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佩兰,干燥的全草,茎多子直,少分枝,呈圆柱形或扁压状,直径1.5~4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纹及明显的节,节不膨大。
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可见韧皮部纤维伸出,
木质部有蔬松的孔,中央有髓;有时中空。叶片多皱缩,
破碎,完整者多呈3裂,中央裂片较大,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无毛,
色暗绿或微带黄,质薄而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
以干燥、叶多、色绿、茎少。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别名
茴(《诗经》),兰(《毛诗传》),兰草、水香(《本经》),都梁香(李当之《药录》),大泽兰(《雷公炮炙论》),燕尾香、香水兰(《开宝本草》),孩儿菊、千金草(《续古今考》),省头草(《唐瑶经验方》),女兰、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石瓣、针尾凤(《广东中药》)。
入药部位
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地上部分。
性味
辛,平。
①《本经》:"味辛,平。"[1]
②李杲:"味甘,性寒。"
③《医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凉,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纲目》:"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3~5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稍长。茎直立,高70~120厘米,下部光滑无毛。叶对生;[2]
在下部的叶常枯蒌;中部的叶有短柄,通常3深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长5~9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腺点,
沿脉疏被柔毛,揉之有香气;上部叶较小,通常不分裂。头状花序排列呈聚伞花序状;
总苞长6~8毫米,总苞片10枚左右,2~3列,外列的甚短,内列者较住,膜质,
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常带紫红色;每个头状花序具花4~6朵;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
花有冠毛,冠毛均比花冠为短;花冠白色,长5~6毫米,先端5齿裂,裂片长不及1毫米;
雄蕊5,豪药,不露于管外;子房下位,柱头2裂,伸出花冠外。
瘦果圆柱形,长约3毫米,有5棱,熟时黑褐色。
花期8~11月。果期9~12月。[3]
主治功效
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③《别录》:"除胸中痰癖。"
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
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4]
禁忌事项
阴虚血燥,气虚腹胀者慎服。
药物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20-100cm,直径2-5mm。
表面黄棕以或黄绿色,有明显的节及纵棱线,[5]
节间长3-7cm;质脆,断面髓部白色或中空。地对生,多皱缩破碎,
完整叶展一后,通常3裂,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暗绿色。气芳香,味微苦。
以后嫩、叶多、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