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便雅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便雅憫,外文名:BENJAMIN,基督教聖經人名。

《聖經[1]》是猶太教與基督教[2]的共同經典,出於希伯來文kethubhim,意為「文章」,後衍意為「經」;希臘文作graphai,拉丁文作Scripturoe,漢譯作「經」。

簡介

1. 雅各最小的兒子,雖然他母親於產後臨終時為他起名 ben-`o^ni^(「我的愁苦之子」),但他父親卻稱他為 Binya{min (「右手之子」,意即:「幸運」;創卅五18、24)。自從約瑟失蹤後,便雅憫便成為他父親最寵愛的兒子,因為他是拉結所生唯一仍然生存的兒子。也因這緣故,約瑟的兄弟最後願意向約瑟稱降(創四十二4、38,四十四1-34)。

2. 從便雅憫而出的支派。希伯來文 Binya{mi^n 作為集合名詞,或者眾數 b#ne^ binya{mi^n;士十九16和撒上廿二7則用 b#ne^ y#mi^ni^,另有單數 ben y#mi^ni^ 或 ben hayy#mi^ni^ (參:撒上九1的 ~i^s%y#mi^ni^ 及第4節的 ~eres] y#mi^ni^)。在馬里文稿(Mari texts,主前十八世紀)有相似的名字; bi{nu{ (或 ma{ru{) yamina,意思可能是「〔居於〕南方之子」。一些學者,如阿特(Alt)及帕樂(Parrot),認為他們是聖經的便雅憫支派的祖先,但由於時間上及起源上的不同,故這觀點不能確立。

有關便雅憫支派的族譜,資料雖然說不上是完整的,卻十分詳細。創四十六21列舉了十個家族,代上七6起只提了三族,其中耶疊並沒有在五經中出現。民廿六38起記載了在侵略迦南之前便雅憫眾子(眾父老的家族)的族譜在王國期間的記錄,見:代上八。

便雅憫支派占據的一片地,位於以法蓮和猶大山區之間的要隘。這地與猶大接壤的邊界有清楚劃分,界線是在耶路撒冷以南(書十八15起,參:十五5起),然而耶路撒冷一直屬於耶布斯人,直至大衛把它攻占為止。從耶路撒冷以南,邊界伸展到基列耶琳,這城鎮一度在便雅憫境內(書十八28;RSV的「及」是根據七十士譯本,但這段經文是不清楚的)。書十五9支持這觀點,視基列耶琳為猶大的巴拉;諾思(Noth; Josua2)認為這只是抄聖經者的一個注釋,但是在書十五60,十八14;士十八12;代上十三6;參:代上二50起,這一點卻一再出現。北面的邊界從耶利哥伸展到*俄弗拉以北,然後大約偏西南到*伯和侖以南的山脈,路斯則屬以法蓮(但可能最初路斯並不是*伯特利祭壇所在之地;書十八13)。在王國分裂期間,「以法蓮」(即北國)攻占伯特利和便雅憫東面的一部分,然而邊界,一直在變動,參:代下十三9。西面的邊界是從伯和侖到基列耶琳的一條直線,不過在這邊界以西遠一點的地方也有便雅憫人居住(代上八12-13)。

「便雅憫是個撕掠的狼」──這是雅各古時的祝福(創四十九27)。這支派以勇敢善戰着名,傳統以來他們當中的戰士善用左手,利用機弦甩石作出攻擊(士三15,廿16;代上八40)。營救以色列脫離摩押人之手的以笏,便是便雅憫人,第一位君王掃羅也是(撒上九1),以斯帖王后(斯二5)及使徒保羅(羅十一1)皆是便雅憫人。便雅憫位於非利士人擴張的通道上,故此在掃羅的領導下,這支派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致上來說,他們都忠於掃羅,只有少數在大衛逃亡期間投奔於他(代上十二2-7、29)。誠然,這宿怨的記憶歷久猶新(撒下十六5,廿1)。就算在王國建立之前多年(士廿26-27),利未人的妾遇害(士廿-廿一),引致全體以色列人向便雅憫人要求公道,他們也冒死頑強反抗,由此可看出他們對宗族忠心耿耿。

耶路撒冷成為首都時,便雅憫與猶大的關係便較為親密(代上八28);王國分裂後,羅波安仍取得他們效忠(王上十二21;代下十一,留意王上十一32「因耶路撒冷的緣故」)。在城中有兩個「便雅憫」門,一個在聖殿(耶廿2),另一個可能就是在北面城牆的「羊門」(耶卅七13;亞十四10)。縱然戰爭時勝時敗,但自始至終便雅憫仍是猶大國的一部分(王上十五16起;王下十四11起;參:王下廿三8,「迦巴」)。自從被擄歸回後,這宗族的特色就只限於它本身的家譜而已(參:尼七及十一7起)。

在以西結的異象中,便雅憫的地界就在城的南面(結四十八22起)。

3. 耶疊的後裔(代上七10)。

4. 被擄歸回後有一便雅憫人娶了外邦女子為妻(拉十32),尼三23,十二34指的可能是同一個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