science & Cuiture评为"千禧年优秀科学论文"

劳动时间不再决定价值,《人民日报》,1999年12月10日《国际周刊》

考据是必要的,《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

应当重视对高科技革命的研究,《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

与《中国改革报》记者的谈话,《中国改革报》,2000年2月22、23、24日连载,发表时题为"没有西部的开发就没有今日的美国"

大开发带动大发展(附资料),《人民日报》,2000年3月16日,原题"边疆与现代化"

美国是怎样开发其大西部的,《北京青年报》,2000年3月18日

古今中外谈开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4月13日

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评中村哲《近代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日本学》第九辑,2000年4月

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与经验--2000年9月2日在全国省部级干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专题研究班上的演讲,《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小农制:一种普遍而长命的生产方式--兼论"生产方式≠社会形态",《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文明史研究的任务,《光明日报》,2001年4月10日理论版

知识驱动跨越式发展--访胡鞍钢教授和何顺果教授,《经济参考报》2001年5月16日,转载于《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5月31日

入世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人民网》,2001年11月8日

美利坚文明的历史起源,《世界历史》,2002年第5期,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

东欧"再版农奴制"庄园经济的性质问题--与美洲努力种植园经济的初步比较*,《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获奖

1994、1999年,两次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1997年,本人参与的"《世界历史》课程体系改革"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本人牵头的"世界历史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成果总结"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参考来源

  1. 纪念何顺果先生 ,网易, 2023-03-27
  2. 纪念何顺果先生 ,北京大学,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