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

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Rosenstein-Rodan,1902-1985):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人物之一,平衡增长理论的先驱。大推动理论大推动理论(Thetheoryofthebig-push)大推动理论是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它是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个人理论

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一是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资金系数K的值越小,则收 益越大;罗森斯坦·罗丹认为,投入产出过程中的不可分性能够增加收益,并对提高资金产出比作用更大。在基础设施的供给方面“社会分摊资本”就具有明显的过 程上的不可分性和时序上的不可逆性。比如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且必须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由于其资本形成的特点还具有相当程度的持久性,一旦形成规模和能力,要改变这种资本存量结构就比较困难。这是它促进外部经济产生的前提,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瓶颈”。

二是需求的不可分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是关联互补的,彼此都在为对方提供要素投入的能力和需求市场的容量,从而形成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以共同突破市场瓶颈,降低市场风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各产业的资源配置在空间上同时具有一定规模。

三是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临着人均国民收入较低,居民储蓄相应低下的困境,另一方面即使最小临界投资规模也需要大量储蓄。在此种情况下,要打破“储蓄缺口”,就必须在投资提高诱发的居民收入增长时,使边际储蓄率高于平均储蓄率,否则,储蓄的不充分将使投资规模受到限制。

人物生平

罗森斯坦1930年移居到英国,并先后在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任教直至1947年。此后,他又任职于世界银行,并于1953年至196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担任教授。

主要成就

大推动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ig-push) 是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它是英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P.N.Rosenstein-rodan)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来的。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

出版著作

“Grenznutzen”,Handworterbuch der Staatswissenschaftenv 4 (1927), pp.1190u2013223.“Das Zeitmoment in der Mathematischen Theorie des Wirschaftlichen Gleichgewichtes”,Zeitschrift für National?konomiev1 (1929) #1, pp.129u201342.“La Complementarietà: Prima delle tre tappe del progresso della Teoria Economica Pura”,La Riforma Sociale(1933).“The Role of Time in Economic Theory”,EconomicaN. S., v 1 (1934) #1.“A Coordin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Money and Price”,Economicav3 (1936), pp.257u201380.“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Economic Journalv 53, No. 210/211, (1943), pp.202u201311.“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ly Backward Areas”,International Affairsv 20 (1944) #2 (April), pp.157u2013165.Disguised Underemployment and Under-employment in Agriculture, (1956).“Uwagi o teorii u2018wielkiego pchni?ciau2019”,Ekonomista#2 (1959).“International Aid for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view of Economic Staticsv 43 (1961).“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 Big Push”, in Ellis, editor,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Latin America(1961).“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Effort”,Journal of Development Planningv 1 (1969).The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1981). [1]

参考来源