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余太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余太山
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
出生 1945年7月
上海
国籍 中国
母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
职业 研究员
知名作品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

余太山,无党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毕业。此后任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92年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经历

余太山,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至今,1991年起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1993年起任研究员。

主要成就

主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古族新考》(中华书局,200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学术成果

著作

1. 《嚈哒史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9月

2. 《塞种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2月

3. 《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6月

4. 《古族新考》,中华书局,2000年6月

5.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11月

6.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中华书局,2005年3月

7.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论文

1.《魏书·嚈哒传》考释,《文史》第20辑,1983年,页258-263

2.《魏书·粟特国传》辨考,《文史》第21辑,1983年,页57-70

3.嚈哒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中亚学刊》第1辑,中华书局,1983年,页91-115

4.《魏书·小月氏、大月氏传史实辨考》,《学习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1984年第3期,页64-69

5.关于头罗曼和摩酰逻矩罗,《南亚研究》1984年第3期,页9-15

6.嚈哒史二题,《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2期,页189-204

7.关于嚈哒的覆亡,《西北史地》1985年第4期,页38-43

8.柔然与西域关系述考,《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4 期,页67-77,80-81

9.柔然、阿瓦尔同族论质疑──兼说阿瓦尔即悦般,《文史》第24辑,1985年,页97-113

10.条支、黎轩、大秦和有关的西域地理,《中国史研究》1985年第2期,页57-74

11.关于董琬、高明西使的若干问题,《文史》第27辑,1986年,页31-46

12.马雍《西域史地文物丛考》编后,《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页124-126

13.嚈哒的族名、族源和族属,《文史》第28辑,1987年,页109-125

14.《太伯里史》所载嚈哒史料笺证(宋岘汉译),《中亚学刊》第2辑,中华书局,1987年,页51-64

15.乌孙考,《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页30-37

16.奄蔡、阿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页102-110,114

17.《汉书·西域传》所见塞种,《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页67-78

18.匈奴、鲜卑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页153-171

19.大夏和大月氏综考,《中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1990年,页17-46

20.匈奴、Huns同族论质疑,《文史》第33辑,1990年,页57-73

21."Who were Toramana and Mihirakula?" Asia-Pacific Studies, 1990, pp. 95-108

22.塞种考,《西域研究》1991年第1期,页19-33

23.大宛和康居综考,《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页17-45

24.关于鄯善都城的位置,《西北史地》1991年第2期,页9-16

25.安息与乌弋山离考,《敦煌学辑刊》,1991年第2期,页82-90

26.罽宾考,《西域研究》1992年第1期,页46-61

27.关于Huns族源的臆测,《文史》第34辑,1992年,页286-288

28.张骞西使新考,《西域研究》1993年第1期,页40-46

29.东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页19-39

30.西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页9-24;第2期,页125-150

31.两汉西域戊己校尉考,《史林》1994年第1期,页8-11,7

32.贵霜的族名、族源和族属,《文史》第38辑,1994年,页18-28

33.汉魏通西域路线及其变迁,《西域研究》1994年第1期,页14-20

34.前秦、后凉与西域关系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页68-73

35.西凉、北凉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史地》,1994年第3期,页1-5

36.第一贵霜考,《中亚学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页73-96

37.新疆出土文书札记:I. 吐鲁番出土文书所见"缘禾"、"建平"年号,II. 关于"李柏文书",《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页77-81

38.前凉与西域关系述考,《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页139-144

39.两汉西域都护考,《学术集林》卷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页214-242

40.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绿洲大国称霸现象,《西北史地》1995年第4期,页1-7

41.《榎一雄著作集》第1-3卷《中亚史》(书评),《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页381-389

42.南北朝与西域关系述考,《西北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页1-32

43.《后汉书·西域传》与《魏略·西戎传》的关系,《西域研究》1996年第3期,页47-51

44.说大夏的迁徙──兼考允姓之戎,《夏文化研究论集》,中华书局,1996年,页176-196

45.《魏书·西域传》原文考,《学术集林》卷八,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页210-236

46.允姓之戎考──兼说大夏的西徙,《中国国际汉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页673-711

47.关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体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页17-22,92

48.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年第2期,页1-5

49.《史记·大宛列传》与《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西域传》的关系,《学术集林》卷一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页162-179

50.曹魏、西晋与西域关系述考,《文史》第43辑,1997年,页61-71

51.有虞氏的迁徙──兼说陶唐氏的若干问题,《炎黄文化研究(炎黄春秋增刊)》第4期,1997年,页52-59,67;第5期,1998年,页62-66,75;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社

52.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族名、国名、王治名,《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页238-251

53.《梁书·西北诸戎传》与《梁职贡图》,《燕京学报》新5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页93-123

54.昆吾考,《中华文史论丛》第58辑(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页245-257

55.评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汉译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出版》,1999年第4期,中心插页

56.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里数,《文史》第47辑, 1999年,页31-48;第48辑,1999年,页129-141

57.读蔡鸿生著《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书品》1999年第4期,页29-34

58.关于甘英西使,《国际汉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1999年,页257-263

59.犬方、鬼方、方与猃狁、匈奴同源说,《欧亚学刊》第1辑,中华书局,1999年,页7-28

60.中国史籍关于希瓦和布哈拉的早期记载,《九州》第2辑,商务印书馆,1999年,页157-160

61.荀悦《汉纪》所见西域资料辑录与考释,《中亚学刊》第5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页216-238

