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余彤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遊戲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本名;余彤甫

別稱;彤父,昌煒

字號;彤夫

出生地;江蘇蘇州

出生時間;1897

去世時間;1973

余彤甫(1897-1973) 江蘇蘇州人。別名彤父,昌煒 ,字彤甫、彤夫。當代山水大家。江蘇省國畫院首批聘任畫師之一。歷任江蘇省國畫院正畫師;蘇州女子職業中學、省立松江中學教師;上海美專、社教學院美術系等學院教授;上海商務印書館特約美術編輯;蘇州美協副主席、文聯執委、文管會委員、市政協委員。[1]

余彤甫

當代山水大家。江蘇省國畫院首批聘任畫師之一。歷任江蘇省國畫院正畫師;蘇州女子職業中學、省立松江中學教師;上海美專、社教學院美術系等學院教授;上海商務印書館特約美術編輯;蘇州美協副主席、文聯執委、文管會委員、市政協委員。

生活歷程

曾住懸橋巷、潔廬、富仁坊巷等地,1962年後定居于吉由巷。自小家境清貧,在謝衙前學校讀書時,刻苦好學,尤其圖畫一科,為全校之冠.及稍長,遂經人介紹,為山水畫家樊少雲(名浩霖)入室弟子,從此走上繪畫道路。

從20年代至40年代,曾在蘇州女子職業中學、省立松江中學、上海美專、社教學院美術系等學院校任教,並在劇場做過美術工作。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特約美術編輯。

他能畫水彩、圖案,也能仿古,仿文徵明早年山水幾可亂真。早期山水畫,喜用小筆,筆觸細密,層次清晰,章法穩帖,頗似其師。並常把傳統筆墨皴點與西洋水彩畫暈染法相結合,故作品顯得溫情、恬淡、平易、清新。

1925年夏天,與花鳥畫家陳摩(字迦龠)、山水畫家管一得曾組織一個同情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看法,以紅楓為標誌之"冷紅畫會"。取此名,意在繪畫上有革新想法。加入者有金挹清、趙眠雲、顧墨畦、程小青、樊少雲以及上海汪亞塵劉海粟王濟運,杭州吳法鼎等,影響極為深遠。

33年冬天,又與彭恭甫吳湖帆陳子清潘博山等同邑書畫家組織"正社書畫會",同樣取得南北書畫家名流支持,使吳門畫派繪畫風尚得一研討與發展。

建國後,他曾一度授教於蘇州刺繡,蘇州市三中。

50年4月,在蘇州市文聯領導下,他與書畫家謝孝思等負責建立"蘇州市新國畫研究會",團結在蘇書畫家,吸收會員一百十餘人。並通過《新蘇州報》編輯"蘇州美術"共23期,與書畫家張晉顧仲華許十朋林伯希費新我彭恭甫等同志去吳縣金山體驗生活,認真創作。一天下來,總得寫生稿十餘幅。

余彤甫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56年第二次下鄉去常熟、吳縣一帶,又得畫40餘幅,經整理加工,有20餘幅參加省、市展覽。其中《綠化黃山》一幅還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自此始,在畫風上,他一面遵守法度,重視傳統筆墨;一面在構圖時注意透視,着色時適當運用明暗對比方法,使兩者統一而力圖反映新時代、新生活之鄉土風情和社會風貌。有人曾評論;余彤甫是一位革新畫家,是一位現實主義畫家。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中期,創作甚多,作品累累。

56年作《天平郊遊》.

58年為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作品展覽,與費新我、賀野、吳羏木等合作《姑蘇之春》。

59年作《支援前線》、《園遊會》。

60年後與傅抱石等壯遊23000里及赴黃山寫生,開眼界,壯胸襟,筆墨也隨之改變。一破當年"善繪小幅,妙趣橫生"之稱譽,產生出一批氣勢磅礴,落筆大度,用墨蒼秀,境界清新之長卷巨幅。如《黃山桃花溪》、《黃山雲霧中》、《黃山光明頂》、《川蜀道中》、《西陵峽》等。他特別喜歡黃山,曾對人言:"開我竅者,黃山;變我法者,黃山;得我神者,亦黃山也。"

63年至64年,他又創作《江南漁港》,描寫太湖漁民之捕魚生活;《燕子磯畔》寫南京勝跡燕子磯之山山水水,以及《西海群峰》、《尚湖之春》、《山城曉霧》等。

65至66年期間所創作巨幅長卷《長江萬里圖》,更為人稱道,全卷原計劃共分成16段,每段可單獨成章,伸展6丈有餘。從上游至下游一直畫去,囊括山城、三峽、武漢、馬鞍山、南京、鎮江等勝景古蹟,曲折逶迤,氣象萬千。如畫《馬鞍山鋼鐵工地》一段,人群似海,工廠林立,顯示祖國一派欣欣向榮之情景;畫《吳淞口》則見一片白浪滾滾,漁帆點點,胸襟為此開闊。他落筆老辣蒼勁,渾厚古雅,而於枯筆皴點尤見功力。惜乎尚有3段未竟完成而"文革"開始,人與畫屢遭劫難,就此再未續筆。其著作有《山水畫技法》一書。此為他積數十年繪畫實踐之經驗總結,也是一生所走藝術道路之縮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