62.马雍遗作目录,《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3期,页26-29

63.楼兰、鄯善、精绝等的名义──兼说玄奘自于阗东归路线,《西域研究》2000年第2期,页32-37

64.义渠考,《文史》第50辑,2000年,页153-158

65.汉晋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地望,《欧亚学刊》第2辑,中华书局,2000年,页37-72

66.嚈哒史若干问题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页180-210

67.读华涛著《西域历史研究(八至十世纪)》,《书品》2001年第4期,页35-39

68.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山水,《史林》2001年第3期,页50-56

69.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宗教、神话传说和东西文化交流,《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3期,页115-127

7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吐鲁番学研究》2001年第1期,页116-123;第2期,页104-111

71.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制度和习惯法,《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页5-14

72.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人口,《中华文史论丛》第67辑,2001年第3期,上海古籍出版社,页62-76

73.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人种和语言、文字,《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页51-57

74.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社会生活,《西域研究》2002年第1期,页56-65

75.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物产,《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周年华辰纪念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页437-453

76.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所见西域诸国的地望,《欧亚学刊》第3辑,中华书局,2002年,页163-183

77.鱼国渊源臆说,《史林》2002年第3期,页140-147

78.有关嚈哒史的笈多印度铭文──译注与考释(刘欣如译注),《西北民族论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页44-66

79.新发现的腊跋闼柯铭文和《后汉书·西域传》有关阎膏珍的记载,《新疆文物》2003年第3-4辑,页43-47

8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的认知和阐述系统,《西北民族论丛》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页43-47

81.《史记·大宛列传》要注,《暨南史学》第2辑,2003年,页56-79

82.《水经注》卷二(河水)所见西域水道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2集,2004年,页193-219

83.《梁书·西北诸戎传》要注,《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页93-104

84.《后汉书·西域传》和《魏略·西戎传》有关大秦国桑蚕丝记载浅析,《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页14-16

85.《周书·异域传下》要注,《吐鲁番学研究》2003年第2期,页54-72

86.《后汉书·西域传》要注,《欧亚学刊》第4辑,中华书局,2004年,页261-312

87.《隋书·西域传》的若干问题,《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页50-54

88.渠搜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古史文存·先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页331-344

89.隋与西域诸国关系述考,《文史》第69辑,2004年,页49-57

90.《汉书·西域传上》要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3集,2004年,页125-178

91.《隋书·西域传》要注,《暨南史学》第3辑,2004年,页92-123

92.汉文史籍有关罗马帝国的记载,《文史》第71辑,2005年,页31-96

93.匈奴的崛起,《欧亚学刊》第5辑,中华书局,2005年,页1-7

94.裴矩《西域图记》所见敦煌至西海的"三道",《西域研究》2005年第4期,页16-24

95.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有关早期SOGDIANA的记载,《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法国汉学》第10辑),中华书局,2005年,页276-302

96.《通典·边防七·西戎三》要注,《文史》第74辑,2006年,页139-160(与李锦绣合作)

97.《魏略·西戎传》要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页43-61

98.《魏书·西域传》要注,《西北民族论丛》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页24-75

99.宋云行纪要注,《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页565-591

100.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关于东西陆上交通路线的记载,《中国古代史论丛──黎虎教授古稀纪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页242-251

101.关于法显的入竺求法路线--兼说智猛和昙无竭的入竺行,《欧亚学刊》第6辑,中华书局,2007年,页138-154

102.刘文锁著《沙海古卷释稿》序,中华书局,2007年,页1-3

103.《汉书·西域传下》要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4集,2007年,页187-233

104.伊西多尔《帕提亚驿程志》译介与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第4期,页5-16

105.《穆天子传》所见东西交通路线,《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92-206

106.希罗多德《历史》关于草原之路的记载,《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页11-23

107.宋云、惠生西使的若干问题--兼说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的来华路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5集,2008年,页25-45

108.马小鹤著《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1-2

109.托勒密《地理志》所见丝绸之路的记载,《欧亚学刊》第8辑,中华书局,2008年,页85-98

110.《那先比丘经》所见"大秦"及其它,《欧亚学刊》第9辑,中华书局,2009年,页109-114

111."History of the Yeda Tribe (Hephthalites): Further Issues." Eurasian Studies I.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1, pp. 66-119.

112.Αλοχον钱币和嚈哒的族属,《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页5-16。

113.《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发刊词,《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i-iii

114.关于骊靬问题的札记,《丝瓷之路--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创刊号,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235-244

115.吐火罗问题,《欧亚学刊》(国际版)第1期,商务印书馆,2011年,页259-285

116.贵霜的渊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7集,2011年,页237-247

国外出版物

1. A Study of Sakā History. Sino-Platonic Papers 80, July, 1998,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2 + 225 pp.

2. A Hypothesis about the Sources of the Sai Tribes. Sino-Platonic Papers 106, September, 200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3 + 200 pp.

3. A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estern & Eastern Han, Wei, Jin, Northern & Sou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Sino-Platonic Papers 131, March, 2004,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3 + 352 pp.

4. "A Hypothesis on the Origin of the Yu State." Sino-Platonic Papers 139, June, 2004,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18 pp.

5.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Wei, J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Sino-Platonic Papers 173, October, 2006,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166 pp.

6. "The Communication Lin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Seen in the Mu Tianzi Zhuan." Sino-Platonic Papers 197, January,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57 pp.

7. "The Earliest Tocharians in China." Sino-Platonic Papers 204, June, 2010,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78 pp.

8. "The Origin of the Kushans." Sino-Platonic Papers 212, June, 2011, Department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Univers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2 + 22 pp.

参考来源

  1. 余太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2. 余太山 ,中国古代学术网, 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